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跟汽油車不同, 門檻及零件複雜性明顯低很多, 所以未來會有一堆"設計" 公司出現, 因開店成本低,到時也會有一堆代工組裝廠出現, 鴻海就是想把那些代工組裝廠先幹掉, 台灣在電動車零件又有優勢, 雖然鴻華還沒接到設計工作, 但這是一塊新市場沒錯
有空可以參考YT上幾位對岸的車評,看看他們試駕對岸電動車的評論,順道看看他們電動車發展到什麼程度了。非凡財經台已經分析過幾次電動汽車電池的發展,兩年後的情況確實可以期待。希望鴻華的汽車能夠異軍突起,突破重圍。
燃油車廠愈來愈緊張,電動車這個市場進入門檻比較低,會有很多新的(來者都不是軟腳蝦)競爭者,不會製造引擎、變速箱的小廠會有機會推出電動汽車.(跟別人買引擎、變速箱很難,買電池、買馬達+控制系統比較容易,找MIH)
對於車子命名有個問題叫model E C T不會跟特斯拉命名方式搞混嗎?聽到model,會聯想到特斯拉吧不就間接抬舉別人,自己卻要解釋半天稍微看一下model E的命名FORD跟特斯拉都有關係阿真的沒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