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國產車的事,已經發生好久好久好久了,政府一直睜眼閉眼裝傻,只要不太過分,裝傻還能說過去....
依某國產車為例,全車最貴的第一個模組,引擎模組由對岸合資廠供應,第二貴的模組變速箱,全球僅中國的生產線能生產,而日本變速箱生產線,只能生產7年前的舊款變速箱。
問題是:[別太過分!]
一直黑牛頭,別忘牛頭可以擁有國產車:[整車出口賺外匯的戰績],且戰績很豐厚,直到這個份兒被中國與日本搶走.....
至於日產/中華/牛頭..等國產車,車上用中國組件,但別忘記一件事,依日產與中華為例,它們與對岸合資生產的組件,不但賣回台灣,還大量供應對岸車企用。
假設一台售價60萬國產車,生產成本要抓40萬內才能營利:
1.引擎模組約7萬,因為都是進口,還要抽很高的稅,含運來台就要9萬,想國產喔,國產9萬能搞一整個模組,再翻倍都不可能。
2.變速箱模組約7萬,因為都是進口,還要抽很高的稅,含運來台就要9萬,想國產喔,國產9萬能搞一整個模組,再翻倍都不可能。
30-9-9=22萬,除了引擎與變速箱(已占比高達45%),其餘只剩下22萬!車殼是國產抓10萬(占比25%),剩下12萬(占比30%)....不大量使用便宜的中國件,是能搞起來喔。
已上市車款國產車自製率第一年20%、第二年30%、第三年35%,
20%難嗎?說簡單很簡單,車殼台灣自製就符合25%,但這有一個很嚴苛的問題,貌似全車鈑件自製的生產線,目前要價50~80億(這是多年前的價格),車子如改款周期內無法賣到一個量能,自製會賠很慘。
30%難嗎?20%能搞定通常搞定最難搞的,多10%都是小樣的。
35%難不難,不難阿,有沒有發現這35%很奧妙?車殼全部自製+車燈/輪胎/皮帶類/玻璃/大型塑膠件給台廠,隨便拚拚就符合35%
MG會被抓包,就是太過份,個人懷疑車殼也是用進口的,當然:[車殼自製是風險最高的],稍微計算一下:
假設車殼生產線與開模費要價80億,就只有機器跟模具等,不含廠房/材料/工資...等喔,則改款周期內附加成本是:
1.月銷售500台,4年銷售24000台,每台要攤平33萬!
2.月銷售1000台,4年銷售48000台,每台要攤平16萬!
3.月銷售2000台,4年銷售96000台,每台要攤平8萬!
4.月銷售3000台,4年銷售144000台,每台要攤平5.5萬!
1至4得知,車殼要自製,車輛如無法月銷超過1000台,是一個風險很高很高的行為!而能穩定月銷的車子,又能有幾款???沒高於這個值,國產車成本,實際上會貴於進口車!除了月銷破2000~3000的車,別抱怨國產車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