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台美談判未如預期 卡在農業汽車

JUJU on that BEAT wrote:
在這裡看到https...(恕刪)


美國想要的方案很明顯,就是只特惠給美國車

若台灣同意「僅對美國車降稅」,可能衍生的三大風險

① 違反最惠國待遇(MFN)原則
根據 WTO(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若一會員國對另一會員國給予某項優惠,應一視同仁地提供給所有其他會員。
若台灣未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卻只對美車降稅,將有可能:
遭其他WTO會員提告,指控違反最惠國原則,必須擴大優惠給其他國家(如日本、德國),導致國產車更無競爭力
除非:台美簽有明確FTA協定(如CPTPP那樣),則可正當實施差別稅率。

② 引發其他汽車出口國的不滿與報復
特別是日本、韓國、德國這些對台汽車出口大國,可能:
向WTO抗議,或 對台灣出口商品施加報復性措施(如提高台灣產品檢驗標準)
此舉將對我國的外貿、科技產品出口等造成壓力。

③ 國內政治與產業壓力加劇
國內汽車產業(如裕隆、和泰、納智捷等)將可能:
反對政策傾斜特定國家,認為政府犧牲本地產業換取政治籌碼
同時也會引發:
公平貿易的爭議,民眾對「政府為何讓特定國家受益」的不滿

這次的情況與美豬美牛爭議有所不同。當年紐澳牛與台灣豬在品質、價格與消費者信賴度上尚具相當競爭力,足以與美國產品一較高下;然而在汽車領域,台灣的國產車產業則相對處於弱勢地位。

即使目前對進口車施加關稅與貨物稅雙重稅負,壓抑其價格競爭力,國產車的市場占有率仍僅約 52%,且連年下降。這顯示出:隨著民眾所得水準提高,價格障礙對消費選擇的影響正逐步減弱,而國產車在產品競爭力、品牌吸引力與技術創新上的落後問題,已難以單靠政策保護來彌補。

若政府為了延續對汽車製造業的保護,導致其他出口導向產業遭遇報復性關稅或談判壓力,其代價將不僅限於單一產業受損,而是波及更廣泛的國家利益。此舉極可能在國際談判場上引發反彈,在國內形成政策正當性的「茶壺風暴」。

這場博弈尚未結束。政府若要有效捍衛本地產業,同時守住對外貿易空間,勢必要重新調整戰略思維,尋求制度設計與結構轉型的長期解方,而非僅依賴關稅壁壘作為唯一防線。
npnpnp1979

前提是 你要先有 政府....

2025-07-08 17:02
JUJU on that BEAT wrote:
在這裡看到https...(恕刪)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7日"認為",

完全就是猜測的沒有任何新聞價值,

如果跟你說是GG的問題你相信嗎 ?
早就跟保護國產車無關了
純粹不想放棄稅收而已
貪啦~~
這推測看看就好,台灣農產跟車,對美國影響根本不大
渡邊純一

是阿.真正關鍵是精密機械和電子業出口關稅

2025-07-08 15:44
陳小白2857 wrote:
早就跟保護國...(恕刪)


貪了什麼? 不收關稅,難道差額你願意用所得稅來補嗎?
npnpnp1979

好可憐 被割韭菜 割久了 還幫 割牠的人 說話...世間最悲 莫過於此..

2025-07-08 17:03
yalee1026

npnpnp1979 那你覺得用所得稅補你接受?

2025-07-08 18:36
yalee1026 wrote:
貪了什麼? 不收關稅,難道差額你願意用所得稅來補嗎?



這跟台灣不缺電 的理論有點像

台灣政府如果不要亂花錢 也不會缺稅
不合理的軍購 到處漏洞的健保 胡亂補貼的能源 幾百億治水都沒治好的工程發包
更別提那個啥花錢部 數發部

官猿吃得肥租租的前提 是政府要有足夠的稅收金錢 可以拿來大撒B
這些能收的稅 可以說是一分都不能少
swjie

台灣太多不合理的稅,該收的不收,像是計程車,免燃料稅、免牌照稅、免營業稅,還有燃料稅隨車徵收,政府沒人逼是不會改的。

2025-07-08 14:19
x365555

千萬別改,這樣才能讓大家多叫計程車,別自已開車,花大錢花時間找停車位。[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7-08 15:19
國產車怕競爭?

那我當年高中聯考、大學聯考,

我在跟人家爭什麼?
我想問,國產車到底啥牌子?
我每次買日系車,為什麼都算是國產車?
myoris1998

日系車是品牌為日本,但生產在國內,當其生產超過一定比例就可以算國產車,其中鈑金,車燈,座椅,汽車音響,輪胎,皮帶,電線很可能都是台灣產的。

2025-07-08 13:28
hpvs19 wrote:
這是面子問題!如果連...(恕刪)


談判過程來來回回,有堅持有讓步,不用急,等結果如何再來評論吧。

台灣除整車外還有生產汽車零件,汽車零件產值還大於整車產值,所以政府不是只考慮裕隆,中華汽車等,還有輪胎,輪框,避震器,汽車電子等廠商啊,不得不慎重。

我個人是認為關稅降一點,貨物稅降多一點(貨物稅課太高了),對消費者,國產汽車廠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順帶一提,貨物稅課徵當初是對於相對奢侈物品,消費對象是富裕階級的扣稅,所以像是汽車,音響,電視,天然果汁等都要課徵貨物稅,但是時代演進很多已經不合時宜了,像是音響電視已經是很普及的東西(最近這類被移出貨物稅範圍,不用課了),汽車也已經是從奢侈品變為一般人都需要的實用品了,理應隨時代修改,減免才是。

反而珠寶,高價手錶這些真正非必要奢侈品,消費對象多是高端消費者的物品卻不用課徵貨物稅。
基本上跟小日本的談不攏的問題是一模一樣,但問題是彎彎有什麼權力能像小日本有那樣談不攏的條件 ?

更好笑的是,當初是誰發新聞稿,說美車不具競爭條件所以可以放寬對美車的限制 ? 既然美系車沒有,那車廠幹嘛如此恐懼還談不攏 ?

好吧,農業確實比較難談,但是汽車產業這東西可以直接放棄掉了。以後推測是對岸車拿下全球車市的天下,那裡繼續沒有彎彎能玩的份,甚至也有幾家還跟對岸要車來賣了,更不說新車不少組件早就是從對岸進口來的...沒有一家交代出一個名符其實的彎彎車,這樣的保護合理嗎 ?

但就算有競爭力也帶來稅收好了。彎彎已經在高度都市化,人民普遍對於當前交通問題感到厭倦,擁車的思維會漸漸改掉。捷運與大眾運輸的普及化會遲早扼殺汽機車市場,在這些夾擊下請問汽車業未來還能帶來多少稅收 ?
Mikekai26

只要Robotaxi普及, 大家就不會想要擁車了

2025-07-08 13:42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