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電動車風光不再 特斯拉 比亞迪銷售下跌 財政惡化引傳聞

瘦死的牛比馬大,而且比起來台灣這些車廠只能算螞蟻
與其希望別人不好,倒不如想想自已要怎麼變好比較重要吧
hch2006

有批牛肉好便宜的,有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吧!

2025-09-24 13:33
肉圓沒加辣 wrote:
電動車風光不再 特斯拉 比亞迪銷售下跌 財政惡化引傳聞


所有 電動車 都 不要 買.
Jack_16 wrote:
瘦死的牛比馬大,而且比起來台灣這些車廠只能算螞蟻
與其希望別人不好,倒不如想想自已要怎麼變好比較重要吧


術業有專攻!

變好這事就留給有能力變好的人去想

蠢死的豬比馬大?
長期來看,電車應該還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吧?
耶司拉夫

是吧!我自己下台車就會換

2025-09-24 18:31
ILoveiPadSoMuch wrote:
長期來看,電車應該還...(恕刪)


電動車取代燃油車這是大時代的趨勢.而比亞迪則是電動車的王者
neko_shi

你的趨勢可能還要3~50年,那時BYD早就不在了....

2025-09-24 14:47
好圖狼

也可能是全球最大車廠.他目前出海的幾個國家都在侵蝕豐田的市佔

2025-09-24 14:51
肉圓沒加辣 wrote:
(恕刪)



標題太聳動,事實上BYD YOY 32%+,Tesla上半年是比較掙扎,Q2 YOY-12%
以毛利率來看,BYD/Tesla 也沒有很差,以2025 Q2來看

TESLA 17.2%
TOYOYA 17.92%
VW 16.83%
BYD 18%

以市場預估來看,2025 EV市場還是會比2024成長1700W=>2000W+
既然總市場還在成長,BYD TESLA毛利率也還不錯,表示成本控制得宜,產品競爭力足。這麼快就看衰這兩家新型汽車廠也太早。以產品競爭力來看,電動車持續成長是一種趨勢。

巴菲特公司出清BYD也許是因為他們看重自由現金流量,像BYD這種還在高速成長的車廠,資本支出跟庫存不會低,會影響到資產負債表。那巴菲特獲利了結也不是太令人意外的事情
Wang S.C.

對啊, 中國公司的財報100% 可信, 恆大是世界500強, 瑞幸咖啡還在美國掛牌呢, 他們必需無條件相信中國公司的財報

2025-09-24 17:41
daslebewohl

講這些口水沒意義。如果BYD做假,自然有一天會爆掉。台灣沒有BYD的車,不用瞎擔心。但如果他真的做到世界第一,也跟台灣市場沒關係

2025-09-24 22:24
純電降溫,但「電上車」仍是不可逆的趨勢

隨著汽車逐步走向更智慧、更智能的發展方向,車載用電的功能與設備只會不斷增加。純電車與油電車因先天搭載更大容量電池,在這場轉型中已經佔有優勢。

我尤其期待未來更多車廠導入「模擬引擎聲浪」等創新應用。許多因環保法規而停產的經典車款,或許能以新的形式活在人們心中。未來車主只要付點訂閱費用、在車室內重現RX-7的轉子引擎聲、GT-R的渦輪洩壓聲,並非不可能。

車商提供模擬服務並非只是單純娛樂,它背後仰賴高運算量也正好展現汽車「電氣化」的延伸價值。

汽車產業在面對環保限制與技術瓶頸時,缺乏積極的創新突破,汽車只會越來越單調無趣。唯有創新,才能讓汽車持續保有靈魂。
Arcus0827

並沒有,歐盟已經承認合成燃料是零碳排的環保燃料了!沒道理同樣用綠電,電動車就環保,合成燃料就沒發展前途吧?

2025-09-24 15:37
Freshness

不,「電上車」這件事並不是在談環保,而是汽車應用及駕駛體驗的創新,勢必要用到更多的電,而純油車如果繼續擁抱一顆小鉛酸電池,肯定是不夠的,也沒有辦法滿足車主的期待。

2025-09-24 18:09
粉紅 : 這是西方媒體任意抹黑與造謠,然後股神巴老爺還是乖乖退休享福去,別來害大家的經濟了。

對岸同胞不要總是批評彎彎同胞井蛙並用自己封閉的媒體來主張事情。翻過牆還有離開井的蟾瑜都知道的,西方要實現全面電車化本來就很難,畢竟它們是民主世界,可不像對岸政權是絕對有權利不管當地人民死活並決定任何國家事務,但其實講完了,對岸人民也是踩在同胞的血和犧牲權益上才能走在真正超英趕美的地步。
隨著中國財政惡化,中國過往對電動車的政策補貼即將消失。
中美兩大國都收手電動車的政策、基礎建設投資,少了這兩大市場,就只有臺灣還在加碼補貼電動車業者。
Arcus0827 wrote:

就只有臺灣還在加碼補貼電動車業者


例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