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汽機車交通準則,一場超越規則的思辨(第二篇)

chuleei wrote:
1. 讓人看不爽的措...(恕刪)

1. 我原本是想說,對汽車的控制層面上不好閃避,所以才寫對汽車太危險,但聽你著麼一說確實可以像你那樣解釋,我修改修改。

2. 不是我說的算,我前面有提到說,希望是個大家討論出來的共識的感覺。感覺像是一個給自己的準則? 主要是在說讓自己可以遵守的感覺。

3.1 恩...因為這次主題是機車? 我不太懂不說錯誤要說什麼詞比較好,畢竟之後可能也會有汽車錯誤行為,我沒有要針對什麼族群...

3.2 是的 沒錯,我也沒說這是一個法規,這比較像是一個互相的默契,前一篇也提到,我沒有要講法規。

4. 夠寬當然可以三台機車沒問題,這是在只一般,不夠寬的路,我圖上會標示,但當然你可以說,那什麼時候兩台什麼時候三台,這我覺得就可以討論。

5. 當然有阿! 前一篇有提到這幾篇的目標,現在提出的這些部分主要是因為我覺得我找不到可以讓我遵守的規則,大多都定義汽車,卻沒有定義機車。

這就有個延伸的話題,既然你讀交通管理,詢問一下:我很想討論教育這塊,所以才有這幾篇的想法,但是大多都會伴隨工程問題,已你的專業看法,你覺得我們現在提及交通教育有沒有切入的價值? 或是說我們該什麼時候切入才會有價值呢?

再次說明,沒有要分化族群,也沒有要針對誰,因為覺得道路規劃對機車不友善,我開車我知道怎麼照規則走,但機車狀況複雜很多,常常無所適從,所以希望把我的經驗統整,拿出來供大家討論。
chuleei

因為這政府沒救了啊!!

2023-03-14 12:20
chuleei

同車道可以併行幾台機車應該看車流速度,速度快併行數量少,速度慢併行數量多,不建議硬性規定,實際上也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2023-03-14 12:22
您很認真耶~圖文都很棒!

不過政府會的只有四個字 "禁行機車"~簡單省事啦!
不然你要導正台灣八成用路人的不良習慣喔?
FIREoo wrote:
1. 我原本是想說,...(恕刪)

我對樓主的主張除了太過理想化外,就只有用字遣詞的問題,這就不表了,事實上在不趕時間不塞車的情況下,我也絕大部份這樣騎車,不過在塞車的情況下是辦不到的。

以看破說破的角度來說,教育部份現階段也是無解,原因是老師跟教科書的觀念已經有所偏頗。

國家社會要順利運作,人員與貨物的運送是很重要的,以台灣都會區來說,機車是必要之惡,原因是汽機車數量太多造成的交通擁塞,如果沒有機車,大家連上班跟送貨都有問題,試想餐點外送跟郵件快遞都只能開車或步行運送會如何??

只是因為不喜歡機車數量太多而想去限制機車的作法是成效不彰的,而是應該提供替代方案,自由民主國家的有效作法是發展大眾運輸來減少私人運具,讓私人運具用在短程運輸上,不過這個作法成本太高,大概只有日本做的比較到位。

歐美日先進國家沒有車種分流的作法,當然也就不會有奇葩的橋樑機車引道設計,以及長隧道禁止機車通行的荒唐理由。台灣沒有這樣作的原因說穿了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汽車駕駛不願意在原本禁行機車道塗銷後與機車併行,然後假安全之名拒絕,寧願繼續讓直行機車與右轉汽車車流在外側車道交織,殊不知車流交織、車速差異才是容易造成車禍事故主因。
很佩服樓主製作這麼精美的圖檔
內容其實都是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裡面白紙黑字的東西
立意很好, 那為何沒甚麼 人回文支持
問題就在台灣有14xx萬輛機車
連民意代表每到選舉前就刻意討好機車族群
本來可以橫行無阻, 誰敢剝奪他們的"權益"

台灣交通問題到底在哪
就是多年來錯誤的機車政策
機車發展是早年東南亞開發中國家面對自有車需求增加時的惡果
台灣現今行人地獄、滿街違停、爭先恐後、道路設計缺失
全部源自於機車政策

想像一個18歲少年拿到第一輛機車後
從公園、人行道、路肩到對向車道都可以暢行無阻
騎車逛市場、違停買消夜
通勤時間滿滿都是車, 騎機車就不用塞
這是台灣人普遍的觀念
那為何騎車不用塞車?? 不都是車嗎??
因為騎車不用排隊、不用守規矩!!!
違規併行超車、鑽車縫、任意變換車道
機車騎士不把自己當車, 卻要爭路權
把社會公平正義踐踏到無以復加
這些機車騎士從小這樣長大
等他開車時不可能變成一名守法的駕駛
於是逼車的逼車、撞行人的撞行人
沒有為什麼, 從小騎機車就沒有在讓的
這就是台灣交通的現況!!

台灣車道劃的寬, 讓機車有空間鑽車縫
路邊有慢車道、有路肩供機車違規行駛
如果連路肩都塞住, 還可以騎人行道和騎樓
路邊要設機車停車格和機車彎
橋樑、快速道路要設機車專用道
結論就是
台灣道路設計因為機車的關係
犧牲了快車道數量空間、犧牲路肩停車空間
也犧牲人行道的寬度
而14xx萬輛的違規停車, 更讓行人無處可走
台灣不解決機車問題, 就不可能解決交通問題

先進國家只有公共運輸、自用汽車和行人
不論你開不開車, 下了車就是行人
道路規劃是以"人"為本
而台灣的行人變成機車騎士
才會造成現在的亂象
可以想像台灣有一天路上沒有機車嗎?
那是甚麼情景
人行道、騎樓寬敞整潔
公園、自行車道不再擔心老人小孩被機車撞傷
道路只有快車道和路肩停車格
駕駛不用再擔心轉彎有直行機車衝撞
塞車不用再擔心成群的機車在車陣中亂竄
那是台灣人很難想像的未來
但這些只是外國人的日常而已
發展公共運輸, 循序漸進減少通勤的機車族
是解決台灣交通亂象唯一治本的方法
wikiwikiwildwildwest

是啊,若這14xx萬機車族全部改開汽車,台灣汽車總數從9xx萬暴增到23xx萬,交通問題馬上改善! 你說對不對?

2023-04-07 6:53
剛好臉書回顧出現直接轉貼,年份有點差異因為是5年前的文章,這也是現階段靠教育沒辦法改善的原因:

=臺灣人都認為 禁行機車 是正確的=
60歲以下的臺灣人都認為 禁行機車 是正確的, 或是說, 在臺灣實施近 40年的禁行機車規定, 有 99%的臺灣人都認為是正確的。

60歲以下都認為 禁行機車 是正確的, 是因為, 禁行機車的規定, 是從 1978年創造出來的, 當時 18歲的人, 考駕照就被教育(洗腦), 禁行機車規定, 一定是跟世界其他 200多國都有的規定, 當時 18歲就開始被教育, 今天 2018年, 當時的 18歲年輕人, 今天也要 58歲了, 再加上群體制約, 政府再教育(洗腦), 再加上 1949年5月19日至 1987年7月15日的戒嚴令共持續38年又56天, 而 1978年就是在戒嚴時期內, 60歲只是保守估計, 但是可能 99%的人都認為, 全世界的地板都有 禁行機車規定。

1978年, 李登輝擔任台北市長, 創造出的 禁行機車, 當時處於戒嚴時期, 人民誰敢反對? 誰就吃子彈!

當時 李登輝 是提到, 禁行機車規定, 只要遵守上下班的時段, 但是時至今日, 已變成 24小時 365天不間斷。

世界真相, 就是禁行機車規定只有臺灣在亂搞, 40年的規定, 沒有其他國家想學, 也因這個規定, 生出一堆怪怪的 [汽車道] [機車道] [機車不能上國道]

詳細介紹, 禁行機車由來的文章, 請點這:
禁行機車由來
chuleei wrote:
1. 讓人看不爽的措...(恕刪)

呵呵~那麼大伙都別搞複雜化,把車都擬人化就行,我靠右走在前面在路口前十公尺擺手要右轉,你想鑽小縫撞到我側身然後說是我屁眼沒看到你,合理嗎?
然後因為我穿的很厚身體強壯,你因為玻璃體質跌倒後受傷,就是我身體強壯的錯?
版主明明是想強調合理、合法、安全性駕駛,到你這就變歧視性言論?
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機車停車位", 汽車停車位當然也是不夠,
但違停開單9成都只針對汽車, 但機車都被忽略,
按照檢舉魔的觀點, 違停都會致命, 沒有在分車種的,
但為何機車可以到處違停呢?
帕達鴨 wrote:
呵呵~那麼大伙都別搞...(恕刪)


先說沒有不敬的意思!! 純粹討論 (這邊效法樓主的寫法,看看樓主會不會有所體會)

1. 不建議將交通工具擬人化,交通工具本身沒有原罪,造成問題的是駕駛人,將交通工具擬人化更容易造成族群對立。
2. 樓主目前的版本是參考我的意見後修改過的,我前面的寫的是針對樓主修改前的版本,說明一下時間序,修改前這段您可能來不及參與。
3. 第2段類比的情節沒有反映到樓主修改前容易讓人誤會跟我的當初表達不滿的原意,我稍微改一下如下:
即使我穿的很厚身體強壯,你玻璃體質靠近我還是會讓我覺得危險,這是你的錯!!
4. 想不透何來的歧視性言論?? 只是希望不要刻意針對某種交通工具而已,這樣就是歧視?? ,什麼時候針對=歧視了??

再說一遍沒有不敬的意思!! 純粹討論XD
chuleei

只是希望不要刻意針對某種交通工具,之前扯到歧視,現在又加碼說是抹黑,鄙人的國文程度跟不上閣下的超譯能力,再說一遍沒有不敬的意思!! 但是也討論不下去了,就此別過。

2023-03-17 10:15
帕達鴨

你從頭到尾都搞錯了一點,本版出發發點就是對機車的安全駕駛教導為本意,若你專門寫一篇自行車安全行駛文章,我一直在旁邊說你怎麼能針對自行車,你有何感?

2023-03-17 10:49
FIREoo wrote:
這就有個延伸的話題,既然你讀交通管理,詢問一下:我很想討論教育這塊,所以才有這幾篇的想法,但是大多都會伴隨工程問題,已你的專業看法,你覺得我們現在提及交通教育有沒有切入的價值? 或是說我們該什麼時候切入才會有價值呢?

要提 教育這塊 , 前提是 『道路空間』
如同倉儲要進那些貨?冰箱很大要放在倉庫的那一區?吹風機輕小要堆在那裏?才便於流通取貨
餐廳要如何帶位 ? 那些客人吃很快翻桌率高要帶去那一桌? 那些是大家族聚餐,人多吃很慢? 又要帶去那一桌 ?

這個問題 是 , 來了一堆大小不同的各種車輛 , 要如何分配 那段道路空間 給那一台車?←通行權給誰?←道路長寬高三度空間如何分配
而且讓所有的車都能通過這段道路 , 而不會撞在一起 ← 路權(使用道路的權利區分) ←四度空間(區分前一段時間誰使用道路,後一段時間給誰使用道路, 做出時間差的區分來錯開雙方 )

最基本的就是參考 道路容量手冊 HCM2000

FFS=90km時, 最大車流量應該可達 1750 輛車
車速更快的 FFS=110km時 , 最大車流量反而降低到1450 輛車
這是 流率 (flow rate, q) 和 速率 (speed, u)這兩個車流參數對應圖
qm : 最大流率、
km : 最大流率時之密度
um : 最大流率時之速率
uf : 自由車流速率
kj : 最大擁擠密度 (jam density)

Q 車流量 = D(密度/車距) x V(車速)
讓所有車能通過是看 Q車流量 , 車流量越高 , 才能放進去越多的車
對照 V車速和車流量Q(flow)的關係圖

車速初始設定為60mph(96.56km/h) , 也會受迫受限於車距而被迫降速, 對應最大流量Q 之最佳車速 , 大約落在 42mph(67km) ←→51mph(81km) 之間

Q 車流量 = D(密度/車距) x V(車速)
這是用路人要求
(1)Q車流量要容納最多車
(2)V(車速) 要最快到達目的地
(3)保持安全的D(密度/車距)才不會撞在一起

的問題
然而, Q 車流量 是有Qmax最大值的上限
而D(密度/車距)和V(車速)呈反比 , 因此不可能三者同時都 無限大 , 交通管理就是要在彼此衝突中,平衡這三者

各自走在自己的路權範圍內 , 不侵入到它人的路權範圍 , 防止車流擾動

樓主如果把上面的圖 , 機車和汽車併駛時 , 把每台車周邊各自的"路權範圍"加上框框畫出來
那些打上 X 的 , 就是侵入了旁車的路權範圍之內
而打勾允許的 , 就是沒有侵入到 旁車的路權範圍之內
要繞過它人的路權範圍 , 才不會引發車流擾動

有的車直行 ,有的車左轉 ,有的車右轉 , 必然有路權衝突
路權衝突 怎麼辦 ? 空間足夠的情況下, 由車道線區分開 , 左轉走左轉車道 ,直行走中間, 右轉走右邊,各走個的車道
路權 在第四空間的時間分配上 ,就是誰禮讓誰先行 ←禮讓的次序 ←法律加以指定/分配/排序
例如 美國道路規劃, 這裏

本來慢車道在最右 , 但是前方有右轉的路口 , 直行慢車和右轉的汽車會有路權衝突 , 所以事先在地面畫了綠色的地方

讓慢車先變換車道到中間去 ,要右轉的車換到外側的右車道

然後還立標誌牌要求, 右車道一定要右轉 Right lane MUST turn Right


如果三度空間的道路空間不足, 就只能運用第四度空間的"時間差"
由前後不同時間來錯開二股車流
左轉車流紅燈停止時,直行為綠燈 , 左轉車流綠燈時,直行為紅燈停止
前一段時間 ,該路口的路權,由綠燈的直行車取得 , 後一段時間 ,換成 左轉車流綠燈 , 直行車變紅燈喪失路權
時間輪換 , 以前後不同的使用時間,錯開兩股車流 , 避免發生路權衝突
直行車為綠燈通行擁有路權時 , 左轉必然是紅燈停下來, 不能使用該路口, 為喪失路權


綠燈時間一過 , 換成紅燈 , 兩者的取得路權及喪失路權的狀態就互換了

在此之前 , 要讓機車先行變換到中間那一線車道



轉彎打方向燈是遵守義務,是一定要做的義務,做了也無關『使用道路的權利』! ,路權由法律授予! 路權仍然在直行車那一方 !
考照規則應該改變
先考汽車,過關才能考機車,再過關才能考重機
或是
必須有機車駕照才能考汽車

這兩種必須選一種,才能避免 各說各話的問題
帕達鴨

我遇過不少汽機車雙駕照都有,但就是考完照就沒碰過汽車,你的想法很好但不現實。

2023-03-19 4:04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