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自刪


冷眼看地球 wrote:
有數據左証,自用車總...(恕刪)


那是總量統計,
汽車行駛里程數長,
又有許多人跑高速高路,
這樣的數據不意外,
要看單位數據才能反映都市中行車的狀況,

環保署的廢氣排放標準:

以行駛中的CO/NOx標準(每公里排放, g)
行車CO: 機車2.0 / 汽車2.11
行車HC: 機車0.8 / 汽車0.045
行車NOx: 機車0.15 / 汽車 0.07
怠速CO(%): 機車3.0 / 汽車0.5
怠速HC(ppm): 機車1600 / 汽車100

cf. http://law.epa.gov.tw/zh-tw/laws/761300020.html

finjerry wrote:
但真正的環保比的是「每公里排放量」或耗能指數「每公升燃油行駛里程數」
汽車耗能而環保、機車節能而較多廢氣排放。各有勝場。(恕刪)


說得很有道理。若論及能源效能或CO2排放量是機車較好,
但是對於有毒汙染廢氣的排放就相反了,
尤其是怠速時,
難怪台灣街頭空氣這麼糟,(不是說整個都市喔,是街道的層級),
機車怠速等紅燈產生的廢氣不要說騎士啦,
就連行人都很明顯的聞的到。

vp750 wrote:
那是總量統計,汽車行...(恕刪)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機車與汽車的優勢:

1.想要節能~騎乘機車是最好的選擇...但容易產生過多致命的毒氣..所以人類死光了..能源還沒耗盡..
2.想要活得久...開車是最好的選擇...但能源消耗的比較多...可能人類還沒死光..能源就已經耗盡..

======================================================================

所以根據上述的推論....可以預想以後的生活..

選擇1. 生活周遭都充滿有毒氣體,每個人一出生到死亡前都要戴上防毒面具,揹著氧氣筒。
選擇2. 生活周遭有輕微程度的有毒氣體,但不用戴上防毒面具揹著氧氣筒,只是沒有了能源所以大家都過著人力獸車的生活,這時候環保就不適重要的問題了....地球又恢復乾淨的生存空間~~
1. 汽車少,毒汽總量還是多於機車,還是証明汽車是總體的污染源,這點是沒錯的。
2. 機車多騎於短行程,所以污染少,在總體數據排毒少,這也是事實,所以汽車還是最大污染源。
3. 汽車有嘴要機車坐捷運,官員有嘴要機車坐捷運,反問汽車,長途你可以坐客運呀!
4. 假日,機車族貢獻毒素少,因為都是短程休閒用,所以單位CC較多,但總體還是比汽車環保。
5. 而假日自用車長程休閒,沒人強迫長程要您開車,也可以坐客運,不爭的事實,台灣最大毒氣排放還是汽車。

所以機車還是環保的,由其短程總量排放是少的,所以很多機車族長程還是坐客運呀,機車做為上班必須品,所以排放總量少。

不爭的事實,就算數據再漂亮,汽車還是最大污染源,也推個五期環保或六期,才不會總量排毒高於機車這麼多。

vp750 wrote:
那是總量統計,汽車行...(恕刪)
資料有點舊
現在汽油及柴油的硫含量已經從十幾年前的500ppm 降到10ppm
況且汽車不只載人,還擔負運輸貨品
原物料,貨櫃,不都是要大貨車來運輸

http://rcted.ncu.edu.tw/activedoc/2-1%E6%9E%97%E5%B8%AB%E6%A8%A1.pdf
所以汽油加上電力混合動力或柴油加上電力混和動力的汽車是未來的趨勢?

vp750 wrote:
說得很有道理。若論及能源效能或CO2排放量是機車較好,
但是對於有毒汙染廢氣的排放就相反了,
尤其是怠速時,
難怪台灣街頭空氣這麼糟,(不是說整個都市喔,是街道的層級),
機車怠速等紅燈產生的廢氣不要說騎士啦,
就連行人都很明顯的聞的到。


其實…聞得到味道多數毒不到哪裡去,可怕的是那種無色無味。
真正的汙染源多數不來自動力交通工具,而是工廠排放

全台工廠排放量30天應該拼得過全台灣機車+汽車應該有1整年的總量(搞不好還剩很多)
只是多數人感覺不到…因為聞不到嘛。

這也是為啥歐洲那邊的機車排放標準那麼低的主因…他們的重心都放在工廠上。


finjerry wrote:
4輪汽車是台灣最主要的「長程」運輸載具
有人因工作需要每天台北新竹跑,累積總排放量當然就很嚇人。
看到這個長應該算是很正常的結果吧?


但真正的環保比的是「每公里排放量」或耗能指數「每公升燃油行駛里程數」
汽車耗能而環保、機車節能而較多廢氣排放。各有勝場。
...(恕刪)


既然已經知道長程的汽車是污染排放最大的殺手,病因找到了就先談談怎麼去減少"長程的汽車"

限制上高速公路應該也是值得推廣
重機喜好者

finjerry wrote:
4輪汽車是台灣最主要...(恕刪)

這裏下載吧
這是環保署建立污染排放清冊時,對於線污染源(就是交通工具)評估時所根據的車輛排放系數,其單位是g/km/輛,因為是針對單一車輛在不同時速下做的,用這個會比較有說服力.
小的在這棟樓也有將部份數據列出

就是那個光 wrote:
既然已經知道長程的汽...(恕刪)

就是那個光 wrote:
既然已經知道長程的汽車是污染排放最大的殺手,病因找到了就先談談怎麼去減少"長程的汽車"

限制上高速公路應該也是值得推廣


有啊…「高承載限制」:沒坐滿一定人數以上禁止上高速公路。

但不是天天施行就是了。


finjerry wrote:
其實…聞得到味道多數毒不到哪裡去,可怕的是那種無色無味。
真正的汙染源多數不來自動力交通工具,而是工廠排放

全台工廠排放量30天應該拼得過全台灣機車+汽車應該有1整年的總量(搞不好還剩很多)
只是多數人感覺不到…因為聞不到嘛。

這也是為啥歐洲那邊的機車排放標準那麼低的主因…他們的重心都放在工廠上。(恕刪)


正如我在另一篇所言,
空氣汙染有分 macro-level 與 micro-level,
macro-level 中當然工廠廢氣排放才是重點,
但 micro-level 才是居民生活平日會遇到的情況。
汽機車在道路上會直接影響到周遭空氣。

所以我們不是只管總量排放就行了,
對於會在都市街道中產生的廢氣也要限制。
vp750 wrote:
正如我在另一篇所言,
空氣汙染有分 macro-level 與 micro-level,
macro-level 中當然工廠廢氣排放才是重點,
但 micro-level 才是居民生活平日會遇到的情況。
汽機車在道路上會直接影響到周遭空氣。

所以我們不是只管總量排放就行了,
對於會在都市街道中產生的廢氣也要限制。,...(恕刪)


喔,看來兄台對核能跟火力發電一定是OK瞜

汽機車全部電汽化,這些車輛跟大眾運輸的電力來源就由核能跟火力發電供給,再多幾座發電廠,可以解決你所謂的都市街道中產生的廢氣這種居民生活平日會遇到的情況,想當然耳,地球自然得救了

至於電池這種高污染的廢棄處理,就先別談,日本地震這種事幾百年可能才會碰上一次,就別擔心了,你覺得如何
重機喜好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