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輕再重,要是彎中遇到什麼突發事件,駕駛有餘力把煞車再踩更重嗎?
好一點的,就是讓後座不舒服;差一點的,就是超出輪胎極限。
而先重再輕,本來就是一個慢慢釋放煞車的過程,遇到突發狀況,只需要維持煞車即可,反正一開始就是重踩。
不信的話,晚上可以開車到工業區試試。
2. 「載客」的煞車有很多眉角,不是只考慮到車子而已,我講三個有趣的經驗。
一個是大家抓的跟車距離不一樣,但為了保險起見,要多留一點空間給乘客放心。
例如本來抓1單位,載客要變成預留1.5單位。
方向盤沒在手上,這是很恐怖的感覺,駕駛需要體諒一下。
第二個是關於快要煞停的回彈,先不管輕重煞車的順序,反正快停下來的時候要放一點。
這一下回彈,是懸吊系統在釋放力量,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重心轉移把它抵銷。
簡單來說,就是快停的那一瞬間,煞車放掉一半,這樣比較不會讓車身晃動。
第三個,僅供參考。
以前煞車都會習慣一次踩到定位,例如算好目前車速和剩下距離,決定煞車力量,然後就踩下去。
然後,鞋底拍到煞車,「啪」,會讓旁邊的人嚇一跳。
我明明是很輕的煞車,結果被以為是緊急煞車的前兆。
後來我都會先把鞋子壓在煞車上,然後用約0.3-0.5秒,把煞車壓到定位。
3. 開山路學統哥,很好的切入點。
也可以看看Jaku的教學影片,但畢竟山路有危險。
看陳意凡的賽道也不錯(注意看紅點,最好能讓它在外圈繞,不要超過界線也不要縮回中心)
這些原理都一樣,不會因為在賽道能用,山路就不能用。
4. 對於山路煞車的一些囉嗦補充。
煞車不要完全仰賴ABS,要靠自己勤勞一點,去感知煞車極限。
不是說每次都要煞到極限,而是真的遇到極限狀況時,至少心理會有底,可以分一些精神去注意轉向和旁邊的車。
不足或超過工作溫度,煞車力道都會變弱,須當心。
如果遇到煞車越來越軟,最好讓車子停下來休息散熱。
踩煞車最好像擠壓網球一樣,不要瞬間踹下去,因為這樣會讓懸吊突然被壓下去。
開休旅車或廂型車,會更有感覺,應該減少不必要的車身晃動。
盡量late apex,可以比較有緩衝空間。
雖然比較慢,但視野比較好,
qaws94115 wrote:
小弟我上路算是新手 這邊有幾個問題想問前輩們
1. 一般的道路左右轉時 到底是否要含著剎車?
應該是說 過彎的時候是不是不能含著煞車 一定要在進彎前先煞到可放油進灣的速度?
基本上,車子在轉彎時,如果你不加油門,速度都會降下來
所以除非是狹窄山路,否則你帶著煞車,轉彎會更慢,更不流暢,坐起來也不舒服
如果想要乘客舒服,一定是在快到彎時就先將速度降到"進彎還需要補一點油門"的階段
快到彎時將煞車放開,讓車子用慣性前進的動力進去,快出彎時通常速度就會稍慢,再慢慢補油門
2.剎車的力道分配到底應該是怎樣呢?
因為我自己開的時候 我都是第一下很輕在慢慢重 但後座乘客好像覺得我都點很大力
例如1到10分好了 我第一下差不多都踩2分~3分重而已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而且我都有在停下來之前放掉 乘客還是覺得煞的很重
但我自己認為第一下就下很重在慢慢鬆這樣不是更不舒服嗎? 還是我搞錯了
因為我朋友開的時候 他都是大概第一下就踩了5~6分 然後就慢慢鬆到沒
可是我自己在坐的時候覺得這樣第一下也點的很大力
在平路上,想要乘客坐的舒服,煞車的力道分配,應該是一道連續線性的曲線
當你想要煞車時,試著在「你車子目前的位置」和「你想要車子完全停止的位置」距離中間取一個點
這個點可以比中間,稍微往你這邊一點
而這個點就是,你的煞車力道應該要最強的時候,也就是峰值,最高的點
不一定是100%,視你的速度.距離.路況而定
然後你的煞車力道應該是要,從你開始要煞車,開始慢慢加強
呈現一個曲線往上爬,到達車子已經快要完全停下來的感覺時,應該是力道的最高點
這時反而要開始鬆一點煞車,讓快要停下來的車子慢慢往前滑
一來是要將快要停止住的頓感緩合掉,二來就是比較容易做出"不讓乘客仰頭"的煞停技巧
不讓乘客仰頭,這個其實比不讓乘客點頭,還要難很多
因為你必須很熟悉這台車的煞車力道,和煞車踏板的開度
在快要停下來的那一剎那,瞬間快速的鬆一點煞車踏板,抵銷掉往前的頓感
但是頓感消失的那一剎那,又要趕快將煞車踏板緩和的快速補上一點,否則車子就會繼續往前滑
就像統哥說的,每一次的紅綠燈,都是練習的機會
台灣的道路上,紅綠燈很多
只要你有心,總有一天,你會體會到那個點的存在
3.開山路時的煞車也搞不太清楚怎麼控制
所以我一開始學 就是照統哥這樣開
https://reurl.cc/x00ERb
就是方向盤握3-9 盡量外內外 彎前煞重的 進彎慢慢放
但我這樣開乘客好像也不太舒服 雖然技術不能跟統哥比
當時我在開山路時 副駕駛覺得很暈 但後座乘客3個都睡死
所以這樣是我開的不好大家都暈車才睡死 還是只是副駕駛敏感?
你想學統哥,這是正確的,他這種"不吃線的外內外"跑彎道方式,如果用的好,跑起來快又舒服
如果開的是轎車,還沒什麼明顯的感覺
開過小貨車,SUV這種,只要你成功用出來一次,你就忘不了那種
側傾變很小,車身變比較穩,感覺沒有很晃,還可以再補油門,的那種踏實感
but
凡事都是循序漸進
看你前面的描述,感覺你對於油門和煞車的掌控,沒有很好
不吃線的外內外,想跑出效果,油門和煞車的掌控一定要變成直覺反射動作
你的油門煞車如果還掌控不好,彎中你會一直想,我現在是不是該補油? 還是速度太快了?
如果在那邊思考這些東西,你的路線就跑得不漂亮,不漂亮的話就不舒服了
統哥這種跑法很吃路線的連貫性,只要路線中有一個小曲折,乘客就會立刻很有感
從本來很平穩 突然變成 很不平穩.側傾變大,這種極大的差距,一般人都會很有感的
然後,不吃線外內外的路線連貫性,從還沒入彎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你是在快進彎時才切去 外,那你的車子在 外要轉內 的這個點會有最大的轉彎角度
乘客會在 外轉內 的這個點,感受到非常明顯的晃動和側傾
在彎中時,因為這個側傾的力量還在,所以你會覺得車子比較不穩
這時你就比較不敢咬進去 最內 的這個點,甚至還會補一點煞車
就算你硬咬進去 最內 好了,由於側頃的力量還在,所以車子只會變得更晃而已
先把油門煞車掌控好,外內外這種事情先不要在意,順著路慢慢開就好
等到你覺得油門煞車的力道都能掌控的很好,再來往上進階
不吃線的外內外
側傾變小,輪胎會確實抓著地面,車身動態變穩,抓地力變好,對於緊急狀況也會比較容易應對
對乘客來說,最明顯的就是坐起來變得很舒服
當你看著你的副駕乘客在進彎前本來想要抓著什麼東西來面對即將而來的側傾
但是在彎中他們又把手放開了
這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成就感,多看幾次,你會越來越喜歡這種感覺
我隨便抓個影片給你參考,前面的不重要,從20秒開始看就好
外內外如果跑的好,速度在出彎是順暢提升的,車身動態是穩定的
Toyota的原廠超軟避震,高頂的MPV,都能有這樣的效果,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反而切換車道的晃那麼一下,比在彎道中還要大力,不過由於是我自己一個人開所以就隨便了
在台灣的道路上,要時常檢查車子的方向燈,因為很多車子的方向燈都是壞的 ---行車注意事項 in TW
qaws94115 wrote:
小弟我上路算是新手 這邊有幾個問題想問前輩們
1. 一般的道路左右轉時 到底是否要含著剎車?
應該是說 過彎的時候是不是不能含著煞車 一定要在進彎前先煞到可放油進灣的速度?
可以含...
因為一般道路開車, 那種速度 離滑出去的臨界點 通常都還很遠, 所以含煞了, 基本上都不會滑出去.
而且一般道路開車, 也不建議把車子逼到那麼極限.. 發現不是預期的行車線, 也才有比較大的空間 把它修正回來..
不過需要含煞時, 也表示入彎前的減速不足.. 減速點太晚了.. 要再提前..
不管你是在比賽拼極限, 或是 為了乘客舒服...
"入彎慢, 出彎快" 重心才不會偏移太多, 那四輪貼地也會比較平均, 穩定的..
賽場第一名, 行車看來起 都是很順暢 很穩定, 甩尾起來也是很簡潔, 細毫沒有多餘的動作,
那種沒事就吱吱叫, 尾巴胡白擺, 因為常常擺盪太過又拉回, 這種不穩定的, 成積都不會有多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