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on99 wrote:看看國外的研究吧~http...(恕刪) 瑞凡資料不要看一半呀降速死亡率上升是指 20->30 人可是台灣死亡是124人呀降低限速是台灣最有用的良藥當降低到死亡人數到20-30人再來檢討好嗎 瑞凡大大講白話一點歐美人考試上次考95分這次只考考90分結果只考59分台灣人卻笑歐美,原來資優生也會退步歐哈哈大笑
學學國外吧~~~~~~要拿到一張真正的駕照可沒那麼簡單。先考考交通規則。再陪伴駕駛一定的時數。再考試。再自己試駕一定的時數。再考試。沒問題,才能拿到完整駕照。prion99 wrote:要減少交通事故,應...(恕刪)
turbomorri wrote:我認為良好的駕駛習慣...(恕刪) 大部份時間我都隨波逐流,跟隨各路段當時的車速(非速限)這才是讓人感覺比較安全的,比其他車慢自己就變成路障容易變成被撞目標,比其他車快一直變換車道也會駕駛得很累,除非遇見三寶路障才會超車
把你的儀表板遮起來,讓你看不到車速,你會把油門踩得多重、開得多快,其實與車道寬度有關車道愈寬,你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就愈高,認為兩邊很安全,不會撞到什麼,自然就會不自覺把油門踩深一點;但當把車道縮窄了,你擔心撞到對面車道、隔壁車道的車,自然會變得小心翼翼,確保自己不會跑到隔壁車道,會改放輕油門的深度,自然就不會超速了所以新聞中的車速限制為什麼會失敗,想必就是錯在它沒有縮窄車道寬度,只是放個牌子在那而已。這問題同樣也出現在台灣除了車道寬路,周邊景物,例如路樹、人行道旁的欄杆、不再存在的路肩,都是壓縮空間感,降低車速的工具(事實上,馬路兩側的建築棟距並沒有減少,還是這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