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高雄市的路愈來愈窄了....

我比較喜歡搭乘公車和捷運,如果有的話。以前在台北求學,要到什麼地方都是搭車加走路。後來畢業買了一台機車代步,沒多久就被小黃撇車,車殼破了一個大洞,幸好人沒事。

現在人年紀大了,不是那麼熱衷自己開車了。開車一旦出車禍,真的很麻煩。如果有平坦的人行道可以行走,有便捷的公車與捷運可搭乘,真的是幸福的感覺。

路大條,駕駛容易下意識地加速。在巷子裡,汽車相對覺得窄比較會慢慢開,相反地,機車相對覺得寬,就會騎得比汽車快,所以巷子裡大多是機車超越汽車。馬路縮小,車速變慢,也比較不會發生車禍;路邊停車位減少,也方便機車的通行,像最近的台北內湖洲子街發生的機車撞車門的事故,就是不該設置停車格的地方硬是要劃,結果缺乏緩衝,機車撞上。

我覺得高雄正在建設公車與捷運系統,搭配平坦無障礙的人行道是應該做的配套,也許是轉換期間的陣痛,希望這種不適應可以儘快過去。
Dwing wrote:
這就是高雄政府的政績...(恕刪)


真是同意

所以我一直覺得長期統治高雄的政黨跟本是在幫人民大把大把的花銀子在表面
從一開始貴鬆鬆的藝術路燈LED路牌
到現在貴鬆鬆的公車站牌上面有LED顯示板顯示下一台車到站時間
說穿了高雄除了上下班時間
其他時間在10支公車牌的等車處可能1個小時才1個人在等車
不誇張這就是現實中的高雄

唯一我覺得做的好的是中正跟中山這兩條主要幹道的人行道拓寬算是有意義又不影響車流的

其餘版主點到的明誠 裕城 博愛
說真的改的算很糟糕 對於機車跟汽車用路人而言都不好用
一條路被機車與汽車用路人都打槍的話 那這條路到底好在哪裡???
博愛路上還好幾個路段把公車站牌蓋在小小的安全島上面
為什麼不拿掉分隔島 把公車牌移到人行道 這樣用路人好開 等公車也安全點不是嗎
蓋個小小分隔島 然後要等公車的人站在快車道旁邊的小分隔島上等公車
萬一哪天出現一台高速失控的自小客 那些等公車的不就變成保齡球瓶了?

明誠跟裕誠路現在則是車流緩慢 很難開的路段

七賢路靠近中山路那段現在也差不多了 很難開
真想問問那些只愛做表面的地方政府官員們 你們蓋好腳踏車道 蓋重點就好了
要騎腳踏車的就會沿著規劃好的路線騎這樣不是很好嗎
一定非得要每條都有腳踏車專用道是要給阿飄騎嗎!? 你們真的以為高雄人口很多嗎!?

高雄能騎腳踏車的地方真的很多也很夠了
蓋這麼多 還不是一堆鐵馬族在中正路跟中山路騎在馬路上檔機車 還不是一樣腳踏車道形同虛設

我說市長啊 我知道就算不投你你也一樣會當選 拜託做點有意義的事吧
真的要把腳踏車步道的建全化進步的話 先把往來火車站前後站的腳踏車道規劃好吧
腳踏車上博愛橋真的滿危險的.....
該做的不先做 一直在縮減道路 弄的再漂亮也只是笑話而已 別的城市都在嫌路不夠
只有高雄市在嫌路太大要縮減 真是笑死人
duke501 wrote:
唯一我覺得做的好的是中正跟中山這兩條主要幹道的人行道拓寬算是有意義又不影響車流的
(恕刪)



其實我覺得中山路的人行道的拓寬工程做得不好,因為很多路段跟路面的高差太小,常常都有汽車直接就把車開到人行道上面去停。

如果是行人少的路段是還好,頂多就是違規而已。但是在靠近火車站那一段,行人比較多,常常就是得繞過去。
博愛路那個凸出來的安全島 搞到左右轉都超難轉的......

市長小姐 你忙幫幫忙 !!!!



Allen Yeh
seatree wrote:
其實我覺得中山路的人...(恕刪)


我所謂的算做的好的原因只是"拓寬了人行道跟腳踏車道後還是沒有影響到正常汽機車使用的順暢而已"
跟博愛路比起來 中山中正拓寬完算好的嚕


allen_yeh wrote:
博愛路那個凸出來的安...(恕刪)

不過市長小姐肯定現在忙著衝民調跟票數可能不會想到要注意有什麼地方是造成用路人困擾的

有建設固然是代表有在做事 美化環境的確也讓市容更有生命

但是會造成用路人困擾的建設還是要多方評估

我絕對不相信決定要蓋這些的大人們會常自己開車經過騎車經過這幾個被點名的路段
如果是坐著有司機的車經過 那可不會有感覺阿 當然要大人們騎機車更是不可能發生
那要他們在那個小到就算有車撞過來也沒得逃的超小型公車等候處等公車 更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allen_yeh wrote:
博愛路那個凸出來的安...(恕刪)


那是行人來不及穿越道路時的庇護空間設計,台北市仁愛路↓


東京昭和通↓

↓這是永康中山南路,表面上是雙向四線車道,但是最外面那條白線其實是停車線,線外即是可以停車的空間,停車格與外車道之間沒有緩衝空間,沒有人行道。這種表面虛胖(虛寬)的道路其實容易引誘駕駛人不自覺地騎快起來,然後突然遇到障礙(譬如沒人行道可走的行人或因為沒畫紅線以為可以臨時停車的車輛),突然煞車與緊急變換車道。


此路段↑如果合理規劃車道,留出人行道、停車空間和緩衝的路肩後,應該就會像裕誠路↓一樣。


我們從虛胖的狀況回復到正常的狀況,一時不習慣,其實那種路寬的道路安全合理的車道劃分應該就是如此。我們以前以為某些地方的道路很寬,往往是以降低規格(沒有人行道、安全島、緩衝的路肩)、犧牲安全(車道逼近兩旁住家,停車開車門很危險,或是車輛在住家門口呼嘯而過,不敢走路一定要騎車或開車才敢出門)、喪失居家安寧(路寬了車子就快了噪音也就大了)的代價換來的。

Terrencesylphy wrote:
那是行人來不及穿越道路時的庇護空間設計,台北市仁愛路↓


那不是行人庇護空間設計,
那是快慢車的間安全島所延伸出來的障礙島(腦X島?)

汽車要右轉,不小心就會迎面撞上.

不知是哪位丁X所設計?
哪位公務員所批核?
為什麼我們稅金要浪費在這裡?
Terrencesylphy wrote:
我們從虛胖的狀況回復到正常的狀況,一時不習慣,其實那種路寬的道路安全合理的車道劃分應該就是如此。我們以前以為某些地方的道路很寬,往往是以降低規格犧牲安全的代價換來的。


原來狀況是四線道+2線道停車道(共6線道)
其中2線道和停車道都可行機車

現在是兩線道汽車+2線道機車+停車格(共只剩四線道)
但停車格數量又減半.

所以增加安全規格的手段是想辦法減少停車格及行車空間及方便性?

allen_yeh wrote:
博愛路那個凸出來的安全島 搞到左右轉都超難轉的......

市長小姐 你忙幫幫忙 !!!!

這個會不會晚上不小心就給它騎上去.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