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高工局研議雪隧變換車道解決塞車...早就該開放了

變換車道 是為了讓 車道被充分利用,填滿, 不要有閒置的車道空間 (被車群切割的無車空間)
這是最基本的
車速慢就往右, 填滿閒置無車的空間 ,就能整理出空間容納更多車進來


1.跟據高公局的統計, 雪隧最大車流量為每小時 2800輛(單車道1400輛) , 就塞車了
但依據 HCM2000 , FFS=90km時, 最大車流量應該可達 1750 輛 才達到臨界密度, 每小時少350輛車, WHY?

因為當中有車未跟上車流, 製造超過安全車距的車距(無車空間)
單車道 1400輛 , 車速是超過 110km ,車距超過 55m以上
車速 90km, 車距 45m就夠了, 但長隧道要50m

因為雪隧不能超車,所以一旦有車不足速限 90km ,就拉出超過安全車距的車距(無車空間)
車距(無車空間)加大,車流量就降低了, 很多車就上不來了!

因為就是有人不敢在隧道內開快
這是有報告的
車道縮窄,隧道, 路肩變窄 ,都會形成視覺上的瓶頸效應, 會造成減速 , 慢車是無法避免會存在,所以
慢車應該應該要往右, 填滿閒置無車的空間,騰出空間, 讓外面在交流道排隊的車擠得進來 。

2.德國,法國,日本, 兩個車道以上的隧道,小型車都可以超車, 不能超車的是同向單一車道的隧道(霞慕尼白朗峰隧道)
以及 3.5 噸以上之貨車
這是法國Lyon通往Chamonix 的高速公路,這裏的海拔已經有1000多公尺.可以變換車道

這是巴黎北邊一條高速公路隧道, 可以超車 , 速限 130km


3.變換車道會擾動車流, 是在安全車距不足的情況下, 切入它人的安全車距, 才會迫使它車減速, 造成車流擾動
車距是否足夠是關鍵
德國在交流道, 有禁止貨車變換車道的機動標誌, 在Rush hours, 就禁止變換車道, 要下交流道, 在幾公里前, 就必須在外側車道,進入下交流道的減速車道 ,減速車道很長,且和主線車道平行, 防止如同三重,五股,下不了交流道而擾動到主線車道
所以, 這個"變換車道"應該是機動
車流密度過高時, 就實施 "禁止變換車道"
有足夠 "安全車距"車輛密度低時, 就 開放"變換車道"(燈號顯示即可)


4.可變速限

Q車流量=D車輛密度(車距) × V車速 三者存在恆定不變的關係
D車輛密度(車距) 和 V車速, 兩者是相互拮抗

只要依據當時的車流量機動調整 "速限",造成車速變化, (Q車流量=D車輛密度(車距) × V車速)
就能拉開車距





herblee wrote:
變換車道 是為了讓...(恕刪)

專業的分析,小弟佩服,五分奉上....

mi25 wrote:
其實, 五楊的高乘...(恕刪)


五楊是因為環保團體當初環境評估的交換⋯

邏輯是:
高承載車道= 節能減碳

所以現在要廢除, 不太可能
康拉德 wrote:
五楊是因為環保團體當...(恕刪)


五楊-高承載我個人覺得還不錯,因為我現階段大都是滿載,此措施,可過濾多數車量,讓我於此車道保有最佳的行駛車速,但,仍有少數駕駛仍會違規任意變換車道,增加行車風險,車上雖有記錄器,但還是會考量路況心軟不舉發。
herblee wrote:
變換車道 是為了讓 ...(恕刪)


雖研究細膩,但有時做法,意外簡單而單純,提高速限,全路段相同速限,是個人認為目前最有效方式,可變換車道則是第二階段視車流成效開放評估。

但,我們的政府...想想...這裡就說說算了,不期望。
理論很明確可預知,
但國民素質如何就無法預測了!
提高速限就好了,竟然還有開70的......自私駕駛
德國,Durchfahrt Jagdbergtunnel und Lobdeburgtunnel auf der A4 bei Jena(https://youtu.be/hDlh6d69NuU):


奧地利,Pfändertunnel A14 Durchfahrt nach Eröffnung 2 Röhre AUTOBAHN Tunnel(https://youtu.be/5WLrclfXfWE?t=25s):


日本,【開通】 首都高速中央環状線 C2 外回り 大井JCT - 大橋JCT [車載動画 2015/03](https://youtu.be/P-Nd05Sys04?t=57s):


日本,【開通】 首都高速中央環状線 C2 内回り 大橋JCT - 大井JCT [車載動画 2015/03](https://youtu.be/qA4Or3Fi1kw):
看完國外行車影片一整個舒服.....

車輛依速度開在各車道,車流非常順暢,沒有慢車

開在不適合車道擋道當然就沒有逼車及過多變換

車道,甚至快車道切進中線道錄影車還減速禮讓..

想想我們如何改變?

變換車道不危險,危險的是車流阻塞造成不必要.

過多及帶情緒的超車,愛開內車道的慢車們回到

適合你們的車道或加快速度跟上前車吧!

Sam Jhang wrote:
德國,Durchfahrt Jagdbergtunnel und Lobdeburgtunnel auf der A4 bei Jena:
奧地利,Pfändertunnel A14 Durchfahrt nach Eröffnung 2 Röhre AUTOBAHN Tunnel
日本,【開通】 首都高速中央環状線 C2 外回り 大井JCT - 大橋JCT [車載動画 2015/03]:


看到上面三個國家的長隧道,居然:
1.允許隧道內變換車輛.
2.居然允許大貨車通行,甚至奧地利,長隧道還有貨櫃車.
3.日本的,居然沒避車彎.

這些國家的政府完全漠視該國人民的行車安全,

還是台灣政府比較愛護國人的生命安全.

並且讓我了解到,台灣人開車技術比較爛,所以開雪隧,還是慢慢開好了.

時速60公里,維持100公尺的間距,再快或再近就會緊張發生車禍,隧道內變換車道,就別再提了,畢竟我們是台灣人,安全還是比較重要.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