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車距要怎麼算?


Player wrote:
小時候....當時...(恕刪)


十個車身 大約四五十公尺

有的車煞車很好我不否認

但事實是

高速公路追撞的一堆

因為意外導致後車追撞更是時有所聞

別忘了 台灣路上最多而且賣最好的那個牌子

旗下的車子大部分在時速100左右時,

沒有任何翻車的保護機制

安全距離 真的很重要
如果時速110=
1分鐘移動「1833.33公尺」
1秒鐘移動「30.55公尺」

以路邊停車距離來算,一輛車大約算5公尺

這樣看起來1秒就移動了6輛車的距離

從看到危險,到做出用全力踩下煞車(有ABS,TCS)最少也要0.5秒以上

(自己車輛爆胎不能用力踩煞車)

所以只要能很清楚的看到車牌,車輛型號,
「那就很危險」

假定,視力1.0你如果能看的清楚車牌號碼都算危險了

吾個人認為最少要有3秒以上的距離
遇上大車更是要放大距離

如果是塞車,最少也要有6輛車的距離

時常有匝道口,交流道口,一堆車撞在一起,就是未保持安全車距才會發生

而且不止要和前車保持安全距離
和後方車子也要保持安全距離

雙方都有車險都不一定能全賠車輛修復費用
要是只有一方有買保險(丙式以上)那就有得氣了,就算上了法院,也不能全賠修復費用
就算告贏,也不一定能拿到賠償
(而且隨著保險額度,相對車輛的不同,麻煩也不同)

遇上交通事故
後方未保持安全車距,交通責任較大

但「誰想被撞上」

在路上最怕危險駕駛,和賭氣,

對方逼車,我堵回來
最後可能撞在一起

最快到達的方式不是跟車多近,不讓人插車

而是安全到達,

這樣或許會慢個幾分鐘,但安全性增加很多


說到(安全)
其實車廠,和民眾也怪怪的

(主動,被動安全配備)應該是車輛基本結構,
甚至說是配備

但車廠卻都是從,(電動椅,皮椅,音響,LED燈,LED大燈,天窗,迎賓燈,電視,電動後廂),開始

後面的欄位才有(安全氣囊,防滑,車道偏移,行人及車輛警示,跟車,輔助煞車,自動煞車)這些跟車輛安全有關的

要買安全一點,就要花最多錢,而且有的國外有,台灣卻沒進

或許是廠商皮皮的,也或許是台灣消費者好講話

但習慣是養成的

或許有一天會出現,主動被動安全配備是基本的

其他不關安全的東西才列為選配
rigid wrote:
如果是塞車,最少也要有6輛車的距離


不好意思挑你毛病

"塞車時"應該也要看相對車速
當時速個位數你抓6台車距離這是太安全了
可能只有火星才有這麼長的道路夠用

JasonStock wrote:

你只看到3個車身, 沒看到"以上"兩個字嗎?

實際上路你就知道, 保持50公尺的距離在高速公路上根本是天方夜譚!

你只要跟前車拉出50公尺的距離, 我可以跟你保證馬上會有車插入你這50公尺的間距內!

那你就一直退一直退.....



三個車身 , 不過 15 公尺 , 差不多是一條白線,一個空格,在加一條白線
在時速 100KM/HR , 不會太近嗎 ?

當然你可以凹成三個"以上" .....
既然要凹"以上" , 乾脆說保持 1公尺"以上" 就好了呀 ???
(反正 "以上 " 就好了??)

如果法規規定 50公尺安距 , 有車切入 , 那是他的違規行為 ,
所以為了避免他人違規 , 所以我要先違規(拉近安距) ,
這樣對嗎 ???

JasonStock wrote:
大大是新手吧?!路...(恕刪)

其實我開了十年的車了
只是很少在車多的高速公路上

我試著保持約六條白線的距離
但是總是會被插.....進來
所以才會想問問大家這個車距的問題

1234567890

小興哥 wrote:
其實我開了十年的車...(恕刪)

我原本保持最高速6個車身左右,但曾經被我同事一個爸爸載,真的維持10個車身多,我當時就在旁邊問一直有車插進來不會煩嗎?他說反正時間也只是多一點點而已,現在當爸爸了多一點安全對小孩較好,從台中到台北,就台中插到台北,有車插進來又再拉長距離

事後想想也對,拉長車距反應時間也變長,時間也慢沒幾分鐘,我反應很快,但開車騎車遇到狀況,靠著是良好的習慣把危險性降低,反應排除狀況,而不是只靠反應解決一切,從此以後就改變開車習慣了,坐過我的車都覺得我開車變安全,膽子變小了,我說:活著到目的地即可~

小興哥 wrote:
其實我開了十年的車...(恕刪)


開十年車,可能技術跟發生車禍的避免能力有進步
但開車習慣沒變

家裡新車有跟車功能,可以微調兩車間的距離
結果發現自己習慣的距離還是比電腦感應最遠的還遠...
我是用這樣修正習慣

距離是動態調整的~多10km/hr就多一個車身
不過注意力要一直放在上面才能同時維持車速跟安全距離,其實蠻累的
希望未來每台車都有跟車功能,上高速公路自動開啟
應該可以減少路隊長跟連環車禍發生的機率
政府的法規就在那邊,已經很久沒改,預期以後也不會改

因為跟選票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自行參考

回到現實面,真正的安距就是跟上前方車流,

不讓旁邊的車有變換車道的念頭

至於太多人到交流道才急切,或是亂鑽,當然,本身開車觀念就有問題

但一部分也是大環境造成的,常常就是大家在依序排隊,

後一定有猴子跟不上,被後方來的車輛插隊,後方當然就有樣學樣

久了,大家就養成習慣亂鑽,所以啦,亂但不會發生事故,這就是台灣

總覺得整體的交通狀況,越來越像未開發的國家
小興哥 wrote:
其實我開了十年的車...(恕刪)

算是新手呀...老手都知道再近都有硬切的人
照你們的邏輯不是安全車距的問題而是要跟著超速或硬切
才不會被人插進來

安全車距跟速限一樣是法規不是建議值 別人違規不代表你能違規
安全距離是留給"意外"發生時煞停用的 不是超車加速或減速時用來緩衝的距離
目前新車100-0煞停由專業試車人員在設定狀況下刻意重踩能在40m內的沒幾台
真正發生意外時只保持法定安全距離只能確保撞的輕一點(前座撞不死後座被後面撞死)...

安全距離在行駛中是不能被用到的(跟超速一樣沒被罰過不代表不會罰)
你要問的是安全距離以外的緩衝距離
是跟安全距離一樣長...因為變換車道要保持安全距離(55m)
也就是說時速100時你可保持100m的車距別人不能插進來
你車頭前的50m(不能少的)加約50m(變換車道的車要55m)

跟上車流的定義就是保持2倍內的安全距離
緩衝車距比龜車和占用內線等行為對塞車而言更重要
1.距離不夠時減速若沒緩衝 後車車速一定比前一台慢(連續幾台就塞停了)
2.車距不夠沒預留加速空間變換車道後才加速堵到內線後車=不斷出現的內線龜車
3.前方加速時沒緩衝無法提早加速(懶的解釋跟紅綠燈起步一樣的道理)

鄉民自行腦補減少車距可增加道路容量其實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停車場可以放最多車
但要真正要增加的流量或車速剛好跟車行密度是反比

lch0564 wrote:
政府的法規就在那邊...(恕刪)


應該這麼說

我一個禮拜只開兩次高速公路

其中一次是禮拜五下班時間

短短的從楠梓加工區到新市

每次都會看到追撞車禍

前面說過了,十個車身了不起四到五十公尺的距離

你可以列舉時速一百內這個距離可以煞停的名車出來

看看到底有幾台

車子的科技是一直都有在進步

但,沒進不到變成火星科技,否則不會每個禮拜五下班巔峰時間一定都有追撞車禍

更別提

台灣目前路上最多賣最好的那個車商,在天雨路滑或者前方意外的時候

旗下大部分的車種沒有任何應對能力只能聽天由命

安全距離真的別鐵齒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