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打破偏見---揭露機車遠比公車捷運環保的真相

Cloudy Shiau wrote:
對!原始報告我沒有看...(恕刪)


4-cy 不是四行程 是4汽缸

整篇文章有疑問的有兩大點
1. 汽油車油耗不知如何被列入計算
2. 公車使用率有差異
英文不太好 沒體力看那麼多其他網頁文章
這就煩請設備組大幫忙 @@
Hey~ Apple
sendoffy wrote:
問題出在很多在台北出...(恕刪)


你要如何解讀,我沒有意見

總之偏離市區要交通方便就是

請自備車輛

因為請看看自己拿的身份證,如果您能改變

由衷敬佩.

------------------------------------------------------------ 氣狂心不狂 斬人數百? 手持
安保兒 wrote:
我拉這句就好.......(恕刪)


抱歉唷 我的意思是:

機車現乘2位 所以不論如何最多兩位,且交通距離大部分受到限制(短途佳)

汽車乘客4~7位不等, 若可一次容納滿座的效益高(請先排除單人開車) 交通距離可達中長段

若捷運(分布夠多),公車若有周詳規劃,市區的機車應該只會變少,不會增多.

回到主題,

若強制汽車載得幾人才上路,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就是台灣,不是專制國家.

我強調的也只是若大眾運輸工具策劃,執行夠強

那大家何來騎機車上下班之罪...? (氣候變化,風險增加,空氣品質差等..)
------------------------------------------------------------ 氣狂心不狂 斬人數百? 手持
xdtg wrote:
4-cy 不是四行程...(恕刪)

感謝指正!
一直以為應該要有四行程和二行程的比較

這篇研究很多都依照另一篇研究的方法 Chester, 2009
不知道是否很多資料會沿用而沒交代

其實也不用太重視這篇研究
因為這篇研究並沒有被賦予甚麼揭發真相的使命
而且是利用模擬的方式去運算得到的結果
一定會和實際情形有差距
那這和樓主的精密計算差在哪?
差在建設性
當有清楚的所有細項條件及使用參數
當要修正就有依據
而且在模式中就可以瞭解不同細項的影響
所以我才覺得如果台灣有類似的研究那就很好

我對於樓主計算部份的疑問本來是無解的
機車實際消耗是很難估算的
就算有1000個人說我的機車很省油
但那是台灣所有機車其中的1000輛
如果大眾運輸是以較精準的實際消耗作為運算
機車找個35km/l來代替可以嗎?
我不能接受是因為我以研究的角度來看
更何況如果運算中有些數據的條件不夠詳細就會有很大的誤差
就像我在樓上提到的美國柴油公車的油耗
如果我省略「在尖峰時間」而不讓你知道(這也算一種取樣)
那你是不是也接受?
(「斷章取義」是媒體和政治常用的)

但我現在想起來這是「七嘴八舌區」
所以只需要用媒體聳動標題或是政治人物需求的標準來看
那樓主計算是夠的
因為就像現在我在做的事:打嘴砲,不需負責,更不具建設性
另外我不需要對美國的研究提出解釋
因為我只提供個研究結果供大家參考
我並沒有要推翻「樓主的打破偏見的精密計算」
所以接著請大家繼續努力討論
我去休息了



Cloudy Shiau wrote:
1.原始報告不是只有估算尖峰時間的公車消耗和排放
有尖峰時間、離峰時間和平均
四行程機車是以yamaha vmax (樓上有提到)


別的不說,光是拿vmax來比較,這報告就完全不適用於台灣的情況

vmax排氣量1700cc,台灣一千五百萬的機車排氣量是多少....?這台機車的排氣量已經高過很多汽車了,就算是在歪國這麼大排氣量的機車也算是少數,台灣有沒有超過50輛我都很懷疑,拿這種機車來討論台灣的交通現實,實在偏離很大

你固然可以一再強調你不用去解釋這研究的內容,但是在你要拿這份報告來討論台灣的交通狀況的時候你自己就要了解你自己要拿的資料的內容,不要人嘉獎A你拿B資料

再者你給的圖表中的公車排氣量的部分已經有特別著名是尖峰時刻的污染指數.....
看來小機車跟大眾運輸有得拼,但不至於差太多~
明明就是方便、快速、不是高污染的交通工具,怎麼被抹黑成萬惡不赦?
藉由排碳的角度去看,機車沒啥不好的,不然怎麼會是1600萬輛呢。

樓主數據在補足一下,應該是一篇專題或專刊喔
揮劍千魂滅 wrote:
抱歉唷 我的意思是:
機車現乘2位 所以不論如何最多兩位,且交通距離大部分受到限制(短途佳)
汽車乘客4~7位不等, 若可一次容納滿座的效益高(請先排除單人開車) 交通距離可達中長段
若捷運(分布夠多),公車若有周詳規劃,市區的機車應該只會變少,不會增多.
回到主題,
若強制汽車載得幾人才上路,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就是台灣,不是專制國家.
我強調的也只是若大眾運輸工具策劃,執行夠強
那大家何來騎機車上下班之罪...? (氣候變化,風險增加,空氣品質差等..))


這位兄台的說詞很沒有說服力

前面許多樓主已經點出了,你自己本身也寫出來了,大眾運輸只有在人同時間集中運用發揮高乘載的效果,這時才有其經濟及減輕能源消耗的價值,但是捷運只有在人口眾多分布集中的都市才會有這樣的規劃,現成的例子,高雄捷運年年虧損,減班或延長間隔時間都是大家看得到的,高雄人口不多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高雄面積比起台北要大的多,分布也比較鬆散,加上路也大條,要隨機去某個點,選擇高捷跟汽機車的人往往都會以汽機車為主,方便,迅速,加上不用在轉乘或走上2.3公里的路才能前往自己要去的目的,高捷賠錢是理所當然的事,把台北經驗複製過去,一樣啦,公車,就更慘了,賠更兇,一部公車上下學期間,乘載率都不過3成,君不見高雄都在砍線路整併,或者公車小型化,都在賠錢下勉力支撐,連高雄都如此,其他縣市要如何搞,不知何來若捷運(分布夠多),公車若有周詳規劃,市區的機車應該只會變少,不會增多這樣的結論,更何況非上下班期間,捷運發車間隔就算再降,500個座位能坐上100個就偷笑了,還不能停班,這些能源消耗又要大家忽略嗎

說明中既指機車行程受限制,又要排除汽車單人開車來比較,真的搞不懂,路上幾乎單人都是單人汽車,就算接送老婆小孩,也得單人開過去不是,卻要大家閉著眼睛不要看,塞車上的汽車一目望去都是趕上下班的短程運輸,卻要大家注重汽車的中長程功能,請問樓主上班都是每天北高這樣跑的嗎,中長程功能大部分的人只有在假日在老婆小孩、臨時長程、偏遠地區洽公才用的到拉,平日有上下班用到機會有多少,你我心知肚明

若強制汽車載得幾人才上路,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就是台灣,不是專制國家這真的是老梗了,你這說法跟昏庸的政府官員口頭禪"國情不同"有異曲同工之妙,國外先進國家,都市人口集中地區捷運及公車發達,看的到,你我都沒話說,這些先進國家為了讓都市清淨,也希望大家在都市使用大眾捷運,那些國家的配套是什麼,如果你有去了解的話,通常有幾種手段
1.開徵塞車稅,進城稅,用高稅提醒車主儘可能不要把車開進城。
2.高額停車費用,讓汽車車主減少道路占用時間。
3.購車需居住地自備車位,憑車位方可購車,以此減少汽車使用量
4.倡導無車日,每個月有一天不准任何車輛進城。
那些先進國家都在幹嘛,極盡諸般手段在殺汽車總量,跟中共這種極權國家剛好顛倒,更何況中共的禁摩政策也只有北京、上海這類等級的大都市,其他地區也沒這樣的做法

機車呢,這些先進國家既不扣你什麼塞車進城稅,停車免費,無車位限制,更沒有什麼限制上高速公路,還什麼快車道禁行機車這種莫名奇妙的規定,這只說明,機車在這些國家眼中,才是都市可被接受的交通工具

不知樓主認為如何....
重機喜好者
乙烯 wrote:
別的不說,光是拿vm...vmax排氣量1700cc,台灣一千五百萬的機車排氣量是多少....?這台機車的排氣量已經高過很多汽車了,就算是在歪國這麼大排氣量的機車也算是少數,台灣有沒有超過50輛我都很懷疑,拿這種機車來討論台灣的交通現實,實在偏離很大(恕刪)

v-max在台報價破百萬,不知台灣有幾台掛牌的??
就是那個光 wrote:
1.開徵塞車稅,進城稅,用高稅提醒車主儘可能不要把車開進城。
2.高額停車費用,讓汽車車主減少道路占用時間。
3.購車需居住地自備車位,憑車位方可購車,以此減少汽車使用量
4.倡導無車日,每個月有一天不准任何車輛進城。

人民:政府擾民、搶錢~~
政府:那還是不要做好了
結果:什麼都沒變
毛治國:『開車的人自以為很了不起,只要我上路,路就是我的,你們擋我的路就是不對,我最大!』
就是那個光 wrote:
這位兄台的說詞很沒有...(恕刪)

美日歐等國管制汽車
不去管機車
我覺得應該是車輛比差太多了
整個比例差太多了

台灣汽機車比1:2.1
中國汽機車比1:2
美國汽機車比1:0.029
日本汽機車比1:0.17
加拿大汽機車比1:0.027
德國汽機車比1:0.08
義大利汽機車比1:0.105
英國汽機車比1:0.039
法國汽機車比1:0.06
韓國汽機車比1:0.12
香港汽機車比1:0.08
新加坡汽機車比1:0.19
(上述資料換算自交通部網站提供之主要國家交通統計資料汽車登記數與機車登記數)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