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南加01鄉民...來簽到~

Jaku wrote:


HPDE 平常的...(恕刪)


咦大大這樣說的話,家裏的Corolla不是有希望了?有機會的話真的很想學習一下,我想應該會大開眼界

其實我的G35真的是超搞笑,自排加open diff就算了,無敵高unsprung weight 加無敵under damp的Tein Basic, 把這感覺放大的話就是...monster truck的感覺吧。


------
當然我明白駕駛者的能力還是比這些都重要咯
hipvspec wrote:
咦大大這樣說的話,家...(恕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gZSf0FDEck

看完這個影片 應該就不會嫌你家的 G35 了吧

我跟 Terry 第一次去跑山路 (ACH) 還有長達1年出去跟車友跑山路都是開我的休旅車
Jaku 峠

Jaku wrote:


http://w...(恕刪)


果然是天外有天(Tundra加上那個soundtrack)而且還真不慢. 又開到眼界了

我的G35給我的感覺是彈簧很硬,shocks卻很軟, 前245後275的輪胎抓地力好像不少,開快一點時車身動態卻蠻容易變得unsettle(anti-roll bar 是原裝) 前輪降太低camber好像太negative, 覺得原厰前懸挂裏的anti-squat geometry 都不存在了, trail brake進彎時slip angle的改變有點神經質。 煞車也蠻容易fade的。總的感覺就是然人沒信心,甚至危險

Corolla 好像有比較好一點至少是手排。 但是十萬miles的軟車架跟老bushing, 後輪鼓煞 LOL 不知道行不行,

*我知道,最不行的是我啦!






夠無聊的
hipvspec wrote:
果然是天外有天(Tu...(恕刪)


你如果可以把你的車分析成這樣 那應該是沒問題的

Tein $2000 以下的避震器的確就是像你講的 只靠彈簧 但阻尼應該都是 under-damped

車子會 unsettle 的因素太多了 甚至有可能只是車太低 有 bump-steer

雖然我休旅車也是 日產的 但是我沒去特別研究 日產的避震器 所以我不確定怎樣的 camber 對你的車比較好 沒下場開過很難說

剎車會開到 fade 不容易耶 我的休旅車 下坡也要很衝的開 三五英哩才會開始 fade

在賽道上 駕駛的剎車方式會影響剎車溫度 最容易過熱的情形 都是駕駛煞車踩太多 要不然街胎順順開 有剎車油跟好一點的剎車皮就夠用了

你的自排不知道是哪一年的 有 rev match 功能了嗎?

PS 你兩部車都沒天窗 所以沒有多餘的重量 還不賴 哈
Jaku 峠
bump steer, 有道理有道理。。 其實我自己有嘗試把ride-height調高(用tein的wrench),但是我用光吃奶的力氣都扳不動, 然後我想就順順開就算了



當時前後都有照(我噴隔音膠的技術), 就沒有找到前輪的,first gen G35(07跟之後的都是雙A臂)前懸挂是很怪的設計,大部分我看到的媒體都把它稱爲多連杆(which平時多在後輪嘛)

當初想用tein basic 是因爲便宜,而且可以降很低, 可以達到我想走VIP流的目的。不過後來就覺得這視覺系的東西很容易玩膩就覺得好像沒有必要這樣對待自己的車,簡單修飾一下就好。然後我很討厭過bump或driveway的時候要先讓一邊車身過,那車架扭動的聲音真的很不悅耳,還有fender rub(我的沒有roll)跟爛操控等等

在street image裝的時候

fade的時候煞車踏板的行程跟力度沒多變,只是越來越沒有grabbing的感覺。油是Motul RBF600, 盤是dba,來令片是OEM的東西,沒有braided line。不知道是不是compound不配合

2005前期non-sport,沒有revmatch,之後好像就有了, (豬35有天窗啦lol)
hipvspec wrote:
bump steer...(恕刪)


你加一個 leverage 就可以轉動 spring perch 了

如果你用 RBF600 我不覺得你剎車會這麼容易衰退

rotor 跟 brake line 對剎車衰退沒什麼幫助

如果我的 FX 剎車都沒改也沒這麼容易衰退 我想不到為什麼你的 G35 會?

你把你的 G35 批評成這樣 那還是恢復原廠吧 哈
Jaku 峠
來吧 選一天聚會 十一月一號星期六如何?
ZestJDM wrote:
來吧 選一天聚會 十...(恕刪)


我大概可以啊。準確的時間跟地點呢? 大家的意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Jaku wrote:


你加一個 lev...(恕刪)


* 禮拜六把車開到street image把車調高了,頭高了半寸尾高了三分之一寸,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車好像覺得比較willing去轉彎。我其實也不知道這樣叫不叫"fade",感覺就是如果用大致相同的力度踩煞車,減速的力道會比剛開始跑得時候來的越來越弱。

可能是我起步晚吧,我對車子的喜好也變得慢。 剛進high school的時候body kit, 大尾翼,altezza lights甚至neon都還是很流行的東西,我就也滿喜歡那種fast and furious的感覺的,什麽 “JDM”, “clean",“VIP"這些詞好像都還很少聼見,結果剛開始接觸到同齡人的車就被熏陶了一種認知, 覺得車子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要用來拉風(對於第一次有車的人來説這想法不過分吧)。隨著時間的推移, 心裏就嘗膩了那種常常想要變成被注視的焦點的感覺。然後有次在等飛機的時候買了本叫TURBO的雜誌,發現一台B18的喜美竟然可以拉出500whp,從那刻開始就愛上了直綫加速,對機械結構才來了興趣,也開始偏好“sleeper"類的風格。 不久後,有一天跟我爸等車子換機油的時候,發現一個師傅在焊差速器,一問之下,才知道頭文字D裏的招牌動作在真實生活中也可以,就去看了在美囯第一次的D1GP,我還記得冠軍是開Kei Office S15的風間。最深刻的是玩過Dromo 1的kart後,我被那些高手的速度跟技術徹底震撼到了,之後才發現“Smooth is the key", "less is more" 等常識(雖然我還是很爛)。反正,之後的對車子的喜好就在朋友,車展,雜誌跟Forum帶動下,加入自己的見解慢慢的改變和循環,希望有一天能夠把這些preference apply到自己的車上。

現在我的G35就是我的一個phrase的體現,當喜好改變了之後,當然也會有很多想要車子改變的地方咯



想說十月十一號會不會跟萬聖節卡到 可以提早或延後 還是就定那一天了
基本上地點就在Rowland Heights好了 剛好在大家的中間 LaKaffa?

btw...我星期六與Andy大的pre-meet...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