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交通的問題除了 "駕駛人不守交通規則 沒教養"外
最大問題在於 "無能政府" 只會發照收稅
"完全" 無視 "停車位"不足的問題
之前的"空地當停車場兩年就可獎勵容積蓋高樓" 也是掩耳盜鈴的圖利財團政策(最後停車場還是拆了蓋樓 然後呢?)
如果台灣有像日本這麼多的停車位
嚴格執行(紅線)違停就拖吊 (機車也一樣) 怎麼可能有人會白目冒險(當然錢太多的除外)
現在不嚴格執行的原因只有一個 會造成民怨高漲 (為甚麼高? 就是合法停車位太少啊!)
尤其是現在檢舉達人比狗還多的台灣社會 只要合法停車位夠多 違停問題絕對會解決
PS. 現在政府很聰明 開放民眾檢舉 所以以前警察嚴格開罰單造成民怨的情況大幅改善 成功把怨氣轉移給檢舉達人


62chaokai wrote:看看日本的道路設計,...(恕刪)
路邊停車確實是台灣交通很大的問題點,但是減少路邊停車不僅是道路設計的問題,而是都市計畫的問題!!!
你要減少路邊停車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停車場,沒有事先在都市計畫規畫停車場空間,解決停車實際需求,光是減少路邊停車那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
以下參考本人親自去沖繩自駕,體驗當地交通情況,與台灣交通問題的看法...
2018年有機會去沖繩自助旅遊,由於沖繩的大眾交通不普及,再加上自駕風盛行,有了第一次在不一樣的交通環境下開車的經驗,後再經研究一些資料有了以下的心得感想。
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台灣交通違規這麼多?如果有路可以走,需要違規?如果不塞車需要在車道間鑽來鑽去,甚至開至路肩?
首先我研究,在日本區域或沖繩地區跟台灣很大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日本或沖繩很少有路邊停車,除非沒有地方可停,否則很少有路邊停車,都會區收費停車場很普及,台灣由於都市規劃上欠缺停車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道路變成了停車空間的一部份,由於道路變成停車空間,所以路邊停車不但影響交通效率,更造成交通危險的增加。
台灣交通違規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規畫上的先天不良,造成交通行為混亂(路邊停車的干擾、轉彎車對直行車動線阻礙)與效益上的低落。
首先沖繩常見比較重要的道路,轉彎多有專用道,所以轉彎車不會阻擋到直行車的動線,這樣一來不但交通效率可以有效確保,同時大大減低危險的發生。
再來談談路邊停車,這實在是台灣交通很嚴重的現象,都會區由於嚴重欠缺停車空間的規畫,所以往往需要借助道路旁邊充當停車使用,但這一規畫造成甚麼問題?
首先停車行為嚴重影響直行交通的效率與安全,通常路邊只要有1輛車準備停車,後面通常就會堵住直行車輛,甚至造成後方車輛違規繞道超車,外線車輛擠壓到內線車道,另外路邊停車多為水平車位,因而造成停車時間拉長,進而影響後車交通,再來路邊停車上下車也會危及後方車輛,不但自己危險對旁車也是威脅。
在沖繩開車我發現我根本不想也不需要違規,甚或是任意切換車道來維持交通速度,因為沖繩交通效率很高(規劃良好且外部干擾),不會像在台灣開車由於效率低落,再加上過多的干擾行為,需要任意切換車道來避開前方的交通障礙,所以基本上你只要跟著前車順順的開,你就可以安全又順暢的開抵目的地。
為什麼台灣交通會這麼混亂與交通違規,看看路邊非主要交通行為的干擾,就知道為甚麼正常的交通模式需要以違規來解決問題,路邊常見停車、上下貨、店家霸佔、公車/計程車停靠,都嚴重影響正常的行車效率與危險,不同或混雜的行為出現在同一空間,就會出現效率低落、危險與錯誤的發生,這不只是行為上的失序,同時背後是空間規劃思維的失當與不良,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由於台灣使用分區混亂,造成商業、工業與住宅使用混雜,在國外工業區是工業區,不會跟住宅區在一起,所以這類工業用大型重型車輛或器具不太會出現在一般人多的住宅區,不會像這樣重車與人車共擠在相對狹小的空間,按合理的設計規劃工業使用的標準跟一般住宅或其他當然不同,但在台灣因為地小人稠再加上規畫上的失當,造成不該出現的空間衝突已經在日常生活習以為常,並且由於錯誤的常發生,反而變成是倒錯為常、積非成是的是非顛倒錯亂生活模式。
說明台灣人對生活的空間想像薄弱、混亂失序與荒謬...空間規劃不當,最後導致使用行為上的錯亂,進而又造成思維邏輯上因積非成是的扭曲。
以下是重車與小車共道,違規造成的死亡案例...
汐止大同路清晨死亡車禍!20歲騎士變換車道「猛撞賓士」 全身挫傷亡
另外補充台灣都市空間在交通規劃上的通病...
都市空間除了分區之外,還有分等級,道路依等級及功能有分高速公路、快速道路、過境道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巷道、人行道等等,合理的交通系統(或空間)規畫,必須透過層層的轉換,才比較不會造成因空間特性所衍生的行為上的衝突,例如快速道路車速快旁邊不能有腳踏車、行人等慢速行為,這會造成雙方的危險性及效率問題。
比較好的交通系統,最好是要有層級的概念,從主要道路到次要道路再到巷道,就像人體的血管一樣,但是台灣因為方便導致隨便,小巷道都直通主要道路,這一來雖然方便,但也造成很多問題,主要道路交通路口過多,嚴重影響效率更造成危險,所以把所有不同的道路通通串聯在一起不是很好的做法,應該是要夠過層級的轉換來構成交通系統。
此外道路還有很多設計上的細節,例如停車灣(停車、卸貨、上下車)、迴轉道(迴轉)、囊底路(迴轉)、迎賓道(上下車,上有遮雨)等,針對特殊需求設計的道路空間形式,讓道路設計功能更加多元而完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