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兩輛機車互撞的死亡車禍

超速撞迴轉? 路權是誰的我已搞不清楚了
永遠都不要小看三寶的危險性

結論
沒錢搭公車
有錢開車
結案
違規超車必檢舉 wrote:
看不懂要討論甚麼?
...(恕刪)


應該是很多駕駛人連基本的左轉靠左 右轉靠右都不懂吧
每天上班都會看到一堆鬼之左轉
機車尤佔大宗
自己騎車就被這種剪了好幾次 
qwert0 worte:
這樣的事件,一直在我們身邊重複不斷的發生。
但政府、人民都沒看到什麼具體的改善。
螢幕前的你,有什麼想法?
請理性討論。


你既然想"理性"討論
可是求得改善方式就看出來不怎理性了
"許願"本身往往就是不理性行為
因為這常常是主觀只考量與滿足個人感性需求為目的
不是因為客觀可以或需要如此而是只依據自己個人想要
也就是你想要改善就認為政府跟人民也要有具體方式去因應
但實際上世界本來就是在進步中
可是有其他因素在左右限制無法達到你目前預期心理
這有時是因為環境需求不同所作出的取捨
如高速公路就是捨棄部份安全性求得運輸效率建設
有的是因為個體認知跟要求與眾人有相當落差
如時空相對下車禍死亡率在社會可承受經濟範圍內
因此考量基準不同永遠也不會被滿足的一天
說白點"問題"一直都會在

個人感覺希望要求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
有問題的部分是在於你連標準都沒有就急者要別人給答案
以及你認為的"問題"與他人認知尚未達成共識下就自認自己為準
假如你認為這世上車禍要"不發生"
那直接跟你說答案那就是目前"不可能"
若要"相對減少"那就必須給出你個人答案
這時才能就答案與現實算出空間差距
這才能進一步設想成本與效應關係
若"值得"當然較容易有共識能執行
反之自然那只是在許願鑽牛角自以為是"問題"而已
社會不會也不必要當然就很難改善
qwert0 wrote:
但政府、人民都沒看到什麼具體的改善。...(恕刪)


政府:要不然禁行全部的私人動力交通工具囉~
昨天看新聞 看到與這類似的事情
速度越慢 致死率越低

巷弄速限 降至30


~~~~~~~~~~~~~~~~~~~~~~~~~~~~~~~~~~~~~~~~~~~~~~~~~~~~~~~~~~~~~~~~~~‵
我想 限速5-10 應該更理想

這樣就不會有人開車出來 不會致死
上次小巨蛋對面 因為飆車失控 撞死在騎樓走路的路人

之後南京東路東往西北寧路口裝設一支測速照相

裝了之後被罵說裝這個治標不治本



最近自強隧道弄個區間測速造成塞車

被罵個半死 蔡英文 柯文哲祖宗18代都被罵了

不弄區間測速 哪一天又發生像上次一樣的事情

也是罵 也是說政府不作為

請問要政府怎麼做 我也算很常開車 幾乎大家都有超速習慣

這問題就是用路習慣不好 想要根絕 除非每個人都改變習慣

但根本不可能 重罰 其實有用就像死刑可以遏止犯罪一樣道理

但是還是會被罵政府搶錢之類的
覺的政府的監視器該升級了,解析度有夠渣,240P 都不到吧。當初買那批貨沒有貪污嗎,即便10多年前裝的,也不該那麽渣吧。

對岸的監視器,新型的都已經 4K 以上了,舊的起碼也有 1080P,還能人臉辨識、走路姿態辨識。

台灣這種的,只看到一團模糊影像,要辨識啥,幀數也有夠低,懷疑可能連 25 FPS 都沒有。這種規格的用在監控高速交通,有沒有搞錯....

****************************

覺的紅牌考照應該嚴一點,因為重機的馬力太大,殺傷力太大。比方要先持有白牌駕照2年,才能考黃牌,然後黃牌駕照5年,才能考紅牌,一級一級往上升,而不是直接就可以考最高等的。

避免20歲左右的,家裡有錢就在騎重機,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衝動。

若一級一級往上升,最快也要 26歲左右才能拿到紅牌駕照,出社會有一段時間了,至少不會那麽衝動了。

另外也可以先累積騎低階慢速車種的經驗,眼力偵查距離與範圍廣度,漂移閃車技巧.....什麼的,所謂的"防衛駕駛" 。等換上大馬力高速的,才不會缺乏技巧。初學者可能只能鎖定前方車輛,目光比較狹窄,進階者可以鎖定前面車輛與更前面一台,高階者可以鎖定自身前方180~270度所有車輛,並即時監控預測可能軌跡動向。愈高速的機車,需要預判更多目標,安全反應時間也更短,而這種技巧需要時間上路練習。所以駕照應該要一級一級往上升。
速度太快,不管兩邊是否有違停車輛,傷重一定的
有可能會失去生命,所以千萬不要用生命來換取一時
只能說騎那麼快,就一路好走,記得七天後回家看一下家人
幾個年輕人騎機車不快??總要撞過,摔過,受傷過才會慢下來!!

騎機車不出事只有一個字..."慢"!!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