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機車太多是主因

iamhenry wrote:
討論公共事務本就該對...(恕刪)


或許限速的出發點是好的
為了環保,為了騎士安全
但是這個做法限制了機車的使用性

在我看來,會提這種市區線速與提倡使用電動車的人
大多只是把機車當做通勤工具來用吧
那另一部分把機車當作全部交通工具的人呢?
以個人來說
個人很喜歡機車旅行,有些地方甚至是汽車進不去的
機車旅行雖然辛苦又危險
但是便宜、效率高、機動性好、又可以真正的親近大自然


若是照那篇計畫的電動車化與機車限速
那許多地方,真的只能開車去了
很多"窮人"根本負擔不起昂貴的油錢吧?
(我機車上下阿里山油錢約150元 開家裡SENTRA上下山,油錢大概快1000元)
這就是機車跟汽車的差異!

若是照您那篇述說的方法
那齣由步變成了"貴族娛樂"了? 這樣真的是綠色? 真的是樂活嗎?
或許您有車有穩定收入沒差
對我這個只有暑假有時間打工的窮學生來說,要出去多看看東西
機車就是最好的工具!

世界不是因為一些少數人而運轉的!
iamhenry wrote:
討論公共事務本就該對...(恕刪)


看了您說的 永續樂活,綠色交通—機車限速政策與電動車管理規劃 這篇
長久而言 使用燃料的交通載具一定是會減少或改變的

電動機車和汽車的崛起 本當樂觀其成 但是 為了要讓一方的勢力崛起 限制令一方的功能
絕大多數人士無法接受的 本國政府 也絕對沒有這個勇氣
這和當初強制戴安全帽等等的議題 有太大的差異

何況 該研究中 僅拿50CC和定動機車去比較 和現實狀況不符
路上現在有多少50CC的機車呢?
又 現今的市場中 50CC的機車又有多少車款呢?
若是我沒有記錯 符合5期環保的 目前只有一款

大多數在路上行駛的機車 以90到125之間居多
而其性能和電動機車比起來 其行使成本和電動機車比起來
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然 這篇研究中 並無提及

果真 要坐機車限速 限制在多少 舊有的吵了
文中提到 50CC 最有效益的速度是40KM
那 100CC 125CC呢?
就我的小羊而言
最佳行駛效益的速度是60KM(這是官方的行駛數據,而我在騎乘時 也都儘量將車速維持在60KM)
你要把我的限速限在60以下嗎?
這樣不就不環保了嗎?

如果限制在60 那我也可以行使車速分流的快車道了(喔 現在好像是4輪專用內線車道 或是禁行機車道)
那還用限速嗎? 這片研究所提的目的 限制機車速度 避免機車和汽車爭道 不就不攻自破
因為 大多數的內線車道速線都是50到60之間 不是嗎?

研究中 亦沒有提及 機車扭力的問題 電動機車的扭力 和現有機車相比 是否有差距
若是 機車後方又有載人 電動機車的扭力是否足夠機車行駛所需的加速度

交通工具的速度 並非是肇事的主因 不當的駕駛行為(在每一事件當中的汽機車)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若真的要將肇事歸咎於車速 應當說是 相對速度差距越大 越是危險
然而 將機車限速 讓機車和汽車的車速明顯拉大 正好落入這個議題
當汽車以時速50公里以上行駛於外車道 機車以時速40以下行駛於外車道
機車可以做出的閃避角度 一定比汽車大 想當然耳 一但限速的機車 做出了一個轉彎 或是修正 行駛方向的動作時
時速50公里以上的汽車 閃避不及的可能性就更大 這樣 對機車騎士是好的嗎?
讓路上的交通工具 都有能力跟上上使道路的車流速度 教育駕駛人 相對速度越接近 是越安全的
機車和前方的汽車 要保持更大的安全距離


所以 要將機車限速以保障機車騎士的安全 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至於文中提道 機車因為快 造成事故多 那是駕駛人的問題
基本上 應該從教育 考照 執法 這三 方面去改善
要將機車限速 說難聽一點 沒可能啦!!!

如果是說為了污染 減少機車 這就更荒謬了
汽車的汙染 比機車更大 研究中也提及了

最後 看了看這份研究的成員學歷

生命科學系
園藝景觀系
法文系
微生物免疫學系

呵 我的嘴角不小心上揚了一點點

這是他們的專長嗎?
別鬧了....Orz...
最少也要找些工科的或是交通運輸學系 機械系的來參與嘛....
還是 他們對機械和交通運輸 有第二專長 I hope so....

但是 我承認他們的宗旨是很好啦 但方法是有待商榷啦...
No E-tag
roven5428 wrote:
看了您說的 永續樂活...(恕刪)




原來我們的國家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在培養象牙塔學者了
Roker wrote:
原來我們的國家從學生...(恕刪)

不是嘛
我們的教育不就一直都在培養只會用理論跟數據,卻不故實作或是現實的學生嘛。
變成學者或是公務員官員後就關在冷氣房裡看數據決定政策。
要讓機車變少又好管理只有一個方法最簡單...........

全台每個人都是((公務員)).........


然後規定(公務員)上下班不得騎乘機車...

不知大家意見如何???

沒意見的話給個掌聲讓它通過如何?????????

orea2007 wrote:
環境使然,在加上所得問題。
很多先進國家的緯度都比較高,不像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騎車。
高緯度國家冬天跟春天都有可能會下雪,一旦下雪,連開車都危險,更何況是騎車。
另外,這些國家人民所得都高於台灣,買一台汽車對他們來說不算很重的負擔。
而且以所得來看,台灣大眾運輸工具的價格是偏高的,尤其是軌道運輸系統。
一家四口如果都搭捷運上班上課,其實負擔比期四台機車還重。
況且方變得運輸工具不是處處有。

台灣一年四季適合騎機車?

台灣四季如夏的天氣,真的適合騎乘完全無空調設備的機車?每次討論到這主問題就怪罪台灣緯度低,最好在延延夏日騎機車一趟看看。那香港和新加坡的緯度比台灣還要低,機車數量卻少很多?

說來說去還是台灣的大眾運輸差,不過有一句話你說對了,台灣是第三世界國家
台灣150cc以下根本不用繳稅阿..每兩年收的叫做燃料費...不是稅..台灣當局應該重新檢討150cc以下是否重新課稅(牌照稅)基本上我建議至少3000起跳..才能造成抑制效果..
機車太多是主因的觀念同等愚蠢~而且至極~這是在問說是誰發明汽機車~要抓出來槍斃是嗎?

看了主題根本XD請改一下~最大主因在駕駛者~其次在執法者~


foxbat93 wrote:
台灣150cc以下根本不用繳稅阿..每兩年收的叫做燃料費...不是稅..台灣當局應該重新檢討150cc以下是否重新課稅(牌照稅)基本上我建議至少3000起跳..才能造成抑制效果..

125cc要繳3000?
那請告訴我依比例來算1.6、1.8的轎車要繳多少?
台灣機車多的原因非常多。不是單一免牌照稅造成的。
環境、經濟、管理都有關係。
相對緯度較高的先進國家一年有一季幾乎不能騎車相比,台灣氣候適中,
不會冷到不能騎車,也不會熱到不能騎車。
平均移動距離都不會太遠,機車足以勝任。
相對於先進國家的收入跟汽車價格比例,台灣的汽車貴,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中南部大眾運輸不發達,台北地區雖有但也不算密集,而且價格不算便宜。
機車的管理鬆散(開罰單倒是很勤勞)造成使用成本不高,
隨便的車檢制度,有跟沒有一樣。很多人煞車已經是見底了還不換。
輪胎磨到沒肉的也不換。停車管理也是只知道收錢,沒有做好管制,造成大家隨便塞。

雖然我贊成150以下復徵牌照稅,但是請依照現行比例去計算。
還有要落實加強車檢制度,不要只有驗排氣,輪胎跟煞車都檢驗還有燈光等安全部品
都要檢驗。三年車一年一檢,六年車半年一檢。讓那些省錢不保養的車主嫌麻煩。
他們覺得麻煩就會考慮是不是要繼續使用。
orea2007 wrote:
相對緯度較高的先進國家一年有一季幾乎不能騎車相比,台灣氣候適中,
不會冷到不能騎車,也不會熱到不能騎車。
平均移動距離都不會太遠,機車足以勝任。

看來你沒騎過機車,你在炎熱35度夏天騎看看,騎的滿頭大汗我不相信你還會說台灣氣候適合騎機車?況且新加坡和香港緯度比台灣低,卻很少機車。

台灣機車很多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除了北中高外,其他地方大眾運輸落後,才導致這樣局面,要解決這種問題就要從大眾運輸著手。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