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tu wrote:
民國68到73年的汽車市場還不到20萬輛,大汽車廠的20萬輛自製目標,不但侵蝕了既有國內車廠的市場,在當時來講,台灣也沒有這麼大的內銷市場供大汽車廠營運。台灣汽車市場不但規模小,且受其汽車產業結構之影響,而呈現多樣化的特性。若欲以大汽車廠來強力改變這長時性所造成的市場結構,失敗自然可想而知
假設你這段是真的,那也只證明了當時那群人目光如豆,現在世界各大汽車廠除了中國沒有一家是產能純內銷的,很多都出口國外! 甚至現今國瑞每年出口的神A都快超過台灣神A的銷售量! 當時如果大汽車廠成功,能拉出的新一波經濟奇蹟是可以期待的!
再來,你所描述的當年的汽車產業結構,與現今也沒什麼不同,你說當時如果硬幹大汽車廠失敗是可想而知,那是否也代表現在納智捷的失敗也是可想而知? 跟台灣國人支不支持根本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