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mask wrote:台灣人就是喜歡理直氣...(恕刪) 邏輯上不是駕駛素質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法規對類似情形有兩種解釋,而且對於堵塞時匝道車輛進退不得的狀況完全無視。一臺車只能停在那裡可能需要停一小時半小時甚至也可能半天理論上不是永久但這是能完全無視的嗎!?訂出有問題的規則,這主管單位OK嗎?不增訂嗎?
那裏在爭議,怎麼沒有看到相關的新聞。法規沒有問題呀,塞車時如果主線道不讓,或是彼此線道支道不讓,那其實會造成另外一個支道卡死。開車禮讓,這其實也是屬於開車禮儀的一部份,當然,台灣有沒有這個開車禮儀,我想各說各話不予置評。至少,我還是常碰到肯讓我匯入車道的駕駛,當然也有那種,明明已經有可以匯入的間隙,他卻“衝上來關門”的駕駛。沒啥好討論的,沒罰責的法規也只是建議,因為也沒有罰責,有罰責嗎?
浪費時間的討論政府不這種法規細,又沒高官因此被撞死只能各憑本事技述好的,開到匝道底, 拉鍊式擠進去外車道技述差的,看到主線,就煞停,拼了命想擠進主線外車道。三寶級的,看到主線就煞停,然後擠不進主線外車道。
只有塞車的時候才會拉鍊式匯入沒塞車的時候就是加速到比主線快再切入這樣哪有什麼主線禮不禮讓的問題會有這樣的問題不就是開的慢還想切入主線才造成的嗎?上星期去韓國釜山,感受最大的一點是,路上沒有龜車綠燈一亮就加速出去了,後面的車反應也都很快跟上不像台灣路上一堆開車的都黃金右腳,捨不得多踩一些油門
不單單是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也一樣你會切入別人的車道,在那個點上你就不是主線就該等讓"原車道"的先行拉鍊式匯入只是給個方便,而不是因為會停等塞車就該讓切尤其是當原車道有一定的車速在行駛時匯入車道的車就該乖乖地停等,而不是慢慢往前嚕逼迫原車道減速讓道讓,是好意,而不是本末倒置變成該讓
x1931004 wrote:關心交通議題的大家 一定都聽過拉鍊式匯入在國道發生壅塞時,當匝道車輛要匯入主線時到底要依A派 拉鍊式匯入B派 主線優先通行 都塞車了,還堅持主線優先通行?到底是有多自私呀?臺灣交通可能比大陸上海輸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