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下班時間,不論是市區或是高速公路,都塞車塞到爆,很類似台灣過年過節時的景況,只是這裡每天上演。
2. 市區路況普遍良好(95%),幾乎可媲美台灣的國道五號高速公路,人孔蓋數量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一定舖得非常平坦,絕對不會有像台灣隨便舖上去,官員還解釋說隔幾天就被車壓平了的謬論出現。
3. 高速公路路況普遍不佳(95%),幾乎只能與台灣的產業道路相比,因為路網太多,政府沒錢修,所以幾乎都以水泥剛性路面拼舖,而非我們常見的柏油路。我剛開始開上高速公路,還以為自己車子爆胎了,車子劇烈震動不說,噪音也大得嚇人。
開車在上面的感覺.....說實話比拉利賽好不到哪去,劇烈的震動、方向操控不易、路面反光、高低落差、路上障礙物(爆開的輪胎、石頭、鐵條、雙人座沙發椅、幾乎每隔50~100公尺就會出現在路邊,甚至車道中間)。
基本上,從上述這3點來看,再比對台灣大多數反對開放重機上高快速道路的理由(路況、車流量...)來看,
在國外怎麼都變成不是問題的問題了...人家高速公路的行車環境可是比台灣差上一大截的啊。
他們的高速公路比台灣更加不適合機車行駛,但是人家有因此禁止機車上路嗎?
為何沒有?難道台灣真的就要如此的"國情不同"嗎?台灣人就這麼甘心被政府剝奪欺壓自己的天賦人權嗎?
台灣人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被貼上(可能違規、可能偷拐搶騙)的標籤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