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ogy wrote:晶片?那是洋人的技術,台灣造的出生產晶片的設備嗎? 本來台灣有[漢微科電子]是可以發展自製光刻機的,不過 政府不重視,被ASML收購去了...現在 台灣沒有一家廠商能製造光刻機.反觀中國大陸..華為 中芯等,正在研發可以自製利用的光刻機,等到人家研發出低奈米並且能生產的機器後,台GG就沒有贏面了.
yanyu_911 wrote:本來台灣有[漢微科電...(恕刪) 漢微不是研發曝光機的研發檢測設備被ASML併是互補大陸人不了解台灣半導體生態⋯曝光機沒那麼簡單日本的Nikon是以前的王者還不是被取代Nikon不研發EUV覺得做不出來EUV花了人類40年的時間從理論到產品差點讓ASML破產ASML的零件來自世界各頂級供應商很多關鍵零組件不是自製但是整合有最佳能力這邊太多半導體製程的外行人產業鍊各有專業台機電只負責用全世界最棒的機台研發製程各有專長居然外行人混在一起談半導體產業鍊每個環節都有高人設備,材料與製程都算是攏斷中國要研發相當於拿自己跟全世界挑戰現有的王者華為與中芯都承認半導體沒有彎道超車這回事贏者全拿反正粉紅作作文中國一定強就是了
Sinfield wrote:技不如人才會這樣講⋯有量才能壓低成本有量有毛利總體獲利能力強銀彈夠有能力再研發再拉開距離毛利低又沒量以後就變成Others… 截至目前為止,比亞迪的電動車銷售量不算少吧~~~而且技不如人又如何?重點是賣得出去能賺錢。你說的模式最好的例子就是台積電;台積電的技術能力,剛好符合如今的個人行動裝置、雲服務、5G時代潮流。個人行動裝置、雲服務、5G需要的就是高科技的晶圓產品;密度更高、功耗更小。放眼世界,密度更高、功耗更小的晶片生產非台積電不可。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汽車工業。除非你要求零百加速五秒內,或是最高時速破三百公里;否則汽車產業大致來說並沒有所謂的"非誰不可"的要求。汽車銷量的重點在於如何做出一個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輔以合理的價格。大陸五菱弘光EV、台灣Toyota Altis、台灣中華商用車就是最好的例子;Benz的C class與BMW的3 series也是同理。當然這種技術門檻低的產品很容易面對後進者的挑戰。但往往這時經由大銷量營造出來的口碑,已經蓋住技術層面的劣勢了。沒有巡跡防滑又如何、沒有車側氣簾又如何、沒有動態車身穩定系統又如何、零到一百要10秒又如何?我消費者要的是一台有DVD影音、帥氣鋁圈、皮椅、省油、妥善率高的車。
iijima_ai wrote:當然這種技術門檻低的產品很容易面對後進者的挑戰。但往往這時經由大銷量營造出來的口碑,已經蓋住技術層面的劣勢了。...(恕刪) 台灣的所謂國產車廠,技術源自於Toyota, 三菱的研發,實力在燃油車可不是蓋的...至於技術門檻低...這就容易變成Others⋯⋯電動車要量產不容易不是拿hybrid來充數⋯利潤不高量又沒人多總體獲利低要再精進就沒本錢了如同手機一堆Android只會堆料利潤低技術只要稍微疊代就被洗出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