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不常開的人...每年開個5~10次吧.
其實50m很好辨認....地面兩個箭頭的間距就是50m.
牆上兩個消防箱的間距也是50m.
車少時用定速搭配方向盤上的加減速案件根本開起來很輕鬆.
最怕是遇到路況不熟或是過度擔心測速/違規取締的駕駛...
車速忽快忽慢,一看到類似測速照相或是違規取締器材就急減速.
跟在這種車後面真的會很累,而且會塞一整排.
其實該怎麼說...會有這些規定除了避免重大事故之外,
只能說台灣的駕訓沒什麼用,駕駛道德差的人也偏多.
的確挺認同原po所述....
每次總會抱怨國三北部隧道路段速限過低,
大部分隧道沒開放變換車道.
可是經常看到一堆開很慢,逼車,不打方向燈,撞成一團的情況.
似乎不採取嚴格一點的規定與執法態度,
事故會更多.
另外還有個問題是,台灣的速度表速誤差太大,
不知道原因是不是版上幾位前輩先前分享過的....大約10幾年前新的驗車規定規定新車表速必須大於等於實際車速一定比例.
各車廠政策不一樣,有些是機械式的表,出廠就存在誤差,
例如租過幾次車GPS顯示110km/hr表速居然破120km/hr,
家裡10幾年前的歐系車在台灣合法速限+10km/hr時幾乎沒差,
但是2年前買的同廠牌歐系車時速110km/hr時表速也115km/hr
這樣拿雪隧速限70km/hr來說,
就算車少,很多人怕超速(尤其剛通車那幾年強力宣導沒寬限值)
有人車表速70km/hr,實際車速大概65km/hr上下... 若更不敢貼著速限開,實際車速更慢了.
所以要改善台灣的龜車問題,除了要修法讓至少台灣最高速限110km/hr以內表速誤差不要超過5km/hr
(最好能訂出統一標準,不管事表頭機械設計或是軟體修改,每台車都是3~5km/hr 就比較不會有差異),
反正台灣測速取締也有10km/hr寬限值, 油門控制不當或是看到測速猛踩剎車情況應該不多見.
主要還是要從駕訓與考照改善著手.
讓每個拿到駕照的人都有正確的車速維持與和其他車輛共享道路的觀念,
最好強制實際道路駕駛,包含上高速公路.
要不然再怎麼交通大執法, 還是會遇上這種"不敢加速", "怕被抓未保持安全距離而隔太遠" 的問題,
交通依然順暢不起來, 事故率也無法降低.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