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輪車?不要想太多了,戰術輪車不是用在高強度的作戰環境,不會去和戰車對抗,所以,什麼防雷、避彈的功能,沒有那個必要。以台灣的作戰環境來說,現在軍隊主打防衛作戰,也就是戰場很單純就會在台灣本地。而台灣哪個地方沒有柏油路啊?越野能力也沒有多大的需要。只要駕駛兵有足夠的越野知識,就符合作戰需要了,沒有必要去要求車子要有很強的越野能力。加上共軍貧乏的越洋作戰和登陸能力,如果戰術輪車真的要作戰,大多是在海邊面對登陸的輕裝步兵啦。如果登陸艦衝出來的是共軍的戰車,那要叫戰車去面對,不是叫戰術輪車去硬抗。所以囉,台灣的戰術輪車的重點在於戰場偵察的能力。但是,相信,沒有機會用到,因為外敵不會有能力在登陸後讓戰局進入我軍需要去戰場偵察的情況。 話雖如此,相當的能力也是要保留和演練。所以說囉,戰術輪車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機關槍了,大不了,加裝兩~四枚反彈車飛彈吧。不只是戰術輪車,舒適性的重要性在這幾年受到各國軍方的重視。俄製戰車在戰場上履戰履敗的一個主因,就是舒適性不佳,尤其是缺乏空調。以阿戰爭中,有不少阿拉伯國家的戰車兵是熱死在戰車裡的,不是被以軍打死的。最後,相信這些戰術輪車是沒有機會在戰場上使用的,應該只是一般使用,所以囉,空調當然重要啦。以台灣的環境來說,只要車子不會常故障,就是很好的戰術輪車了。
大家的看法,我只能尊重國軍要怎麼挑,隨便拉,大家繳的稅,我也沒能力管。台灣資源有限,要用民車改並非不行,但一些基本的設計、調教,不應忽略。起嘛,換成柴油引擎好嗎?國軍很可憐,陸戰隊用金吉星當無後砲車、國防部用小凹當行政用車(輕度越野能力)、輕戰術輪車贊助自己國家車廠,天經地義,但可用心點嗎? 加油阿。以下僅供參考一般戰術輪車(tactic vehicle ),泛指具備越野能力的軍用車輛,當然會在戰場野地跑。大概有幾個特點:1.不裝氣曩或具備關閉裝置,以免越野、跨越障礙時擊發。2.開放式駕駛艙,中控台各開關都有基本防水功能3.以柴油為動力,減低中彈起火的機率。其他就不多說了。國防部大手筆花48億,全面汰換新式的戰術吉普車,這款新式吉普車可涉水50公分,還可以跨過25公分的障礙物補圖:內裝部分,請參考:戰術輪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