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延續下來可以有紀念跟觀光路線功能,
這個跟有沒有錢出國沒關係吧?
臺灣光是交通條件就不適合了,
地小車多加上國民的交通規則守法觀念薄弱,
為什麼鐵軌地下化之後,
又建了一條輕軌在原來的鐵軌上,
那當初的地下化不就是脫褲子放屁了...
鐵路地下化的原因最大部分是安全性,
因為你不能保證不會有人看沒車就闖越,
再來是為了延緩平面道路的交通窘迫,
想想之前上班時間所有車都在等平交道的情景,
地下化之後可以紓解平面上的擁擠讓交通順暢,
有人說淡水的更糟,我倒覺得不要當作通勤來看,
以休閒的角度來看,淡水反而做的不差。
有人提到舊金山,臺灣這樣的機車密度,
你看看徵的到舊金山那輕軌司機嗎?
光是你每天在路上跟機車廝殺就夠你累了,
更何況碰撞之後的麻煩事,
說不定前一台還在打官司,後一台官司又來了,
就算通通都你對好了,還不會心力交瘁嗎?
不是每一種交通工具都可以套用到每個城市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