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一汽車製造廠」亦隆重奠基,
後續又成立了三陽(1961年)、羽田(1964 年)、三富(1966 年)及中華(1969 年)等共計已有五家汽車製造公司。(台籍)
1971~1980 年(第二時期:10 年)為汽車生產技術導入期
福特六和(台籍)引進美國裝配技術全台汽車每年總產量還不到 5 萬輛
(1978 年中山高全線通車後才達到近 10 萬輛規模)
至 1980 年時國人擁有汽車之保有數量僅達 68.1 萬輛,平均約 26 人才擁有一部汽車
新竹科學園區亦於 1980 年方始成立。
1981~1995 年(第三時期:15 年)為汽車生產技術應用及快速成長期
其間除了又有華同(1981 年)、國瑞(1984 年)、大慶(1986 年)、國產(1990 年)、
太子(1990年)、慶眾(1991 年)等六家汽車製造公司陸續成立之外(以上多數為台籍)
裕隆汽車公司更於 1981年 8 月成立了裕隆工程中心(YLEC)
投入第一部國人自主設計汽車-「飛羚 101」
1990 年時之保有數量已近 300 萬輛
1992 年全台汽車年產量更首次達到 44 萬輛之高峰。
1996~2005 年(第四時期:10 年)
而在此期間雖又陸續成立了五十鈴、
台朔及台灣本田等三家汽車公司投入生產,但已有羽田、三富、國產及大慶等四家車廠
因市場競爭激烈而宣告停產,Cefiro在這個時期進入市場,嚴董反敗為勝。
2005 年至今(第五時期),科技與服務創新期。
199X年時的組裝車廠(也就是關稅保護狀態時的國內汽車壟斷市場)
有以下10家,2001加入WTO、2001年關稅調降至17.5%、汽車進口零件(引擎、安全氣囊等 5~15%)、
貨物稅進口與國產汽車皆25%、營業稅5%,這樣開放18年後,
本田改台本,已不算是台灣企業所有,台灣企業有主導權的只剩福特六和與裕隆2家。
在2018年時的情況
1.中華&裕隆:主要代工品牌:三菱、NISSAN、及LUXGEN自有品牌2009年開始,存活中,原浙江籍經營。
2.福特六和,FORD代工存活中,與老闆國瑞原董事長屬姻親關係,台籍。
3.國瑞TOYOTA代工存活中(部分員工放無薪假中),原味全集團創辦人創立 台籍,現在是日本豐田主導計70%股份。
4.三陽&慶眾 創辦人退位、本田不合資 本田自己開台灣本田(算是汽車停業了)
5.羽田 (1996停業)
6.太子 (2012停業)
7.三富 (1999停業)
8.國產 (破產)
9.大慶 SUBARU (結束營業)
10.台灣五十鈴 ISUZU (轉代理商)
這是台灣汽車工業的發展,我覺得從嚴凱泰時期開始,裕隆及luxgen是台灣汽車業唯一能打的。
不要把黨國體制怪到裕隆身上 台籍的也有吃到~只是多數倒閉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