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tank wrote:
我是完全不看好 自動駕駛,無人車 這種新科技。
不是技術的問題,是法律的問題。
要先釐清出事的時候,是誰要負責。
因為軟體再聰明,還是人寫的,總有想不到的狀況會發生,
如果出事的話,
是擁有者負責?
還是製造商負責?
還有,科技越進步,塞車只會越嚴重。
法律方面的問題太好解決,現在的導航就已經在使用。
方法是車子開機時先跑出一段授權使用條文,大意是寫自動駕駛為輔助用,駕駛仍需注意路況,發生意外由駕駛負責。
駕駛必須要按同意或接受條文,才會啟動自動駕駛,且駕駛座上無人時,自動駕駛無法啟動。
這樣雖然駕駛會感覺很機車,但法律上就沒有爭議了

另外自動駕駛一旦普及到相當程度,其實是不會再塞車的。
原因是屆時車輛本身的地圖,會與即時路況做結合。
此時會有幾個效應
1.安全車距可大幅縮短
如果有遭遇狀況,前方車輛會即時通知後方車輛先行減速(中間可以間隔數十甚至上百台車),完全避免連環追撞持續發生
此時可能會出現高速公路車距只有1M,但時速卻都能保持在100km/h的超高流量狀態
2.自駕車將可透過雲端即時數據,隨時更動行駛路線以避開塞車路段
3.道路上的自駕車可以分辨哪台正在自動駕駛,哪台是駕駛操控。
對於駕駛操控的車輛,由於反應速度較慢,會給予較大的安全距離,並隨時提防其行駛狀態的異動(如突然打燈號右轉)
至於正在自動駕駛的車輛,則車輛會彼此告知目前的狀態,與接下來行駛的異動以做準備。
比如說A車告訴右邊車道的B、C、D、E車,我要右轉換車道過來切入C跟D中間。
此時A車右前方B車跟右方C車自動加速、右方D車跟右後方E車則自動減速挪出空間,同時A車開始打方向盤移動過來,並同時互相回報彼此距離與狀態。
這樣就能避免大部分擦撞的發生。
(機器一秒鐘可以做數以百次目前車流狀況的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來做駕駛微調,更可在前方有意外發生同時開始減速與規劃閃避路徑,同時還與其他車子「商量」,瞬間(小於0.1秒)「研究」出要怎麼閃躲才不會造成更大的問題然後馬上執行,這是人類駕駛在遇到緊急狀態時所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