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98 wrote:機車跟在公車右後方,當時公車外側大概只留了約1.2機車寬,此時公車打了右方向燈準備關門上下客,請問你們會1.直接往右側衝過去2.緩慢減速等待公車,或是從左邊繞過去剛剛晚間我選擇了緩慢減速,卻被後面機車大吼“過啊“,台灣機車族能多一點耐心嗎 這是陷阱你衝過去 後面就會給你來一張
tea98 wrote:剛剛晚間我選擇了緩慢減速,卻被後面機車大吼“過啊“,台灣機車族能多一點耐心嗎 反個方向問題想,為什麼是機車族的問題呢?難道機車就不能有個好好騎的環境,老是要被外來的因素干擾到,逼到要去違規,或是危險的行為?台灣的道路設計本來就是有問題,浮濫使用路邊空間,導致最外側的機車空間嚴重被壓縮排擠及干擾,舉例路邊停車、計程車載客、公車上下車、違規停車、貨車卸貨、施工佔用、垃圾車收垃圾、舉辦活動(婚喪喜慶、選舉活動、廟會慶典、運動活動)等等。台灣就是先天規劃不善,省用空間,最後導致濫用空間,把所有的行為都集中在路邊,當然混亂衝突。停車就是要停車場,路邊停車就是把道路當停車場,所以車輛路邊的停車行為,就是為干擾直行交通,並增加危險。公車路邊停車,最好有停車灣,停車靠邊的時候比較不會去賭塞外側直行交通。空間規劃的不當,導致行為差異過大混處在同一空間,行人、自行車、機車、汽車、快速駕駛,除了常態性的交通行為會發生在道路上面之外,非交通行為也會出現在道路上。這就好像你把一個要睡覺的人,跟一個要唱歌的人放在同一個空間,當然出問題,睡覺有錯?唱歌有錯?都沒錯,錯在不該把這兩種人放在一起~~所以問題的根源在於空間的混亂,造成行為的矛盾與衝突,既沒效率又危險。為什麼台灣的交通違規這麼多,就是因為交通服務效能不足,效能不足某部分是因為規劃不善,因為各種因素導致交通效能不足、塞車,所以逼得大家以違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違規就是要等、耗時間,行為衝突的背後,很多是空間條件限制所造成的。
chang.d1210 wrote:反個方向問題想,為什(恕刪) 其實這是道路設計問題沒錯,如果是這個問題喔 我會在公車後面很遠的地方要死的趕快去鑽車縫..反正會鑽車縫的 以後也不會守什麼規則 趕快撞一撞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