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印度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車,台灣卻是一拖再拖到2040年

作那麼多充電樁滿佔位子的應該統一車用電池規格,改成類似狗狗肉那樣可以直接換電池。
汽車就一次裝上4顆。
浦燒肉丸子 wrote:
沒有煉油跟運油...(恕刪)


又一個搞不清楚台灣發電廠種類的!
台灣發電廠用油得很少很少!!!!!
沒有煉油,對發電一點影響都沒有!

反到沒有發電廠,你還他媽的不能煉油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我就計算一下電動車用電的能源轉換效率...

台灣發電廠毛熱效率最高為複循環機組(49.5%~52.8%),最低是氣渦輪機組(25.4%~28.2%),總毛熱效率平均為43.6%.但43.6%是毛率,也就是廠內還有損耗(廠內用電率)平均值為3.85%

所以台灣電廠的發電淨效率為 43.6% * (100%-3.85%) = 41.92%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2&cid=131&cchk=c4aff75d-c49f-4848-85f1-05f2cf843481#b02

首先有個浪費是備載容量,也就是需求電量是10KW,但電廠要發11KW的電,不可能就抓緊緊的只發10KW,這樣用電超過10.2KW時會出問題...大約備載容量率平均8%左右.

所以 41.92% * (100%-8%) = 38.57%

https://www.taipower.com.tw/d006/loadGraph/loadGraph/load_reserve_.html

到這邊燃料100%的能源,經過電廠發電後有38.57%的能源可以送到高壓電塔上面.

** 燃料能源100% - 電廠發電損耗 = 38.57%

如果各位把這38.57%當成是你電動車的效率,只能說好傻好天真...因為38.57%效率的電只有高壓電塔345KV高壓,從電廠送到各地變電所,再降壓成插座的380/220/110V低壓,這中間還有輸配電的效率損失跟變壓器轉換損失.

以WIKI資料,345KV每160KM輸電有4.2%損耗,以台電官網資料,電廠到變電所輸配電的損耗,是1.75%~2.65%之間

http://data.taipower.com.tw/opendata02/apply/file/d051001/0809/%E7%B7%A8%E8%99%9F13%E9%99%84%E4%BB%B6R0.pdf

輸電系統近十年(95~104 年)線損率分別為 2.50、2.48、2.38、2.65、2.53、2.65、2.37、2.25、2.12、1.75%(以全系統發購電量為基準計算)。線路損失就抓2%就好!

38.57% * (100%-2%) = 37.79%

接下去還有高壓轉低壓的變壓器損耗,從345KV降到380/220/110V,至少要過四層變壓器,就算變壓器最高效率99%抓,99%*99%*99%*99%=96.06%(事實上沒那麼高效率).變壓器損失約3.94%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11

37.79% * (100%-3.94%) = 36.28%

>>>>燃料能源100% - 電廠發電損耗 - 輸配電損失 = 36.28%

很可惜,現在只到插座而已,還沒到電池裡,以美國能源局的資料,電池充電損失約16%...交流轉換直流,再降壓,充電控制器要損耗,電池內部化學物質轉換要損耗,鋰電池充飽電以後,在24小時之內會損失約5%的容量,擺著每個月自我放電損失約3%.

36.28% * (100%-16%) = 30.47%

>>>>燃料能源100% - 電廠發電損耗 - 輸配電損失 - 充電損耗 = 30.47%

以特斯拉官網公布,它的馬達最佳效率為85%,美國能源局資料Power to wheels 是77%-82%,就是說電池上面1000Watt的電,透過馬達轉到輪子,就600Watt加上煞車回收的電力,就77%-82%.

我用特斯拉的最佳效率85%來算.

30.47% * 85% = 25.89%

>>>>燃料能源100% - 電廠發電損耗 - 輸配電損失 - 充電損耗 - 電能轉動損失 = 25.89%




也就是100%的能源,先過電廠,再過高壓電塔,再充到電池,再讓馬達驅動車輛...只有25.89%的能源轉換效率.以上各環節各數字歡迎查證,有出入太大的地方,歡迎指正!

在台灣以火力發電為主力的情況,說電動車有多有效率,它只是個笑話,是個可恥的笑話!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Pink Floyd wrote:
我就計算一下電動車用(恕刪)


哈欠~~~怎樣也都比還要用電去煉油的燃油車強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Pink Floyd wrote:
首先有個浪費是備載容量,也就是需求電量是10KW,但電廠要發11KW的電,不可能就抓緊緊的只發10KW,這樣用電超過10.2KW時會出問題...大約備載容量率平均8%左右.


備轉率不是這樣用的
有多少用電,發電廠才必須發出多少電,這兩者基本上是同步的
如果兩者有差異,會透過頻率的波動來自動調控
因此不會有您說的這種損耗

至於輸電與配電損耗, 依台電的資料大概合計是4%左右
(去年輸電線損:43億度,配電損失47億度, 售電2187億度)
過客4112 wrote:
備轉率不是這樣用的
有多少用電,發電廠才必須發出多少電,這兩者基本上是同步的
如果兩者有差異,會透過頻率的波動來自動調控
因此不會有您說的這種損耗

至於輸電與配電損耗, 依台電的資料大概合計是4%左右
(去年輸電線損:43億度,配電損失47億度, 售電2187億度)


供電跟需電根本就不可能同步...

我早上來7:50開電腦(主機+螢幕=200W),對整個供電網路來講,原本需求是 X Watt,
就是突然變成 X+200 Watt的需求電量(雖然200Watt小到可以忽略)
以發電機組來講,它不可能立刻多發這200W給我,它是持續固定發出 X + 2000KWatt之類的電量,
多發的2000KWatt隨時應付我7:50需要的200Watt.及其它需求變動.

簡單講,總需求電量X ,但發電廠要發出 X+10%X之類的電量,應付用電量的變動.
多發出的10%X不管有沒有使用,它就是要消耗煤/燃氣/柴油等等.

如果你可以發明一個方法不需要備載容量,要電多少就消耗多少燃料去發多少~
那不要在這邊打嘴砲了,台灣之光呀!快去賣給各國電廠,這種偉大的發明,
每年收入少過一百億美金的話,我躺路上給人踩免錢的!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Pink Floyd wrote:
供電跟需電根本就不可(恕刪)


您這個錯誤觀念在mobile01上面已經看過很多次了
我也更正到有點厭煩了,
建議您找一下相關的資料來看看電力公司是如何處理供電與用電的同步問題

提示一下,關鍵字是頻率
過客4112 wrote:
您這個錯誤觀念在mobile01...(恕刪)


其實應該是說

本來備轉率3%...全台用電80%..這時就必須發電83%

今天開始大家起床,突然全台用電82%..那台電就必須增強能源消耗,讓發電能力變成85%,去維持這多出來的3%

這備轉率應該就是考量電力傳輸、和發電機組運轉的時間差而設定。
CcCManCcC wrote:
其實應該是說

本來...(恕刪)


看來還是得再更正一次觀念

電力調度的核心基礎是頻率,
所有與台電並聯的發電機組,除了基載(核電與燃煤)與不可控(風電與太陽能)機組之外
都是以60Hz為基準的小幅度波動頻率在工作,並接受台電的即時調度其升降載

無論何時,台電的供電與用電都是處於平衡狀態

當用電增加, 頻率下降, 發電機組會自動升載以提供用電需求,將頻率拉回正常
當用電減少, 頻率上升, 發電機組會自動降載減少發電量,將頻率拉回正常
當發電機組障礙,發電量減少, 頻率下降, 發電機組會自動升載以彌補缺口,將頻率拉回正常

而備轉容量的目的主要在應付發電機組突然發生障礙時
需有足夠的發電容量可以在最短時間升載,提供足夠的發電量將頻率拉回正常
以避免低頻率時間過長,
為保護發電機組引發的大規模並聯機組跳脫或是大規模用電客戶卸載的系統風險
因此 備轉容量平常是沒有在發電的
其實這沒啥好吵吧,油車的支持者根本不用擔心,2行程的機車都還安全,要弄到一般油車應該很久以後了,等要禁賣了再趕快搶買一台開20年。
15年+20年=35年後,這時候電動車應該很進步了,電池應該也很耐用可以換了,很多人討厭電車,主要是因為技術不成熟不方便而且太貴,這些都可以讓先使用的車主付出成本來幫大家研發建置。

看看特斯拉電池日這個新聞,買到舊技術的3-5年後??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