台灣市場大足夠讓每個品牌獲利滿滿的話,為何一堆商人跑去中國大陸投資。如果台灣只有單一汽車品牌也許可以算稍微大(單就在地企業角度),一年吃下四十萬輛汽車,營業額與毛利的確不少,但是那有可能是獨裁威權統治,你要嗎?當台灣開放市場讓國外品牌輸入時,就注定要競爭搶食,競爭下就完全可以體現市場開發性與潛力。裕隆汽車大概也知道錯過時機了,所以才一直往中國砸錢,台灣市場已經被日系大廠給深耕,要扭轉非常困難。現在唯一的險招就是一輛車賣四十萬,不過應該不可能。
steelfish wrote:有聽過 產線自動化...(恕刪) 所以你也承認裕隆其實工人越用越少整個產業整車的工人是下降的但是零件從業人員是上升的也就是說裕隆越來越廢倒了也沒那麼重要,是吧?我們該保護的是有競爭力的零件業而不是廢材裕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