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tter wrote:拍攝者車燈其實已經很亮...... 騎士應該看的到黑車才對......是說有人注意到撞擊前2秒上面路燈突然熄掉嗎看了整段就剛好撞擊前突然熄滅 前面都還亮的好好的 市民大道基隆路交流道跟永吉路交流道之間的路段路燈也會故意不定時閃爍剛開始以為是被閃燈,後來發現是頭頂路燈忽暗忽明不知道是否是用來降低車速的設計?還是政府為了藏電,刻意提供的分區點燈?
當在路上騎車或開車時,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危險時:1.視覺神經(眼睛)接收,經過大腦處理(決定要閃避還是要停),然後用手握或腳踩剎車,這是人的反應時間。反應時間會因為天候狀況/能見度(眼睛能看到障礙物/危險的最遠距離)、駕駛經驗、精神狀況與年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2.在反應時間內,車輛會用原本的速度繼續往前走,這是空走/空駛距離。當車速越快,空走/空駛距離越長3.開始剎車後,車輛從原本速度降到足以閃避障礙物/危險的速度或是讓車輛完全停止,這是剎車距離,剎車距離會因為車速、制動性能、輪胎抓地力、路面狀況等因素而有所影響。車速越慢、制動性能越好、輪胎抓地力越好、路面狀況佳,剎車距離越短4.真正的停止距離,是空走/空駛距離加上剎車距離綜合來說,當人的反應時間與車輛條件固定時,天候狀況/能見度越差,車速越快,路面狀況越差時,需要更長的停止距離,尤其在一般道路上,危險與障礙物往往都會突然出現,這時若無足夠距離,將無法有效降低車速進行閃躲或是完全停止之前重機鑲進賓士後座的殷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