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重點是
1.車媒會收錢,但熱駕他們的明細是影片製作費,不是公關媒體費。影片製作費反應的是製作成本,公關媒體費類似於傳統紙本媒體的一頁式插入廣告
2.拍車有沒有一定有錢拿? 不一定,要看車廠有沒有編這個預算。有時候車廠沒編那台車的廣編預算,那就是用邀請的方式詢問車媒有沒興趣拍,例如熱駕說BMW M5就沒有廣告預算,因為車廠知道哪些車型的受眾,根本不太會去看車評。熱駕的影片有錢拿:沒錢拿比例大約1:4
3.是不是不能講壞話,只能說優點:影片拍完,會先給車廠看過沒錯,主要是潤稿,挑出講錯的資訊做修正。熱駕說有沒有車廠要求刪掉缺點的部分?有,但他委婉的告知他的影片觀看觀眾群體性質,他不會去做修正。那最後就是看車廠本身有沒有接受這個的雅量,有的之後就不給車評借車,但有的還是會繼續合作下去。
4.車媒自己的立場:車評自己也會評估,不可能完全照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熱駕說以他的真實心理,肯定會三字經譙出來,譙完了,然後呢? 就沒有然後了。車媒是公司,就是盈利單位,把車廠罵到通通解除合作,對公司經營有意義嗎? 所以缺點,車媒會用委婉方式說,這無可厚非。 但同3,這也很看車媒本身的風格,和他的觀眾
Taiwan Nice wrote:
這是一整個循環的問題,不只是汽車界,其它例如3C等也是一樣的問題。
所以,之前中國有些自媒體都會自稱,車子(或手機、筆電...)是自購的,所以會比較公開公正。
這我在有些youtuber上就看的出來
很簡單,明明某牌cpu有rma風險還要推該牌的cpu,另一牌的沒風險就是不推
某牌的手機會請吃冷筍還是要推
我能了解他們為了要生存要廠商的業配
不然光靠流量跟開營利應該會賺不到錢
所以我個人後來那些頻道我都不看了
反而我去一些FB社團或是去友站(PTT..等)還比較準,還有一些流量小的youtuber
小到沒廠商願意業配的,有些就真的是自己買來用的
那邊有實際使用的狀況,比如手機有實際使用者用的情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