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看到小米SU7本尊後更有感,和泰獻策自製率造成影響最倒霉的是台灣消費者

想燒死搬過去就買得到了!
tteffuB 特肥吧

韓國的德國賓士哭哭

2024-12-20 13:01
jsyemail2

高速公路上 BMW & BENZ 最常拋錨+燒車. why?

2024-12-20 13:10
其實世界各地都有針對中國品牌祭出對策
大部分都是直接加關稅
怕的就是面對中國車的低價傾銷
不然就得在地生產組裝

別忘了台灣一直以來早就面對中國車有一層強而有力的限制
就是「禁止整車進口

光是禁止進口就足以避免中國品牌大舉進攻了
因為要導入車輛就必須在台組裝

有辦法建立生產線的公司有幾間,怎看也就那幾家
有辦法支撐組裝成本的車,每年起碼也得5000~6000台以上水準
小米SU7能達到這量嗎

更遑論這些組裝廠多少都有日系美系車品牌入股
這些品牌不會隨便允諾同一家製造廠讓自家車型與中國車型同時生產
小米、比亞迪這麼好賣,你去問國瑞有沒有可能導入中國車?
豐田母廠會怎麼想?

台灣三菱走歐規,看看歐洲三菱官網寒酸的跟什麼一樣,哪一台車有競爭力
雷諾雙生車也沒賣出歐洲以外地區,進來台灣要賣什麼價格
一堆東南亞專屬車型台灣連法規都過不了,進個毛線

那中華呢,很明顯三菱沒新車可以賣,每台車都在拉皮
中華只剩自家商用車還算有點水準
為了產線存活,三菱才允許中華導入MG
不然搞個中國車還得面對一堆爭議,幹嘛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政府看到MG賣了點量出來
才又趕緊搞了零件國產化政策來遏止中國銷量有任何大幅成長的可能
中華、三陽始料未及,笑死。
Ja100cky wrote:
其實要針對中...(恕刪)

可能要另外開一個話題討論了?!
jackal1225 wrote:
想燒死搬過去...(恕刪)

出現第二個開大絕的了
汽車道底家啦 wrote:
其實世界各地...(恕刪)

還溯及既往呢….
ck0217tw

因為藍白二黨透紅,變成哈马习,不再抗中保台了。於是護台保中(華民國)變成台派的事了。真可悲。

2024-12-20 21:20
alazif

ck0217tw 保台就只能對抗嗎?那蟾蜍黨目前正在通匪你怎麼不呱個兩聲?

2024-12-20 22:43
美國 : 請你來我們國家設廠,讓美國再次偉大
歐盟 : 有緩衝的課徵關稅,維持競爭市場拉長戰線
中國 : 特斯拉手牽手,你賺錢我偷技術
韓國 : 傾國家力量推出一個現代集團,電車產品不落人後

台灣自製率這招真的是領先全球,韭菜們請節哀!
babyzombie wrote:
美國 : 請...(恕刪)

不要這樣殘忍的比較好嗎 看了很無奈
十幾年前在深圳坐過BYD的出租車,那時候大陸的電動車剛上場,司機罵爆了,續航里程低,充電速度又慢。前陣子去廣州再搭出租車,出租車已由瓦斯車全換成電動車了,路上有好些內地的電動車品牌我們都不認識,這回司機不再罵了,只是抱怨車行買的入門款車子質感差些,懸吊系統不太耐操。經過近二十年的磨練,大陸的電動車門檻不高,剩下的是內地市場的自我汰弱留強。反觀美/日/歐/韓等國際大車廠,開發電動車也都有十年以上了,除了特斯拉造就出一股類3C旋風,其餘各廠成長速度並不快,價位也都偏高不親民,要提高電動車比率還有蠻長的路要走。

台灣市場就更不用說了,同等車格的電動車價位相比油車高出了一大截(除開N7)。台灣的油車貴,電動車更貴,還免徵牌照稅,燃料稅,電動車基本上不是給一般平民開的。關稅,貨物稅加上市場小,大者恆大,總代理利字當頭,配備規格東扣西減,加上政府對於消費者的保護很不足,由得車商吃定消費者,台灣要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車是很難的。
看來只有大陸品牌的電車才真正實現了當年宣稱的 "零件比油車少所以成本低"

反觀其他歐美品牌的電車 價格依舊高高在上 甚至比油車更貴

整天派人來台大外宣..對自己國家這麼沒自信??
shizukaman

有自信需要閉關鎖國?人家只是覺得自己生活環境沒有這麼好的電車可以選擇,這不是花錢就買的到的。

2024-12-20 13:02
tteffuB 特肥吧

對自己國家這麼沒自信??怕人家的大外宣。[偷笑][偷笑][偷笑]

2024-12-20 13:04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