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蘇花改機車行駛一次多少錢?小民照給就是了!


音速老子 wrote:
那個... 機慢車 是啥東西?? 有濃濃先入為主的偏見味 ...(恕刪)

機器腳踏車本屬汽車不屬慢車, 但政府實務上都列為慢車管理!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音速老子 wrote:
那個... 機慢車 ...(恕刪)

機慢車標示的意思為→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K0040013&FLNO=3
第 3 條
汽車依其使用性質,分為下列各類:
一、客車:
(一)大客車:座位在十座以上或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客車、座位在
二十五座以上或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幼童專用車。其座位之計
算包括駕駛人、幼童管理人及營業車之服務員在內。
(二)小客車:座位在九座以下之客車或座位在二十四座以下之幼童專用
車。其座位之計算包括駕駛人及幼童管理人在內。
二、貨車:
(一)大貨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貨車。
(二)小貨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之貨車。
三、客貨兩用車:
(一)大客貨兩用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並核定載人座位,或全部
座位在十座以上,並核定載重量之汽車。
(二)小客貨兩用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或全部座位在九座以
下,並核定載人座位及載重量,其最後一排座椅固定後,後方實際
之載貨空間達一立方公尺以上之汽車。
四、代用客車:
(一)代用大客車:大貨車兼供代用客車者,為代用大客車,其載客人數
包括駕駛人在內不得超過二十五人。
(二)代用小客車:小貨車兼供代用客車者,為代用小客車,其載客人數
包括駕駛人在內不得超過九人。
五、特種車:
(一)大型特種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或全部座位在十座以上之特
種車。
(二)小型特種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或全部座位在九座以下
之特種車。
六、機器腳踏車:
(一)重型機器腳踏車:
1.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
(1)汽缸總排氣量逾五十立方公分且在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下之二
輪機器腳踏車。
(2)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逾五馬力且在四
十馬力(HP)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
(1)汽缸總排氣量逾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逾四十馬力(HP
)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二)輕型機器腳踏車:
1.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
(1)汽缸總排氣量在五十立方公分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在五馬力(HP)
以下、一.三四馬力(電動機功率一千瓦)以上或最大輸出馬
力小於一.三四馬力(電動機功率小於一千瓦),且最大行駛
速率逾每小時四十五公里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
馬力小於一.三四馬力(電動機功率小於一千瓦),且最大行駛
速率在每小時四十五公里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K0040013&FLNO=6
第 6 條
慢車種類及名稱如下:
一、自行車:
(一)腳踏自行車。
(二)電動輔助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最
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
輪車輛。
(三)電動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每
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含電池)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輪
車輛。
二、三輪以上慢車:
(一)人力行駛車輛:指三輪客、貨車、手拉(推)貨車等。
(二)獸力行駛車輛:指牛車、馬車等。

以上報告完畢
反禁行機車●TMRA車友協會 ppt.cc/7JV3 ●TMRA社團 ppt.cc/fKP3Cx
所以有領過超速罰單的機車族
請拿出自己的超速罰單
向公路局證明
我們跨下的交通工具
絕對有能力應付法定的速限
不應把機車列入慢車管理
我讚成宜蘭間到花蓮甚至台東到屏東間開人車共乘火車
上次用過一次覺得不錯
機車可以托運,卡車可以上鐵皮,重機可以跟腳踏車方式,改個車箱一半放車一半坐人

真搞不懂,明明已有這樣安全的運輸方式,為何交通部不去推廣使用和去要求台鐵參考國外來改進運承方式?
可以去看看歐洲啊,甲乙兩地有馬路,有海底隧道可以到,但還是很多人選用汽機車卡車上貨輪
要有手段和誘因才會吸引人來使用
豬年...豬頭啊... wrote:
我讚成宜蘭間到花蓮甚...(恕刪)


台灣小...
距離近...開車不用多少時間...不需太費神...
時間也花的比坐火車短...
加上$$$的因素...

跟理盲講理~黑人問號!?
火車宜蘭到花蓮會比開車慢? 第一次聽到,確定嗎?

錢的問題我倒是認同,如果宜蘭花蓮間有辦法專開這種特殊的區間車,中途不停或只停二等站
整點開車,開車前報到,客滿就開車,費用也合理的話應該是會吸引一部份人轉搭,由其天氣很差的時候
政府官員老以自我想像力治國,看了就覺得無言又無力,一般機車已定速60km前進根本沒問題,
,這些官員大多數人都有留學的經驗,為什麼會發展出車種分流這種東西?甚至可以說是製造出
了許多無解的交通問題,看到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理事長的公文回覆,覺得真是大快人心,
只要官方無法提出科學理論及數據證明就應還給社會大眾行的自由!!
官員心理想:就是不爽給落後的交通工具用,給多少錢都一樣!

反正舊路還可以通!什麼有落石!?等砸死人再來說吧(到時再推給天災)!我還是一樣坐領高薪到退休,誰能奈我何!

herblee wrote:
其實, 安全回家的選...(恕刪)
這也是替代的方法
大客車,大貨車, 機車, 全都可以上鐵皮

之前台鐵也試辦過給一般民眾申請車載車的業務。
但以失敗收場。
why?不是民眾不喜歡。而是你看到相關規定,
還有上鐵皮的方法,最後再看到價格,
你真的寧願自己開車騎車。
台鐵怎麼做?
你要先跟台鐵申請,然後再指定時間把車開到
貨運站,把車交給台鐵人員。台鐵人員把你的
車如同軍車上鐵皮一般對待。乘客就去搭客車廂。
所以,車上每個人都要一張票,你的車也要付
託運的費用。
價錢不親民,作法也讓民種無法接受。
加上一列車只能載幾台,當然無法形成規模。
讓我們看看英法海底隧道的Le Shuttle是怎麼做的:
http://www.tts.tw/forum/viewtopic.php?t=5468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tunnel_Shuttle
orea2007 wrote:
之前台鐵也試辦過給一...(恕刪)


是啊! 英法海底隧道是走在海下方的隧道,所以用密閉車廂, 這很高級
以前寫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85124&p=171#23464869

蘇花段不需要那麼高級, 只要像瑞士,奧地利,的高山火車, 露天或有蓬頂的板車就可以了
人家的高山鐵路也是窄軌, 台鐵要照樣做很容易 , 為何故意弄得那麼麻煩, 不讓人搭乘, 不懂?
可能綁軍車做了30-40年, 積習難改了...
軍車也該改一改了, 如果照老方法,以前上個鐵皮要花上半天的時間, 兵貴神速,要如何支援前線.
用國外的方法, 10分鐘就全員登車完畢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85124&p=173#23601079
比較寫在此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85124&r=3&p=174#23705902

台鐵的汽車載運, 這完全不是企業經營的方法 ,還會讓人誤會,以為上鐵皮就是這樣不便.
http://service.tra.gov.tw/tw/CP/13596/minibus.aspx
台鐵就是用以前 部隊 軍車, 戰車上鐵皮的方式,車輛要五花大綁,上下月台耗時, 非常原始

德鐵 DB 瑞鐵SBB 奧鐵Oebb的運作影片(重貼如下) , 才是我們希望的方式 , 不是台鐵的方式

人家只要上鐵皮10分鐘+下鐵皮10 分鐘, 台鐵卻要1.5+1.5 =3小時
請看下面的對比影片,只要10分鐘
台鐵的方式
執行長上鐵皮.wmv
台灣的軍列車
德國 Autozug 上鐵皮
德國機車上鐵皮
德國火車載汽車之漢堡 Hamburg-Altona車站
瑞士的 汽車上鐵皮 -- Furka 隧道
DB Autozug Sylt Shuttle(德國國鐵上鐵皮之Sylt運輸車)

比較出不同了嗎? 差別在那裏 ? 在於運務沒有改進, 和缺乏專用車箱及汽車月台,及汽車/人員動線規劃

比較表 台鐵 德鐵 DB/瑞鐵SBB/奧鐵Oebb

預約訂位 要預約, 託運日前7-15日申請。 加掛寢台列車才需要遇約 , 通勤不必,排隊即可

班次 加掛於莒光號後方,無固定車班,把車當成貨物處理。 有固定班次,約1小時一班車,把車當成另一位乘客

運量 最多只有兩節運輸車箱,共6輛車 最多達29節車箱,每次可運60-110台以上的汽車。

登車方式 駕駛必須靠人工指揮,才能開上火車。 地上畫有槽線, 駕駛按照標線行駛, 就開上火車了

登車月台 乘客和車輛使用不同月台 乘客和車輛上下火車,是在同一個月台或隔壁月台。

載運車種 只有小客車 小客車, 大客車,大貨車,露營車,托車, 機車 都可以

上鐵皮報到時間 提前 1h30m 提前 10分鐘

車箱 單層,單節, 汽車無法跨車箱 多節,單層/雙層載運,汽車可跨車箱移動

票務 人工售票, 填寫託運單, 蓋章 德鐵可以刷卡買票, 機器取票登車

或是設有收費亭, 開車通過繳費
車輛固定 止輪器外加, 耗時 平板車上配備有止輪器,取下卡住車輪即可

或不用止輪器,只拉手煞車

下鐵皮地點 客車,貨車分開, 拉往不同月台, 兩地相差1公里

客車和貨車不分離,停靠在同一個月台
下鐵皮時間 1h30m 10分鐘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