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關於人孔蓋殺人這件事,大家討論一下~

hrsw wrote:
中山橋進城機車道 被...(恕刪)


只能說
歡迎來到台灣

wakashimazu wrote:
在下不才以前在台電幹...(恕刪)

難得遇到這行的專家上來回,中肯+1

很多年前,我家前面的道路因為河川整治計畫,作拓寬工程,
跟施工人員聊天,聽他們吐苦水,才曉得
原來包商只能拿到當初預算的一半左右,那另外一半的錢呢?
中間很多人分去了...
其實包商也是不得已,不給人黑,就沒辦法得標,賺很少總比餓死好吧...

也難怪很多工程會爆出偷工減料、施工不確實的事件,
只有一半的金額,你不偷料不打混不蒙騙,怎麼生存下去?

以上稍微離題了

人孔蓋真的很恐怖,不只是機車,我在山路開貨車轉彎時壓到突出路面鐵蓋的邊緣,差點失控翻車,
鄉下這邊有些路段真的很誇張,人孔蓋超過路面10公分以上都有,
短短幾十公尺的道路上就有三四個蓋子,內外車道,甚至雙黃線上都有,想閃都沒得閃!
(也許真的如大大所言,不得以的設計?)
真懷疑這樣的道路品質驗收也能過...還是一樣有提「前」申請就可以過?

打這篇時,附近的山路又在開挖,記得前不久才剛挖過,新鋪的柏油都還沒壓平咧="=
台北車多 而且工地也多 像是捷運...

讓機車跟遊覽車公車擠在依起 當然危險= =
wakashimazu wrote:
在下不才以前在台電幹過檢驗員跟設計員...(恕刪)

這就是臺灣政府採購法採最低標之惡
我公司是台電包商, 台電工程大多採最低標
若採最有利標或最好技術標, 工程品質才會提升
但是...圖利廠商這條掐死很多人...
Jason Chen @Taiwan
hrsw wrote:
為什麼不把人孔蓋的位置往快(內)車道移勒


會不會是因為為了讓在它要在發揮功用時方便呢
在快車道開蓋跟(機)慢車道開蓋差很多吧
汽機車靈活度/體積上的差異
個人覺得還是放在(機)慢車道上維修比較方便
雖然遇到實在很OOXX(我是機車族)
前提是要得做好(平) 避開危險(轉彎)區域

所以還是只能說
welcome come 2 Taiwan
這好像是臺灣的特色.像我上班的路上.不到二公里就有破百個.
台灣路上會這麼多人孔蓋的原因是
因為台灣沒有人行道

像我這邊(澳洲雪梨)
人孔蓋都是在人行道上
除了施工方便不影響車流外
更可以減少機車騎士滑倒的問題
而且
這邊的人孔蓋
大多是以鐵為底座
上面蓋一層水泥
防止有人踩到滑倒
不然就是做成粗糙的表面






馬路上只有這種小的↓


不過路面品質好不好勒
不好

因為是水泥路面
所以有接縫↓



有時接縫高低落差很大
騎車過去就很痛苦
管理員看我不爽,停權.....魔人人身攻擊,管理員:我沒看見XDDDD

wells130974 wrote:
台中的嶺東路這邊一堆人孔蓋
而且這邊左一個那邊右一個
根本就是讓人練習障礙賽用的


考駕照應該要來這裡考的

要先體驗目前的道路,才有拿駕照的資格
http://www.facebook.com/ChenShiXiongDi
wakashimazu wrote:
一.我覺得先期台灣的道路管線施工設計缺乏遠見.
應該設計共同管溝,整合起來會讓道路孔蓋有效減少, 像高鐵桃園站附近的新埔重劃區就是如此,有效減少路
面人孔蓋,施工也方便.但就會有什麼電力訊號干擾 或是容易失竊的問題.

二.另一個問題,就是施工人員的功夫不好.
我不是崇洋媚外,我去過日本生活一段時間,他們鋪的馬路真是誇張的平,新舊柏油路面間完全不會有高低差,另
外連孔蓋與路面不會有高低差,鋪完還不會有砂石或是殘餘濿美土在路面上,就算久壓也不會下陷,讓我留下深
刻的印象....(恕刪)


1. 完全認同
早期台灣規畫道路跟都市計畫時跟本沒做
所以才造成滿街人孔蓋
數都數不完
想到那做到那. 先做的先放人孔蓋
後來不夠了再挖就再放新的人孔蓋
就這樣一邊挖一邊加
搞到現在滿地人孔蓋

2. 完全不認同
我們台灣人做事就是隨隨便便
鋪的人隨便做
驗收的人也隨便驗收
不是做不到,而是願不願意去做
日本人做事態度認真要做就做到最好, 大家有目共睹
台灣絕對做的到. 只是做事心態不正確.
台北/ Steve Lee
設備組 wrote:
台灣路上會這麼多人孔蓋的原因是
因為台灣沒有人行道
(恕刪)


台灣有人行道,而且很多人行道上面也都有人孔蓋,有些人孔蓋還不小,不小心走路或是騎腳踏車還會滑倒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