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商業周刊/經銷商悲觀預測:台灣國產車,5年內消失

yesido999 wrote:
這不就是在假設前題題下的經濟學的完全競爭理論?在利用世界級的集團資源幹掉國產車之後,搞不好人家背後還有國家支持,萬一你假設廠商間的競爭關係,他們意識到競爭削價只是剝奪彼此的利潤,改為合作關係,這時又沒有一個自主的第三方的產品可以讓消費者做選擇,消費者最後還不是淪為待宰羔羊?而且還更慘連選擇的能力都沒有,看看現在加油站,當初嫌中油獨大,開放了台塑,結果呢?還不是一家漲另一家跟著調?假設理論人人會說,真的這麼好,世界早就全部開放了)


你說的完全不會發生。
證據就是瑞士完全100%汽車進口,也沒看見BMW與BENZ串聯起來,賣瑞士人每台1000萬的318。

目前民意是最大的,而現在進口車市佔即將突破50%,還是在如此高關稅的狀況,你就可以知道台灣人民
多希望取消關稅,全面開放進口車零關稅的心了。

市場的完全自由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洮汰才是最好的。
不過放心,只要跟著民心走,最優質的國產車還是能留下來的,比方TOYOTA,
因為妥善率真的太優了,所以根本不怕被洮汰的。
TOYOTA的牌太多了,隨便舉個例,把RAV4國產化,售價就是70萬左右,又可馳騁統領台灣休旅市場再10年。



CLA45 AMG wrote:
!你說的完全不會發...(恕刪)


你說的完全不會在台灣發生

舉了瑞士為例真有點好笑
在歐盟是反托拉斯最徹底的地區
凡是涉及聯合壟斷、低價傾銷、及其他不公平交易的行為
都會被課以天價罰金,一堆吃飽閒閒的律師整天在搜集資料
連google apple 都要被重罰了,車廠怎會在歐洲有聯合行為

在台灣,那可就不一定了
你不管在中油跟台塑加油,為何單價都一樣
千萬不要再掰說自助加油價錢就會不一樣了
兩家成本不同的公司,調漲或降價也幾乎都同時同步同幅
這2家不就是你所謂的競爭對手關係,怎沒出現價格競爭
讓消費者因此能享受到更好的價格呢

目前台灣進口車報關稅率約20%,還有多少調降空間?
還奢言要零關稅?要不要去查查台灣外銷的產業被課的稅率
(台灣螺絲業銷歐盟就要被課70-80%的反傾銷稅)
別人進口台灣貨都沒零關稅了,我們卻先自行閹割零關稅
只為了買進口車少花個10來萬
這不就是所謂的贏了一隻雞卻輸了整條牛
已回不讀 wrote:
在台灣,那可就不一定了
你不管在中油跟台塑加油,為何單價都一樣)


舉中油這例子剛剛好,就是國營,國營,國營。
也就是保護,保護,保護,才剛好讓台塑有機可乘。
關鍵就是保護啊。

進口車可不同,全世界好幾十家競爭,相互廝殺,就像你自己所說,現在關稅還這麼貴20%,結果將近一半人選進口,
光看這點,就知道台灣民心之所向了。進口車被課高關稅,還能打的國產節節敗退,朝不保夕。
誰之過?誰的錯?

依我判斷,不下5年,進口車可吃下65%以上的台灣市場,一旦破70%,西瓜效應就會發生,到時只會剩下國產龍頭TOYOTA憑藉超高可靠度與絕佳成本控管能完全置身事外,其餘將陸續成為歷史,可拭目以待。
歐洲車是有百年歷史經過多年整併也只剩幾家,所以歐洲車很強
CAMRY為何要進口(現在車型多及產線有限,當然以利益為考量點)
過幾年歐美經濟又再次轉強(歐元及美元應該會變強,進口車就會變貴)
韓國我認為只有三星才是真正強大的企業
韓國是傾全國力量扶植大企業(你能想像台塑集團有在賣棺材嗎?三星有)

看到樓主這樣說,結論就是[鎖國]
嚴總應該是有一個夢
Luxgen是他的夢(我很佩服)
汽車工業是已經很傳統行業,後進者要進來風險很大
da7230 wrote:
十分同意你說的 但能...(恕刪)


不能在同意你更多了,先撇開國產車不談

台灣就是一堆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台灣可以不要觀光業 不要工業 不須要跟中國大陸交流也可以過的很好,他們大概吸空氣就會飽了吧,或者用念力就可以讓荷包滿滿

如果月領22k一定要先怪政府和老人為什麼沒有為他們努力

已回不讀 wrote:
(台灣螺絲業銷歐盟就要被課70-80%的反傾銷稅)(恕刪)


是大陸才被課70-80%的反傾銷稅吧,台灣並沒有,而且在去年也取消了.

http://udndata.com/ndapp/udntag/finance/Article?origid=8285960&ptname=%E6%88%90%E9%95%B7

台灣螺絲銷歐優勢 恐消失

世界貿易組織(WTO)認定歐盟對大陸螺絲扣件課徵85%反傾銷稅違規,台灣螺絲每年銷歐12億美元(約新台幣400億元)商機面臨威脅。

原來台灣螺絲銷歐是受到大陸被課70-80%的反傾銷稅保護下才有商機?

yesido999 wrote:
這不就是在假設前題題下的經濟學的完全競爭理論?在利用世界級的集團資源幹掉國產車之後,搞不好人家背後還有國家支持,萬一你假設廠商間的競爭關係,他們意識到競爭削價只是剝奪彼此的利潤,改為合作關係,這時又沒有一個自主的第三方的產品可以讓消費者做選擇,消費者最後還不是淪為待宰羔羊?而且還更慘連選擇的能力都沒有,看看現在加油站,當初嫌中油獨大,開放了台塑,結果呢?還不是一家漲另一家跟著調?假設理論人人會說,真的這麼好,世界早就全部開放了


適者稱存,物競天擇,是自然的道理.
想存活就靠自己的努力+實力,保護=逆天,到頭來還是毀滅.
就算台灣國產全部消失,台灣的有實力汽車零件業者完全不用擔心.
別再用任何藉口來保護,沒有實力還是不堪一擊,浪費的只是台灣有限的資源而已.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