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re wrote:是右後輪胎紋不足,造成抓地力不足翻車 胎紋 不是負責抓地力沒錯。但是,要根據胎紋的「深度」,來判斷這條輪胎肉厚還多少這就關係到這條輪胎的新舊程度的壽命,會影響到抓地能力。有看f1就知道,換胎策略若是錯誤,你跑了17圈的胎,對到一個跑3圈的胎,因抓地不足每次加速都在打滑,甚至過彎打滑開門,被人超車,一圈下來少說會被追1~2秒差。所以舊胎,新胎,抓地能力絕對有差,而不是樓上說,沒磨到底,都沒差。但是這起嚴重事故,任何原因都不能排除。且要小心僅慎,事關賠償負責問題。人為或是機械因素,差異很大。但我還是覺得,疲勞駕駛、超速和車體強度,是這起事故的關鍵。
一般輪胎是橡膠偏硬,胎紋不足時大多使用時間已經久了,除了表面已經磨到光滑外,胎質也會變硬,跟地面接觸面積會變小,理論上圓輪與地面接觸面積只有一條線而已,輪胎會變形所以接觸面積會大一點.光頭胎是屬於熱融胎,就是輪胎在滾動產生溫度後會變黏變軟,所以才能增加摩擦力,一般有胎紋的輪胎並不是這種熱融胎的材質.
應該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例如你開汽車開太快失控撞車,主因是開太快失控但是你也可以說次因是因為汽車的懸吊不好,底盤不好,輪胎不好造成失控有抓地力的輪胎跟沒抓地力的輪胎操控當然有差胎紋的深淺除了排水,操控當然也有相關,只是影響不大我們又不是專業的車手,對我們來說可能感覺不出來
與胎紋沒關係,有關係早就出事了。胎紋深度是判斷車胎磨損狀況,主要是怕爆胎。胎紋可以避免水在輪胎與地面間,影響摩擦力,造成打滑現象。沒有下雨或地面積水影響不大。轉彎有離心力,維持住力量是摩擦力。如果車子打滑,駕駛可能會心慌,最怕突然減速煞車,如果駕駛盤又突然打的角度過大,很容易翻車。翻車主因是運動學講的慣性運動。靜止的車突然開動,車內的人會往後倒。行進車突然停止,車內的人會往前倒。輪距是雙車輪兩個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影響到車子的穩定性。車頭延著行進方向,才能穩定,所以有ABS 的設計。從車禍照片看,前輪已轉向至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