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威尼斯 wrote:
我覺得政府應該先全額補貼二行程機車換四行程機車及補助老舊柴油及(汽油)貨車來換新車
等空氣也獲得了改善
人民的素養有提昇上來了
再來蓋捷運系統
蓋捷運是否太早蓋?
捷運越晚蓋就越難蓋。
運輸系統的規劃要跑在區域發展之前。
太晚蓋就像台北這樣,到處都是車跟房子。
徵收土地困難,要付出高昂的費用。
施工塞車,市民怨聲載道。
然後越晚蓋原物料價格越來越高,興建成本就越來越高。
而且先蓋好,商圈住宅就會以車站為中心發展。
台灣這種有運量會賺錢再來蓋根本就是短視的作法。
等一個地區有運量的時候就是這個區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變成路線要遷就既有商圈,但就像上面說的,已經有房子了,
路線會變得很難規劃。
再者,全世界能單靠旅客運輸來賺錢的軌道事業沒有幾家,
很多都是靠在沿線經營其他事業來獲利的。
公營的路線則是把運輸事業當做公共服務,靠稅金來補貼的。
所以高捷會虧本根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為什麼會有廠商來參與BOT?因為開發周邊事業有利可圖啊。
只是高捷還沒有開始做而已。
政府要讓民眾專搭大眾運輸一個是要提高大眾運輸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要提高私有運具的使用成本。
提高大眾運輸的吸引力:大眾運輸價格要實惠,轉乘要方便,高捷沒做到。
提高私有運具的使用成本:250CC以下復徵牌照稅,燃料費隨油徵收,
落實車輛安全跟環保檢測,政府也沒做到。
外國人會習慣搭大眾運輸一是因為從小的習慣,二是真的方便,三是自己開車
騎車真的麻煩。並不是因為他們很有環保意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