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這麼多年下來國產車商有因為被保護而成長嗎?
是否有將受保護的部分回饋給消費者以及其員工呢?
如果沒有,那政府的保護到底是為什麼?

說真愛不愛用國貨那是見仁見智,但多數消費者只看產品的性價比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問題是國產車商受到這麼長久的保護,怎麼不見其推出好的產品給消費者選擇呢?
不但價格偏高,而海外標配到台灣不是被拿掉就是便成選配(還要另外加錢)
車商除了有政府保護的優勢外,另外也從消費者這佔到便宜。

上次去法蘭克福參加汽車零配件展,發現德國人真愛用自家品牌。
一個禮拜的時間連一台TOYOTA都沒見到。
在市區不是雙B就是Audi& VW,唯一見到一台日系車是MAZDA 6。
當然這些因為在當地不算是進口車,所以價格真的是比台灣低廉很多。
但我想當地的車商應該不會因為價格低就偷配備。
若進口車商的關稅限制不見了,而車價可以拉近與國產車相當,那試問國產車的利潤到底有多少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