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鈞鈞 wrote:恩, 不懂就別亂講...(恕刪) 先說聲抱歉,資料沒看全,友達去年第二季前是虧,到第三季轉虧為盈。但我想說的,和泰的eps是這兩間的幾倍?甚至不要說這兩間,比台積電還高,這是合理的?
易方達 wrote:豐田為了接棒計程車運將最愛的Wish以及商用車Innova兩款車,和泰推出Sienta應戰,想要用一款車吃下兩個區隔市場。但上市半年,每個月平均約1千1百多輛,遠不及當初規畫的6成。今年中即再推出限量特仕版,居然罕見的降價5萬元,企圖挽回頹勢。豐田在台灣成立的製造廠國瑞與和泰開了多次反省會,檢討這輛應晉升「神車」的Sienta,為何銷售不如預期,也拖累和泰在台灣市占率在今年累積至10月止跌破3成。 計程車怎麼敢用電動滑門?????萬一開門撞到機車生意還沒做就先賠錢了下一代如果改回普通門應該就會比較好銷了
這一版, 又再次的顯現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目光淺短的, 自私又自利.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以及汽車產業鏈的遷涉有多廣,台灣的汽車組裝廠都關掉, GDP要掉多少? 多少人直接間接失業, 有多少公司面臨倒閉或出走?算過嗎? 不必算啦......如果今天馬上來公投, 同意讓台灣的汽車產業, 在5年內從台灣消失, 我想, 一定過!! 高票通過!!
acom66 wrote:這一版, 又再次的...(恕刪) 那台灣的電子業都關掉呢?那台灣的服務業觀光業食品業甚至於紡織業?台灣在全球的影響力是靠台灣汽車工業?先別說電子業了,奧運選手穿的衣服大多出自台灣!政府是否輔導其成為世界品牌而非總是代工沒有人說要關掉,那麼賺錢的公司為何還要用進口關稅保護?那麼賺錢的產業為何不思考轉型強化戰鬥力?少了進口關稅保護後,他們還可以大賺錢成為國人驕傲,我們當然舉大姆指比讚的啦!「那麼賺錢」的企業還有時間還有許多空間可以改善甚至全球競爭!慢慢降低關稅保護讓他們思考是否把賺來的錢強化研發提高薪資吸引人才增加國際競爭力也讓國人有更多選擇!如果最後證明這些受到「數十年」保護的產業在失去保護後還是無法在全球發光發熱!那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台灣什麼天然資源都沒有,只能依靠優秀堅強的台灣人才在全球競爭如果台灣政府只想倚靠勞力密集的工廠來降低失業率,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至少是技術密集才可以創造高附加價值並提升薪資所得這些都是靠企業主投資競爭力與員工主動學習接受改變才可以成功而政府該做的只是適時輔導補助與該放手時放手小朋友總有一天得獨活在世界上
Seedless wrote:那台灣的電子業都關掉呢?那台灣的服務業觀光業食品業甚至於紡織業?...(恕刪) 繼續關, 都是高污染產業.火力發電廠, 關掉最好! 增加空氣污染.核能發電廠, 關吧, 萬一洩漏了一個, 整個台灣都毀了.中油中鋼, 更是高耗能高汙染, 關了對大家也沒影響.看看新加坡, 甚麼也沒有, 人家還是經濟強國, 遠遠的把台灣拋在後頭.所以沒有工業, 汽車產業, 電子產業都行, 台灣人也能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