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商業周刊/經銷商悲觀預測:台灣國產車,5年內消失


已回不讀 wrote:
http://cj...(恕刪)


走鐘了嗎?

今日部分人是希望放棄掉組裝生產這條線,而不是放棄汽車零組件製造這塊,發現有人刻意帶風向,讓人誤解是要全面放棄。

台灣只適合製造零組件,組裝生產真的不是強項。組一組反而還賣得更貴,那真的不如不要組,把它讓給其他國家組裝。逆輸入來賣還比較有競爭力。

這跟市場小不小無關,而是有些商人仗勢作大,不斷把獲利拉高,才會導致目前現況。

獲利高,自然有實力疏通,讓有利的情況持續不斷。政商關係太好了。
danny750325 wrote:
走鐘了嗎?
今日部分人是希望放棄掉組裝生產這條線,而不是放棄汽車零組件製造這塊,發現有人刻意帶風向,讓人誤解是要全面放棄。
台灣只適合製造零組件,組裝生產真的不是強項。組一組反而還賣得更貴,那真的不如不要組,把它讓給其他國家組裝。逆輸入來賣還比較有競爭力。
這跟市場小不小無關,而是有些商人仗勢作大,不斷把獲利拉高,才會導致目前現況。
獲利高,自然有實力疏通,讓有利的情況持續不斷。政商關係太好了。



可是汽車零件這部分就很微妙了
一樣的東西用在同一款的車子上
車廠買去用叫原廠零件(合法),車主自己買來裝卻是非法改裝


不管改裝是為了爽度,還是說原廠已不提供零件要自己找副廠的替代
自己裝的都叫非法改裝,別問為什麼,台灣的法律就是這樣講的
只差在監理站人員要不要刁難則是另一回事
所以我個人解讀這是政府為了保護國產汽機車品牌而搞的小手段
尤其當某款車停產,不再提供後續維護時
車主不管會不會自己找零件DIY都有可能因此被迫買新車
除非有辦法搞定驗車這一關


汽車零件在台灣真的不是做不起來,而是台灣的法律限制了汽車零件銷售對象
也限制了車主取得零件的管道,若台灣對於改裝的管制沒這麼便宜行事的話
或許台灣還可以像人家大馬一樣還有改車的自由,促進汽車零件的發展
而不是像台灣還會發生原廠未改的(尤其是進口的機車)會在驗車時被刁難不給過

哪一天台灣的汽機車產業再繼續維持現在這畸形的狀態到崩盤時,真的就是全面性的
從汽機車零件供應、組裝、銷售,通通毀得一乾二淨

尤其看機車那邊,政府會轉頭扶植GOGORO也不是沒原因
說穿了就是光陽不知長進,在驗車機構、監理單位的保護下壟斷壟最大的
再加上長年(至少包含馬政府的8年)不甩電動車的開發,搞到現在被人家整碗捧走
不知是哪來的臉說GOGORO壟斷電動機車市場、說政府圖利GOGORO
澳洲已經沒國產車了,消費者還是活得好好的。
當國產車商只能生產相對進口又貴又爛的車,
消費者為什麼要拿自己血汗錢和家人性命去支持他們?

當進口車繳了關稅,甚至在日本生產售價還有競爭力。
國產車商不該檢討,卻反過頭來拿就業要脅消費者嗎?
國產車商給產線員工的薪資有比日本歐洲高嗎?

如果不是進口車賣得好,逼車商補足安全配備。
現在能買的國產車還會更貴更爛不是?
國產車為了能賣出去補足氣囊就不說成本太高,只有乖乖補足了....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229632
wlcc7223 wrote:
可是汽車零件這部分...(恕刪)


汽車零組件跟這篇文章沒相關,不要一直提。

汽車零組件為何會有原廠的合法,零售業販售的是不合法的情形在於沒經過檢驗。這很重要!

不論是汽車,機車,建築物,食品等等,都必須經過安全檢驗才能取得販售許可。

而汽車零組件是半成品,不是獨立產品,非獨立性半成品就必須安裝於主體性產品做功能性安全性相關測試,否則都會有安全性疑慮。

原廠推出的半成品零組件是經過產品檢驗而獲得認可。
因為國內外法規嚴格要求送測產品的清單不可隨意更動,包括外觀設計,因此,在檢測過程都會拍照留檔,所以不可以在日後更換外觀甚至是內部牽涉到功能性的零組件。

政府不是要刁難,而是太多商人想要賺錢汽車產業這塊餅,但又不願意花費去把特製某車款車型的零組件裝在車輛上送驗,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請不要搞錯及混淆。

沒有人說改車是不對的,而是使用的基礎性沒有,賺你這些錢的製造商根本不在意你會不會被罰,只要他有錢賺就好。

為何花蓮地震倒了兩間大樓,就是變更原始結構,沒有經過檢驗認可,才會發生事故。如果今日你改車發生意外時,你一定說為何政府要讓商人賣沒檢驗合格的產品的。
台灣國產車大部分只有
爛車體,如早先被撞到裂開後行李箱的ALTIS
爛安全配備,沒ESP
低緊急閃躲能力的底盤,如閘道失控的vios

重點是與進口馬三完整安全配備的價格相同

這樣國產車存在有何意義

我認為只剩下現代,福特,納智傑
勉強有存在必要
danny750325 wrote:
為何花蓮地震倒了兩間大樓,就是變更原始結構,沒有經過檢驗認可,才會發生事故。如果今日你改車發生意外時,你一定說為何政府要讓商人賣沒檢驗合格的產品的。


倒的大樓都蓋多久了??
以前跟現在防震的要求當然不一樣,不然若真的要爭吵大樓的安全與否
大多數高屋齡的大樓大概都不合現在的防震要求


然後講安全,最愛刁難車主跟國外車廠的驗車標準
結果在國內光一個國產車鋼材強度的爭議問題,政府完全都惦惦不說
這種標準說難聽點就跟現在國家食品認證一樣,公信力何在??
若國家檢驗通過真的沒問題的話,我想今天某一板就不會一天到晚被人酸鋼材強度

到頭來不就回到最前面講的,這種驗車程序只是在保護不長進的國產車廠
確實...有錢賺,誰不想賺??然而政府至今的作法只是讓人看到
純粹不想立個明確標準給自己麻煩(相信政府自己也無檢驗能力)
到最後就變成現在所看到有關係就沒關係,已脫離驗車這道程序最原先的意義


不然為何會出現這一篇報導,某車廠還帶頭抱怨台灣人有進口迷思?
台灣人現在眼界有比較開一些了, 沒那麼容易被義和團帶風向洗腦啦!
為了讓台灣汽車市場更健全,
消費者團結起來, 拒買國產車就是最佳解決方案!
有眼光的汽車製造商應該往電動車的方向去發展。
台灣的引擎與變速箱的基礎技術基本上是不足的。
都要靠外來的工廠供應。自主性不夠。


反之,在電動車的範疇裡,好像台灣能掌握的技術還算成熟。
相信只要在設計與款式都能掌握好的話。
成功的機會會比較容易。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