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價格下賤的背後其實就是薪資的下賤,人民的窮困,以及萬物商品(包括房地產)的下賤。這叫做「中國卷」。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商品價格比便宜,「人力」比賤。
台灣人整天被「網軍」帶風向,以為車子降價真的是「好事」。殊不知,一但中國卷帶進台灣,一旦車子、房地產帶頭對折降價,你的薪資與生意事業,也絕對無量賤價。
可笑的是,01這裡一堆汽車銷售業的相關人等,特別是賣M牌號稱英國車的,卻整天帶頭罵台灣汽車溢價太貴。真的就是「自我作賤」,非常無腦。如果台灣的汽車帶頭每部降價30萬,請問各位汽車業代,你的薪水會上升還是下降?
自私無腦(包括愛買中國廉價貨的)只會害死台灣。帶頭引進「中國卷」的人,就像吳三桂一樣,最終自己也會受害於中國卷。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紛紛對中國卷祭出「關稅」的原因。
台灣是自由市場,車子賣的到底是太貴還是便宜,市場會自行反應。
市場怕的是專制政權的介入,以及無量下賤的便宜貨傾銷。偏偏這兩者都是中國千百年的文化傳統。
台灣人不自我珍惜,貪圖便宜,整天要跟中國貨綁在一起「自我作賤」無量下跌。那就死好。想看看過去三十年台灣產業大量西進中國,台灣人的平均薪資到底是漲多少?80年代還沒西進時,台灣人的薪資漲多少?最進五年台灣開始慢慢脫勾中國時,台灣人薪資漲多少?
從來沒有出現一個經濟發達先進的國家,商品是到處賤價出售的,或是「比鄰近國家都便宜」的。有嗎?有的話請指出來。
我的認知,物價指數都跟經濟成長率連動的。
中國卷的帶風向者,也只能蠱惑無腦、窮又愛貪便宜的台灣小白而已。
進口車多了關稅。
30多年前老李時代還在講亞太營運中心,要加入GATT時,還說為了加入
GATT汽車的相關費率會調降,進口車關稅甚至會降到0。
結果,30年後一切還是沒有改變。
這爽了誰?爽了一直以來的組裝車廠、進口代理商。除了是車商之外,某
家還能華麗轉身變成建商。
苦了誰?苦了要買車的消費者,從30年前一輛台灣廠組裝中型房車賣3-40萬
,到現在一輛接近百萬才能入手。
也是因為關稅的保護,台灣車廠不思進取,永遠只做別國廠牌的組裝廠。
光這一點韓國車廠就爭氣多了,把真正的韓國車賣到了全世界。
按道理說,車子應該是要越賣越便宜才對。或者準確地說車子的售價隨著
時間與科技的進步,應該要占薪資比越來越低才是。比如汽車剛發明時,
一輛汽車比一棟房子還貴。直到福特改變生產方式,以及希特勒建立了VW
,請斐迪南·保時捷開發設計了平價的金龜車(VW Beetle),才讓汽車進入一
般大眾的消費視野。
而現在台灣的汽車售價卻相反,比薪資成長幅度更大。這就是極度的不合理。
或許只有端賴中國車廠的崛起,才有機會實現30多年前老李所編織的那個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