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成花 wrote:
阿捏喔~
客觀因素就不可能均速142阿~
現在就等等看車主打完民訴後的結果吧~
你說的那些是主觀因素
哪是什麼客觀因素?
真實路況環境無法複製
你是憑你自己的認知認為不可能, 這是主觀見解, 並非客觀
客觀不會對無法證明的事物下定論
就像有沒有外星人
沒人看過而去認為有或沒有都是主觀認定
至於那位L開頭只會罵人有病的
去跟他討論才是有病

lexus_sky0066 wrote:
這麽高挺輕鬆的騎乘姿勢
背上又掛著這麼大包的行李
有可能跑到均速142嗎?
之前不是有提供過其他車主騎mt03以正常騎姿騎到180的影片了嗎?
用騎姿是無法判斷出車速的,這種判斷方式完全不科學
這位國外的老兄,在更彎延、更窄的山路都可以輕鬆破百
龍潭那段路那麼直又是四線道,真的有心要飆是有可能達到的
lexus_sky0066 wrote:
這些說騎得到的到底有沒有騎過重機?
有沒有騎到150以上?
靠張嘴說說很簡單?
去騎看看150以上有多恐怖再來說好嗎?
不要以管窺天
很多人都騎到150以上了
這台在台21這麼彎的路線,都飆到160了(2:03)
↑以這位高手的實力,讓他跑龍潭那段1km直線,應該輕易就能跑出150kph均速
smax155 wrote:
你都知道時間沒問題就(恕刪)
假設~這案件有四種變因會影響超速與否的結果,分別為
1.環境變因
2.車輛變因
3.駕駛變因
4.設備變因
1.由於環境變因數量龐大,且目前也無法再複製,也沒有確切數據能復原當時情況,你也不能拿過去的經驗當作當時的環境,只能說可以參考,但不能做為完全依據,除非有大量數據證明類似日期類似時段是不足以做到,再者,環境變因仍受車輛變因、駕駛變因。(請參考薩利機長事件,即使完美複製出環境變因、跟車輛變因,駕駛變因也是影響成分很大)
2.車輛變因,改車先放一邊,單純考慮原車廠性能,不過即便是改車也算是可知參數,物理規則永遠無法突破,能突破物理規則的就只有魔法(設備變因)
3.駕駛變因,因非當事人,任何人心態、技術都不一樣,只能參考,但無法客觀代表事實。
4.設備變因,設備發生錯誤產生誤判,如時間不對等等原因
今天多數人為何會查明2.車輛變因,其在於是最簡單找出來...,如果今天影片是一台淑女車被拍均速142,別說142,光是100..,一般人要到100真的算少數中少數,這不是隨便買台淑女車就能搞定。
如果是淑女車被拍到,我相信這一票人會跑去幹譙廠商。
車輛做不到,那管你技術再好,環境車流都空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會拍到一個做不到的事情,肯定是設備問題,不然就是P的~
但看看支持設備有問題那一方的,第一件事情是拿環境變因作為依據,不去客觀先探討最簡單能反駁的車輛變因,而執著於最難證明的環境變因,藉此就認為是設備變因,這不就是一個違反科學做法的心態嗎?
只要能證明車輛做不到,那就根本不需要證明其他變因是否可行,最簡單最容易證明的不先證明,反倒拿最不容易證明的去認定.....我真不知道該說甚麼,更別說有人認為不該糾結於車輛做不做得到,而是因為之前設備有出包過,理應先認定設備有問題,而不是檢核車輛是不是能做到。
可是.....按照這先有錯先檢討的邏輯,
還沒區間之前就有人在飆車,那...在檢核區間設備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檢核駕駛人?
面對愛飆車的駕駛人,我們應該先砲口一致對違規駕駛人抗議,而不是一直強調區間設備是否有問題。
在一個題外話好了,台三龍潭52天拍3758超速違規,每天拍72張,以某影片來說,90秒經過12台車輛,平均一小時為480車輛,一天算8小時好了,總共一天車流量3840車(而且只有南下路段)
該南上北下路段每天72張,我們就當全都是南下路段,也就是每天1.8%的人被開超速。
換個說法就是,每天都有98.2%都沒超速,所以............有98%都沒事,唯獨那2%被開單??
到底是設備的問題還是??
當然,我是很支持設備有問題必須改善,甚至停用,但請合理、客觀、科學方式去看待事情。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