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蘇花高速公路or蘇花替代道路??

eddy334246 wrote:
回你第一段之前我先總結幾句並回歸本篇討論蘇花高的重點:
顯然你根本搞不清楚蘇花高計畫就在亂扯一堆錯誤內容,
說蘇花高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就算了,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更顯示『你根本沒去了解過相關計畫』,
你要不要先把蘇花高路線及計畫內容看過再來講這種咖啡話?
順便請你指出蘇花高哪部分跟『北宜公路一樣有連續急彎或髮夾彎』而為 9彎18拐?

很好, 這句話很明白表示您的態度和高度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說的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為何會被您說成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您塑造一個不存在的 稻草人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 鞭打稻草人? 攻擊稻草人 ?
卻和herblee所說一點關係都沒有

eddy334246 wrote:
問題是花蓮跟台東有捷運嗎?

『載具轉換』和 您所說"花蓮跟台東有沒有捷運"? 有什麼關係 ? 根本完全無關
前提『載具轉換』和 您的結論"花東沒有捷運"?根本毫無邏輯關聯
這屬於不相干的謬誤(fallacies of relevance)或分散注意力的謬誤(fallacies of distraction紅鯡魚、煙霧彈)

台北市設"捷運" , 是因為超出了公車的運量
要設置何種系統,要看"運量",看需求, 不是看"政治現實環境"
公車系統的BRT的運量是5000人/小時, 一下子就要跳上運量是每小時6萬人以上的MRT嗎?
中間還有LRT, LRRT,中運量捷運系統(medium-capacity transit;MCT),這些5000人-2萬5千人次/小時的系統
採取何種載具是看"運量需求", 交通建設應該是 BUS →BRT→雙節公車→公車專用道→輕軌→捷運→和火車共用軌道 →雙層火車

這裏軸線運輸的路廊主要是 北迴鐵路 , 年運量由民國95年的300萬人次增加到 105年 700-800萬 人次。
單一車站 2019年 花蓮站 進出人數平均是 2萬7千3百9十4人 , 台北車站12萬2,241
日本山手線是每日運量 400 萬 , 每小時單方向可以輸送超過9.5萬人次的旅客?
慕尼黑S-Bahn日均運送旅客量達78萬人次,在工作日的旅客運送量更是超過80萬人次。
北迴線相差還很遠 ,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00的人 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對比 177台小汽車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
177台小汽車佔滿整個車道 , 動彈不得 → 傳統思維→ 不行,一定要蓋第二條路
但是, 在不變更原有路廊的情況下, 轉換載具為一台雙節公車 全部載走 →運輸問題就解決了
土建是最昂貴的投資 , 在不動土建的情況下, 只要更換"載具" , 這樣就能夠把這 200人載走了
為何要無限制的建下去 ?
為了蓋道路而蓋道路 , 而不是真得為了解決運輸問題

eddy334246 wrote:
我不反對大眾運輸的發展可以減少私用車輛的使用,
但是你扯台北市前是不是顯然犯了本位主義的行為?

您看不懂 『載具轉換』?
當舉例說明 台北市『載具轉換』, 以捷運 置換 原本軸線運輸的公車 , 您還是看不懂 ?
硬要說舉台北為例是 本位主義的行為?
這也沒辦法了

eddy334246 wrote:
你一直嘴『載具轉換』之前請搞清楚實際狀況跟問題點在哪裡可以嗎?
而且不管是台北市還是鐵路發展蓬勃的日本,
有了捷運、鐵路一樣也是有繼續新蓋道路(如台北市還要蓋淡北道路),
你扯載具轉換之前請問有先了解這些事情嗎?

早就說了您完全聽不進去
不是有了捷運、鐵路一這樣的運輸軸線 , 就不需要公車/汽機車/自行車 輻射出去組成路網 ??
從火車站 從捷運站如何到達上班地點? 上學 ? 回家? 都不必周邊的其它載具?
淡北道路那是因為沒有載具轉換 , 有渡輪 載汽車到對岸的八里嗎 ? 有P+R讓汽機車轉換捷運嗎 ?
"變換載具" 的核心精神是轉乘, 必需要有一個Park+Ride(P+R),非高乘載車輛(小汽車沒坐滿)就停在P+R外圍停車場,換乘大眾運輸,把人送進來就好,汽車不要進來塞車
例如荷蘭海牙Den Haag的這個P+R Hoornwijck 轉乘停車場
就在A4高速公路9號交流道 Rijswijk-Centrum旁邊
照片中電車玻璃外就是 電車站Laan van s Gravenmade (P+R Hoornwijck)及轉乘停車場


就是要把車留在郊區的停車場, 進入海牙市區的車變少了, 道路就空出來了!
沒有P+R , 就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蓋道路 , 不斷蓋下去 ?

eddy334246 wrote:
何況以現在台鐵北迴線的狀況,
你認為現階段能達到你所謂的『載具轉換』嗎?
要不然北花的交通為什麼一直常處在供需失調的狀況?

目前平日的運量是足夠的, 假日時才會發生買不到車票
台鐵票務有改善嗎? 有離峰時間差別票價減少,尖峰時間提高票價 ,以差別票價減低尖峰搭乘 ?
台鐵北迴線的現況就是換載具 !
換"載具" 已經證明了 ! 102年換成 普悠瑪號上路之後 , 年運量就增加了一倍
北迴線容量瓶頸發生於南澳-漢本之間的避讓 , 因待避損失許多時間, 如果有連續幾班快車通過, 區間車就無法靠站, 因此, 避免七堵軌道「塞車」/改良宜蘭線車站軌道提供待避,讓快車能超車/ 北迴線貨運列車讓道/花東線雙軌化, 就能增加運量 。

eddy334246 wrote:
至於你拿德國那套說載具不同而實際占用的道路面積不同根本只是片面理解,
那否則請問澎湖沒高速公路且汽車較台灣本島少,
https://news.tvbs.com.tw/life/1356802
結果一樣可以靠出租機車塞爆市區你怎麼不講?

早就講了 ,人進來就好,汽機車不要擠進來塞車
道路空間有限 , 設計本來就有上限 , 所有的道路都沒有辦法 負荷超出容量的車流

eddy334246 wrote:
你以為腳踏車或機車體積而占用道路面積就真的小嗎?
而且蘇花改開通後亦讓北花客運重新進駐,
你以為開設高速公路就只是純粹只讓私有車輛上路嗎?
根本之道還是怎麼去限制跟減少私人載具而你可知這才是重點嗎?
利用不蓋高速公路來達到『載具轉換』顯然犯了倒果為因及片面思考的問題。

運用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 Straw man fallacy
攻擊一個不存在的稻草人 ?
道路有軸線做為主力運輸 , 也有輻射出去的 支線
機車絕對不是軸線運輸 , 共享機車是由車站Hub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

軸線當然是高運量高承載 , 低運量載具 是輻射出去
再講一遍 , 是地形 破碎帶 , 限制了蓋 高速公路 , 無法成為運輸軸線

eddy334246 wrote:
更何況你自己都說『大巴一直進來』,
請問大巴就一定是你所謂的私人載具嗎?
如果今天變成不是大巴進來而換成更多的小客車進來那豈不是更跳腳?
難道這不叫你所謂的『載具轉換』嗎?
你提這個是沒有把限制觀光客進入跟限制私有車輛進入的差異性搞清楚罷了。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邏輯誤謬

大巴 是軸線運輸 , 要停靠在市區外的轉運站 , 大巴擠進 市區小巷做 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就錯了
無關私人 或 公用載具
因為是團客 , 大巴直接開進運輸支線的觀光景點 , 就會出現問題
很多舊城區完全禁車, 必須步行進去

『大巴一直進來』是在說像Hallstatt這種小鎮, 只有民宿 ,沒有大型旅館 , 觀光客不會住在這裏,大巴只是一車車載進來,塞爆了道路 ,停幾個小時就拉走了,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 根本無法細細品味 , 有品質嗎 ??
『大巴一直進來』是說 將原本開往大型的物流轉運中心Hub的雙節貨運聯結車開到了地方營業站 。

eddy334246 wrote:
何況你自己都說如英法渡輪也可以載1059輛小客車輛過去,
雖然確實達到了中途路段讓小客車跑來跑去浪費汽油之目的,

繼續 紅鯡魚、煙霧彈 、稻草人 ?
國與國之間的航線, 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航線 ,是軸線 , 是渡輪載著車在移動, 被載的車沒動
不知道海上如何讓汽車跑來跑去浪費汽油 ???

eddy334246 wrote:
但實際上也只是達到『表面上載具轉換』的功能,
因為仍是一樣把私有車輛載送到其他公路或其他地方而變成挖東牆補西牆,
例如把A的公路空間移轉至B的空間罷了,
就像前往花蓮而開在蘇花公路上有一萬台小客車,
然後拿了其中一千輛改從海路運往花蓮,
但最後這「一萬台」仍會在花蓮會合及在花蓮地區的道路跑且仍是使用『私人載具』,

這個說法的錯誤是以為蘇花是停車場 ? 裝滿1萬輛? 而不知道車輛是流動的, 道路是通過後換後面的車通行, 以四度空間的時間差錯開 , 去輪流使用道路 。
流量是每車道每小時通過1200車。 兩個車道 2400車 , 分4個小時通過就能流動 。
蘇花改分為蘇澳-東澳段、南澳-和平段及和中-大清水段,全長38.8公里,有8座隧道(24.6公里)、13座橋梁(8.6公里)、平面道路(5.6公里)。
每台車長5m , 每公里擠200台車就擠滿1km , 就是保險桿頂保險桿 , 蘇花改有些隧道只有1個車道 , 38.8km當停車場只能擠滿7760台車, 而且是動彈不得 , 必須前方有車距才開得動
如果是兩個車道 , 38.8km是每台車只分到7.7m , 扣去5m車長, 車距2.7m? 車速5km? 同樣是塞住不動 。

車距多少? 如果要 100km行駛 ? 每公里只能有16台車, 保持50m車距 , 每小時每車道通過1600車。分5個小時通過
這是一種分流 ,您不知道嗎 ?
分流不是只有二度空間, 在平面另開一條路
分流不是只有三度空間 , 在上方加蓋高架道路
分流還有四度空間 , 以不同時間輪流通過來錯開 , 所以不會塞住

1萬台車分散在整個花蓮 ,不會塞車, 不是集中在蘇花改單一車道上

eddy334246 wrote:
請問沒從根本來源去減少這些都要去花蓮的私有載具是哪門子的載具轉換?
『載具轉換』的前提你自己都說是要把私有車輛換成大眾運輸,
你舉車船同行之例也不過只是搞塞花蓮地區或蘇花公路的差別而做半套罷了,
你沒有把這些私有載具到目的地後換成大眾運輸請問是哪來實質意義的載具轉換?
要談『載具轉換』前請先搞清楚是不只是除中途路段,
連目的地方面是不是也會用到私人載具也是要跟著考慮的好嘛。

提倡載具轉換之前請搞清楚是不是弄不好而只是換東西塞而已,
何況這些遊客就算你限制他們不利用私人載具進入,
換成其他方式也是一樣塞爆,
要搞清楚『控管觀光客進入』跟『控管私人載具進入』因狀況有時候可為兩回事。

說很多遍了,人流不等於車流, 一再混淆不知所云
軸線運輸容量大 , 輻射出去的支線分散到不同點 , 容量變小, 怎麼會相同 ???
在整個路網hub-and-spoke system軸輻式系統當中 , .
以貨運公司為例,設置有大型的物流轉運中心(HUB),spoke轉運貨物去各地營業站,您誤將各地營業站當成轉運中心? 以為都一樣? 以為到達Hub的量=分散spoke輻射出去的量? 然後推論出貨物當然擠爆的結論?
物流是貨物送來送去 , 不是控管物流車 , 是轉換不同容量的物流車

又例如新加坡航空以母港新加坡樟宜機場為轉運中心Hub 樞紐機場, 飛其它亞洲機場使用小飛機 。新加坡和歐洲另一個Hub 樞紐機場法蘭克福之間為運輸軸線 , 載具使用Airbus 380 大飛機 , 到達後再由歐洲的Hub 轉乘飛小飛機A320分散到各歐洲機場 。
有多少流量使用 該容量的載具
容量和空間 轉換的問題 ? 在下火車下船的港站, 也有共享機車/汽車 , 這不是私人載具 ! 是如何轉移說成 私人載具 ? 完全不知所云
物流是不讓貨物擠爆各地營業站 ? 不是管控 物流車 進入 ?
不是火車直接開到家, 是在火車站下火車,改搭共享機車回家
花蓮和台北是Hub,之間是軸線 , 使用渡輪為載具,車裝在渡輪上不動, 再由花蓮 spoke ,分散到各個景點 ,車才成為載具 。

您繼續誤解 ? 恐怕 說再多也無用了

eddy334246 wrote:
https://reurl.cc/6yj0nV
那是人家知道『因地制宜』而了解車子進去根本不適合而非不能幹,
不然看實景要搞硬幹橋路不是不行而是沒意義(我也不支持),
但問題花東跟威尼斯一樣是水都嗎?
花東居民有像威尼斯一樣出門都得要坐船進出嗎?
何況這些遊客就算你限制他們不利用私人載具進入,
換成其他方式也是一樣塞爆威尼斯而已,
還是重複那句控管遊客進入跟控管私人載具進入有時因狀況可是兩回事,
也就是既然塞人或塞車你都嫌,
那請問你到底是要針對及處理哪一個?

人家知道『因地制宜』而了解車子進去根本不適合而非不能幹,?
Venice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淺灘上。主城區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由許多個小島、水道、橋樑連成一體,完全以舟相通, 自羅馬帝國時期至今都沒有車 。
根本不存在什麼 了解車子進去根本不適合而非不能幹 ???

軸線海上航道 (渡輪) 不是 支線 花蓮縣市內(渡輪)
載具轉換不是 一定為私人
私人載具共乘坐滿也能高承載
控管遊客進入跟控管私人載具進入本來就是兩回事,完全看不懂在說什麼

eddy334246 wrote:
更何況回歸本文重點,
我『明明都舉出設計速率等資料』了,
況且蘇花高根本不會這樣設計狂做曲線大繞山等設計,
你還跳針扯蘇花高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及還要九彎十八拐,
對於鐵路及海運方案就提出雙標且過度美化且有錯誤的內容
從你這充滿偏見、忽略客觀事實與錯誤的內容而能合理推論來說,
推斷你一昧抵制高速公路或公路確實不太合宜,
而該要說是你根本就抵制東部要有高速公路或公路,
不然我都舉出一堆實際資料打臉你對於蘇花高的錯誤說法,
結果你還是一直講蘇花高會九彎十八拐,
可見不只是單單的誤解而是胡扯。

繼續 打一個不存在,您自己創造的稻草人 ?
以上皆非 herblee 所說
您繼續攻擊自己所創造的稻草人 ? 您攻擊自己 ?

公路設計速率 ? 受到 公路寬度(不同車道位置也會影響)、道路線形(包括不同平曲線或縱曲線)、超高 、視距 、等等影響
這個計劃被廢止是沒通過環評
蘇花高環評歷經9年,所有規劃都是在921地震前完成的,直到97年4月25日環評大會決議退回交通部後,這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並未重新評估921後地質的改變。
蘇花高速公路、北宜鐵路改善等在多項評估中對環境都顯示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經水源區穿越數量及長度、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生態敏感區的關係、隧道湧水、文化資產衝擊、二氧化碳排放量、汙染排放量等。
蘇花沿線所屬的大南澳片岩,因為受到多期的變質與變形作用,充滿了不規則的褶皺,想要在這裡開挖隧道是工程的一大挑戰。除了地質複雜不規則之外,湧水是隧道施工的另一個問題。蘇花改穿越山勢陡峭的中央山脈,猶如穿越龐大的地下水庫,從蘇花公路沿線不斷湧出的水脈就可以看出,這裡地下水層的高度遠高於路面。
蘇花公路蘇澳至崇德間邊坡地質,可分為土壤性質之邊坡與岩石邊坡兩種地質,並以和平地區為分界點。和平以北至蘇澳之間,大約85%屬於土壤性質之邊坡。和平以南至崇德間,90%左右為大理石片岩性質之邊坡,邊坡之岩石屬於軟岩性質,以及部份岩石風化作用或因造山排擠所產生的。通常軟弱岩石岩體具有膠結不良、破碎、孔隙率高之特性,容易受自然現象之影響,使其強度快速弱化(陳川池,2004)。

之前的雪山隧道 挖了 15年 , 貫穿雪山山脈北翼,最大覆蓋層高達750公尺,沿途通過六條主要區域斷層、頻繁之剪裂帶及大量高壓地下湧水,地層複雜多變。一開始TBM就碰到四稜砂岩層很多稜角的石頭,主要是以石灰岩為為主,強度 1200∼2785kg/cm2,裡面的石英含量是82%,莫氏硬度是6-7(鋼筋為5.5), TBM完全挖不動 , 被困達10次。
民國86年12月15日,雪山隧道發生了最大的災變,西行線挖斷了萬年水脈,大量湧水以每秒300公升的速度湧出,價值10億元的TBM完全被埋住。第二天土石抽坍已漸穩定,但湧水量仍然驚人,最大時每秒高達750公升,只要20分鐘就可以灌滿一個標準游泳池。
西口湧水 是挖斷了完全屬於八千至兩萬年的深層「古地下水」

1999年鐵路局進行北迴鐵路改善計畫,開挖從永樂通往東澳的新永春隧道時,曾遭遇每分鐘80噸舉世隧道工程最高的水壓。基於北迴鐵路的經驗,公路總局將蘇花改東澳隧道,規劃在新永春隧道的東側。以避開兩邊的斷層密集帶與湧水帶。地質學者認為,在地質資料還不充分的情況下,隧道技術是否可行,還有疑問。

eddy334246 wrote:
可見沒人沒生意之後連帶居民也沒生計了,
你還要單方面認為要搞到完全沒人潮就一定是好觀光嗎?
請搞清楚『過與不及』的道理,
我認同人潮多到爆滿是問題,
但不代表弄到門口羅雀就是正常的狀況,
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搞低密度人數觀光的。

爾愛其羊 , 我愛其禮
人類只是土地的過客
人類對土地做過了什麼 ?
影響都會留給子孫

eddy334246 wrote:
先生你在哈囉講咖啡話嗎?
用國道基金建設的高速公路還達不到標準而『請問國工局(高公局)會幹這蠢事嗎』?
從這幾句話看得出來你的內容欠缺基本常識、外行、偏見及錯誤百出,
另外國5經過山區有搞九彎十八拐嗎?
國5沒有達到高速公路等級嗎?
被環團說換了名字的蘇花改都沒九彎十八拐甚至還比照高快速道路預留標準去做,
既然要做國道高速公路當然就不會搞這樣的設計,
不然你是否要解釋蘇花高哪方面跟北宜公路一樣有『連續急彎』這9彎18拐設計?
你講這些話是可見你把當初規劃的國工局(高公局)講的一無是處,
從此可見『你根本都沒了解過蘇花高計畫』才會講出如此沒基本常識的話。
你不覺得你這樣回答的內容顯得你讓人啼笑皆非嗎?
可見你連整個國5計畫(蘇花高也在國5計畫內)完全搞不清楚在那江西話連連,
何況你連雪隧及國五有做排水系統做因應都不知道。
https://transport-curation.nat.gov.tw/museum-no5/Publish2_5.html

雪隧目前還在湧水, 一直在補強璧體您不知道嗎 ?

您繼續 打一個不存在,您自己創造的稻草人 ?
以上皆非 herblee 所說
您繼續攻擊自己所創造的稻草人 ?

eddy334246 wrote:
再說一次,請問路線跟蘇花高類似的蘇花改有你說的如同北宜公路有九彎十八拐嗎?
也請問現在雪隧有感受到立即性的土壓跟水壓問題嗎(而且都用十多年了)?
更別說跟蘇花改相鄰的北迴鐵路隧道,
人家用了幾十年都沒你講的事後維護要一直對抗土壓及水壓,
如舊北迴的舊觀音及谷風隧道在利用協助施作蘇花改谷風觀音隧道時仍完好無缺,
別忘了這兩座隧道可是用了四十年左右,
蘇花改東澳隧道完成後還因此弄出東岳湧泉這新的景點去處理湧水,
你是當人家做工程完全吃素還是鐵公路可以搞不一樣?

自己看


蘇花高環評沒有通過 , 才推動「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蘇花替」), 再改為蘇花公路改善方案(蘇花改),
沒有人敢保證 再挖的新隧道 會不會有雪隧相同的問題

eddy334246 wrote:
我也從來沒聽說蘇花高有你講的要搞成九彎十八拐的事情,
何況還在講海運跟鐵路轉移話題?
你的這類的內容一堆根本充滿誤解及曲解,
提過的北迴線客貨運擁擠的問題還有台鐵長年狀況連連你就裝死不正視,
海運的問題也都講了天候等其他問題,
請問你是很喜歡在冬季浪高4~5公尺的狀況坐船不怕暈跟不怕出事是不是?
你敢坐不代表別人跟你一樣,
甚至船公司要不要開都是疑問。

何況人家宜花東可不是威尼斯或是英吉利海峽,
不一樣的地形障礙不要混為一談,
從之前的言論我認為你根本不懂什麼叫作『因地制宜』。

您繼續 追打一個不存在,您自己創造的稻草人 ?
以上皆非 herblee 所說
您繼續攻擊自己所創造的稻草人 ?

這已經不是理性說明一個問題
已經沒有必要為您所創造, 不存在的稻草人再多費唇舌了
大耳lin

herblee被打臉就拿一堆無關的資料跳針真是笑死,說謊不打草稿就說別人汙衊你還真像是做賊的喊抓賊,看你拿德鐵出來講就是笑話。

2024-04-16 23:07
從你的回應內容代表你的程度、水準與態度,
更顯示你繼續轉移話題兼跳針而避重就輕,
簡單幾句話直接破題啦!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既然不是高速公路還能叫蘇花『高速公路』嗎?
既然非高速公路那當時國工局(高公局)發包準備動工是用『蘇花高速公路』的名義幹什麼?
你是當國工局(高公局)會犯下這種『名實不符』的蠢事嗎?
還是把當時通過的可行性研究評估無視嗎?
請問你是多沒常識講這種啼笑皆非的內容?
你講這種話難道不覺得就是代表你沒常識嗎?
更何況你也沒指出來『蘇花高哪個部分有九彎十八拐』!
講不過別人就只會扯別人只會攻擊稻草人有的沒的,
先生你要牽拖、推責任是要讓大家知道你硬拗的很難看嗎?

herblee wrote:
很好, 這句話很明白表示您的態度和高度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說的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什麼我說的?你還在跳針嗎?
你都打出並且在再重複一次『9萬18拐』這幾個字
你是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而看不懂還是又繼續牽拖胡扯嗎?
我說你沒常識也是『基於你的內容』讓我對你合理的評價及事實陳述罷了。

還有蘇花高的規劃路線有像北宜公路圖片中紅圈處這樣的彎道嗎?

如果不是的話請問這哪來的有『9彎18拐』?
你是來搞笑而不知道什麼叫做『9彎18拐』嗎?
從此推論說你沒常識確實是非常合理且你的確有講『9彎18拐』
連路線設計與蘇花高類似的蘇花改都沒蓋成這樣而你是講什麼江西話?


herblee wrote:
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為何會被您說成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您塑造一個不存在的 稻草人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 鞭打稻草人? 攻擊稻草人 ?
卻和herblee所說一點關係都沒有(恕刪)


你又繼續玩文字遊戲兼跳針胡扯了,
蘇花『高』這個『高』字意思指為『高速公路』
既然你認為蘇花『高』是『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就當然不可叫蘇花『高』,
但那為何當初準備發包動工時還用蘇花『高速公路』計畫的名義實行?
這種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你居然不懂,
連『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你卻不清楚而當然要說你沒常識,
否則你要不要舉例我國哪條高速公路是只有高速公路之名而沒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
你要不要把我國的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看過再來嘴砲胡扯?
連這個簡單邏輯你都不懂還敢不承認你講這種話顯得沒常識嗎?
還是你當國工局(高公局)唬爛大家蓋一條徒具高速公路之名但非高速公路的道路嗎?
你在這膨風不提佐證是哪可能證明咬定當時官方通過的可行性研究會達不到標準?

如果你要反駁且證明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最起碼請你把蘇花高計畫路線圖丟出來並且指出哪裡有『9萬18拐』
而不是『在那邊嘴砲說會9彎18拐』但你卻連張圖也丟不出來證明
何況『也千萬不要跟我說你搜尋不到資料』之類的來牽拖。

而且你自己都明確打出來蘇花高是要『繞著山走9彎18拐』
請問你自己是不認識字而不知道你打過的內容嗎?
也請你舉證出來蘇花高哪個部分會9彎18拐
還有哪些部分會達不到高速公路的線型與標準
你自己不舉證出來而『你還牽拖說跟你沒關係』,
你這種說話不算話的態度還敢好意思說別人攻擊稻草人?
又還是你看不懂或忘記你自己曾經打過的內容嗎?

如果你不解釋說明蘇花高哪個部分及路線會九彎十八拐
綜上而論說你是沒常識、胡扯、硬拗是非常合理的評論推斷
因為你連蘇花高相關資料都舉不出來,
你要扯道路線型跟曲率也好歹把佐證資料跟哪邊達不到提出來
可見你根本連計畫內容與相關常識都沒有而只會嘴砲。

何況就算現在蘇花高沒有蓋但也是有當時的計畫內容與相關資料
你這些資料都拿不出來,還好意思在那邊撇清關係嗎?
而且既然國工局(高公局)當年都要動工及都有提出計畫出來
能否達標豈是由連計畫相關資料都拿不出來的你在這鍵盤嘴砲說了算嗎
你既然說達不到標準就請提相關資料證據佐證出來而『不是你嘴巴說了算』
更請不要你連相關資料都拿不出來而在那邊嘴砲牽拖及轉移話題!

herblee wrote:

『載具轉換』和 您所說"花蓮跟台東有沒有捷運"? 有什麼關係 ? 根本完全無關
前提『載具轉換』和 您的結論"花東沒有捷運"?根本毫無邏輯關聯
這屬於不相干的謬誤(fallacies of relevance)或分散注意力的謬誤(fallacies of distraction紅鯡魚、煙霧彈)

台北市設"捷運" , 是因為超出了公車的運量
要設置何種系統,要看"運量",看需求, 不是看"政治現實環境"
公車系統的BRT的運量是5000人/小時, 一下子就要跳上運量是每小時6萬人以上的MRT嗎?...(恕刪)


這部分你提的資料是不錯啦,
但請問跟蘇花高主題有直接相關嗎?
你扯一堆載具轉換結果還是偏離主題,
然後落落長一堆而只是一直流於過度強調載具轉換而模糊焦點,
而且既然要談載具轉換-你講的那些花東有嗎?
你怪我之前是不是也在講你自己?
更何況『你都自己承認完全無關了』是還在跳針什麼啦?
難道你准你自己亂扯而不准別人反駁嗎?
足見你根本自以為是到極點!
你的說法才是紅鯡魚及煙霧彈!


herblee wrote:
這裏軸線運輸的路廊主要是 北迴鐵路 , 年運量由民國95年的300萬人次增加到 105年 700-800萬 人次。
單一車站 2019年 花蓮站 進出人數平均是 2萬7千3百9十4人 , 台北車站12萬2,241
日本山手線是每日運量 400 萬 , 每小時單方向可以輸送超過9.5萬人次的旅客?
慕尼黑S-Bahn日均運送旅客量達78萬人次,在工作日的旅客運送量更是超過80萬人次。
北迴線相差還很遠 ,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沒錯啊,
但現在台鐵的狀況還有目前台鐵整體車輛的型態方面實際問題在前面都提到過,
你在這邊高談闊論國外的例子時,
是不是還沒搞清楚現實的問題?
還是你只是紙上談兵然後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先套用了再說?
你這心態跟『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有什麼差異?

herblee wrote:
200的人 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對比 177台小汽車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
177台小汽車佔滿整個車道 , 動彈不得 → 傳統思維→ 不行,一定要蓋第二條路
但是, 在不變更原有路廊的情況下, 轉換載具為一台雙節公車 全部載走 →運輸問題就解決了
土建是最昂貴的投資 , 在不動土建的情況下, 只要更換"載具" , 這樣就能夠把這 200人載走了
為何要無限制的建下去 ?
為了蓋道路而蓋道路 , 而不是真得為了解決運輸問題


所以日本等其他大眾運輸發達的國家,
一樣也是繼續蓋道路與高速公路,
那照你的邏輯他們不也是真的要解決運輸問題嗎?
何況你只單方面談載具卻沒提到管制就拿這種過度理想化的說法,
可見你就是沒理解清楚而在亂套用!

而且你自己都提到大巴一直進來的問題,
卻沒相關不管是哪種車輛,
只要沒有做管制不論是什麼車都一定會佔用道路面積,
你只是看表面卻沒看懂其深層的意義,
更別說你還支持共享機車當支線輻射,
可是你是忘記共享車輛一多卻沒管制而也是一樣佔用道路面積嗎?
小琉球及澎湖馬公被出租機車塞爆的事情你又無視了。

herblee wrote:
您看不懂 『載具轉換』?
當舉例說明 台北市『載具轉換』, 以捷運 置換 原本軸線運輸的公車 , 您還是看不懂 ?
硬要說舉台北為例是 本位主義的行為?
這也沒辦法了


你對東西部的交通與地理方面做『自助餐式的解釋』也確實是你在搞本位主義啊,
我不是看不懂且也沒完全否定你的說法,
但是你說法是『過度理想化』且沒想過什麼叫作『因地制宜』,
你講那麼多結果實際套用方面都只是流於形式空談。

herblee wrote:
早就說了您完全聽不進去
不是有了捷運、鐵路一這樣的運輸軸線 , 就不需要公車/汽機車/自行車 輻射出去組成路網 ??
從火車站 從捷運站如何到達上班地點? 上學 ? 回家? 都不必周邊的其它載具?
淡北道路那是因為沒有載具轉換 , 有渡輪 載汽車到對岸的八里嗎 ? 有P+R讓汽機車轉換捷運嗎 ?
"變換載具" 的核心精神是轉乘, 必需要有一個Park+Ride(P+R),非高乘載車輛(小汽車沒坐滿)就停在P+R外圍停車場,換乘大眾運輸,把人送進來就好,汽車不要進來塞車
例如荷蘭海牙Den Haag的這個P+R Hoornwijck 轉乘停車場
就在A4高速公路9號交流道 Rijswijk-Centrum旁邊
照片中電車玻璃外就是 電車站Laan van s Gravenmade (P+R Hoornwijck)及轉乘停車場

就是要把車留在郊區的停車場, 進入海牙市區的車變少了, 道路就空出來了!
沒有P+R , 就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蓋道路 , 不斷蓋下去 ?


我講的你也一樣聽不進去啊,
而且你舉的英法渡輪可以上小客車的事情一樣也是把小客車送過去,
而且像花東不僅沒捷運及輕軌,
光靠狀況不穩定的公車你是要怎麼實踐你所謂的『載具轉換』,
這根本性的問題點你沒先處理是要一直提倡什麼?
既然你都嫌蓋道路不ok卻又提不出相關方案,
還不是一樣要『馬兒好卻又要讓馬兒不吃草』。
然後只會在其他地方一昧推共享車輛卻又裝死無視共享車輛的問題,
國外也有研究共享車輛造成交通壅塞的問題你也裝死。
https://technews.tw/2019/05/14/uber-and-lyft-san-francisco-traffic-jam/

herblee wrote:
目前平日的運量是足夠的, 假日時才會發生買不到車票
台鐵票務有改善嗎? 有離峰時間差別票價減少,尖峰時間提高票價 ,以差別票價減低尖峰搭乘 ?
台鐵北迴線的現況就是換載具 !
換"載具" 已經證明了 ! 102年換成 普悠瑪號上路之後 , 年運量就增加了一倍
北迴線容量瓶頸發生於南澳-漢本之間的避讓 , 因待避損失許多時間, 如果有連續幾班快車通過, 區間車就無法靠站, 因此, 避免七堵軌道「塞車」/改良宜蘭線車站軌道提供待避,讓快車能超車/ 北迴線貨運列車讓道/花東線雙軌化, 就能增加運量 。


那是因為陸客沒了加上疫情才讓平日好買,
而且也不是每個平日都好買,
更何況前面都提到台鐵都還有其他問題是要繼續無視?
提升票價可以啊,
但問題以前面提過之現在台鐵的狀況你是覺得很容易達成唷?
如果台鐵現在能達成的話就不會被酸只會賣便當了。

還有你說台鐵102年換了普悠瑪之後年運量增加一倍
問題我查了台鐵102年的年報

台鐵101年客運總計是220,296,656
台鐵102年客運總計是227,287,488
從台鐵官方資料數據資料來看哪來是你聲稱的增加1倍?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adr/about-public-info-3?&activePage=2
更何況你這資料出處到底打哪來的?
你確定你沒有找錯資料嗎?
還是你數學不好連基本算數都不會?
請不要在這邊讓大家看你在『膨風』好嗎?

何況你自己都知道北迴線容量的瓶頸了,
問題不是每班貨車都能順利待避讓道不拖延時間,
你是搞不清楚這區間的待避空間能不能如你所言實際上做到唷?
能做到的話請問台鐵還會有這問題嗎?
再加上其他各層級種及幹線/支線列車一起擠然後搞待避,
這種狀況下造成損失的時間依然是無解好嘛,
且這存在北迴線的問題就算光只搞花東線雙軌化也是改善有限(因北迴線的問題仍未解決),
更別說宜蘭線也要弄,
塞也不只有塞七堵軌道而已,
甚至把北迴舊線要不要重新利用變成貨運第三軌也都得列入考慮,
講這麼多也牽扯到台鐵的路線問題是連動的,
這層問題處理完也都還有七堵-南港東西幹線擁擠問題連帶要處理。

另外普悠瑪及太魯閣這類傾斜式列車的車廂及座位數比PP自強或DMU自強少,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799917
加上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賣有限制票數的站票,
無形中反而流失更多座位你知道嗎?
不然台鐵幹嘛這幾年重新再買新的12節自強號?

因此綜上所述在台鐵目前有諸多問題要處理的狀況下,
一昧只是再去期待台鐵改善根本緩不濟急,
況且要讓台鐵明顯增運量可不是這麼簡單的(還有司機人數方面等問題也要搞),
難道你不知道你懂、獨眼龍懂及大家都懂嗎?


herblee wrote:
早就講了 ,人進來就好,汽機車不要擠進來塞車
道路空間有限 , 設計本來就有上限 , 所有的道路都沒有辦法 負荷超出容量的車流


你說不要騎汽機車擠進來塞車卻又另外在其他地方提到推共享車輛進入,
你是不是又開始吃自助餐了?
你是忘記共享車輛未管制好一樣也是會造成塞車等問題嗎?
何況就算你不蓋高速公路而讓這些車輛進來,
最後還不是一樣大家租用汽機車或共享車輛繼續塞而淪為挖東牆補西牆,
更何況蓋高速公路為什麼一定就完全代表讓更多車子進來?
你是不知道從源頭管制最重要嗎?
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因噎廢食且搞錯重點,
重點是同樣的這方式為什麼西部不先比照辦理而只先要求東部?
難道西部就沒這個問題而只會一昧要求東部嗎?

herblee wrote:
運用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 Straw man fallacy
攻擊一個不存在的稻草人 ?
道路有軸線做為主力運輸 , 也有輻射出去的 支線
機車絕對不是軸線運輸 , 共享機車是由車站Hub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

軸線當然是高運量高承載 , 低運量載具 是輻射出去
再講一遍 , 是地形 破碎帶 , 限制了蓋 高速公路 , 無法成為運輸軸線


你的論點本來就有很多錯誤,
光是你談共享車輛的應用上錯誤的理解才是證明你才是Red Herring!
你也扯一堆實際上過度理想的東西而不懂得『因地制宜』,
連西部做不到的事情而你就只會要求東部,
而且照你說的共享機車一堆難保不會像澎湖光靠出租機車就塞爆馬公市區之事?
你覺得共享機車跟共享汽車進入城區的數量是不用管制嗎?
像是Youbike塞爆淡水老街的事情你是裝作沒看見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Dx5XHYYUs
從你的內容來說可見你根本沒注意到共享車輛也要管制的問題。

另外我前面都提到過並且提出資料過了,
台灣西部甚至國外一樣也有一堆在破碎帶與斷層帶蓋高快速公路的例子,
你在那邊扯限制果然是挑自助餐兼沒常識,
你Red Herring跟放煙霧彈才是駕輕就熟。

herblee wrote: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邏輯誤謬

大巴 是軸線運輸 , 要停靠在市區外的轉運站 , 大巴擠進 市區小巷做 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就錯了
無關私人 或 公用載具
因為是團客 , 大巴直接開進運輸支線的觀光景點 , 就會出現問題
很多舊城區完全禁車, 必須步行進去

『大巴一直進來』是在說像Hallstatt這種小鎮, 只有民宿 ,沒有大型旅館 , 觀光客不會住在這裏,大巴只是一車車載進來,塞爆了道路 ,停幾個小時就拉走了,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 根本無法細細品味 , 有品質嗎 ??
『大巴一直進來』是說 將原本開往大型的物流轉運中心Hub的雙節貨運聯結車開到了地方營業站 。


你一直扯Red Herring、煙霧彈、打稻草人只是顯示你的跳針跟你的程度、水準與態度,
更顯示你繼續轉移話題兼跳針而避重就輕,
簡單幾句話直接破題啦!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既然不是高速公路還能叫蘇花『高速公路』嗎?
既然非高速公路那當時國工局(高公局)發包準備動工是用『蘇花高速公路』的名義幹什麼?
你是當國工局(高公局)會犯下這種『名實不符』的蠢事嗎?
還是把當時通過的可行性研究評估無視嗎?
請問你是多沒常識講這種啼笑皆非的內容?
你講這種話難道不覺得就是代表你沒常識嗎?
更何況你也沒指出來『蘇花高哪個部分有九彎十八拐』!
講不過別人就只會扯別人只會攻擊稻草人有的沒的,
先生你要牽拖、推責任是要讓大家知道你硬拗的很難看嗎?
稻草人也是你自己搞出來的!

herblee wrote:
很好, 這句話很明白表示您的態度和高度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說的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什麼我說的?你還在跳針嗎?
你都打出並且在再重複一次『9萬18拐』這幾個字
你是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而看不懂還是又繼續牽拖胡扯嗎?
我說你沒常識也是『基於你的內容』讓我對你合理的評價及事實陳述罷了。

還有蘇花高的規劃路線有像北宜公路圖片中紅圈處這樣的彎道嗎?

如果不是的話請問這哪來的有『9彎18拐』?
你是來搞笑而不知道什麼叫做『9彎18拐』嗎?
從此推論說你沒常識確實是非常合理且你的確有講『9彎18拐』
連路線設計與蘇花高類似的蘇花改都沒蓋成這樣而你是講什麼江西話?


herblee wrote:
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為何會被您說成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您塑造一個不存在的 稻草人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 ? 鞭打稻草人? 攻擊稻草人 ?
卻和herblee所說一點關係都沒有(恕刪)


你又繼續玩文字遊戲兼跳針胡扯了,
稻草人從頭到尾都是你編出來的,
蘇花『高』這個『高』字意思指為『高速公路』
既然你認為蘇花『高』是『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就當然不可叫蘇花『高』,
但那為何當初準備發包動工時還用蘇花『高速公路』計畫的名義實行?
這種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你居然不懂,
連『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你卻不清楚而當然要說你沒常識,
否則你要不要舉例我國哪條高速公路是只有高速公路之名而沒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
你要不要把我國的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看過再來嘴砲胡扯?
連這個簡單邏輯你都不懂還敢不承認你講這種話顯得沒常識嗎?
還是你當國工局(高公局)唬爛大家蓋一條徒具高速公路之名但非高速公路的道路嗎?
你在這膨風不提佐證是哪可能證明咬定當時官方通過的可行性研究會達不到標準?

如果你要反駁且證明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最起碼請你把蘇花高計畫路線圖丟出來並且指出哪裡有『9萬18拐』
而不是『在那邊嘴砲說會9彎18拐』但你卻連張圖也丟不出來證明
何況『也千萬不要跟我說你搜尋不到資料』之類的來牽拖。

而且你自己都明確打出來蘇花高是要『繞著山走9彎18拐』
請問你自己是不認識字而不知道你打過的內容嗎?
也請你舉證出來蘇花高哪個部分會9彎18拐
還有哪些部分會達不到高速公路的線型與標準
你自己不舉證出來而『你還牽拖說跟你沒關係』,
你這種說話不算話的態度還敢好意思說別人攻擊稻草人?
又還是你看不懂或忘記你自己曾經打過的內容嗎?
可見這是你國文閱讀能力的問題而非攻擊稻草人!

如果你不解釋說明蘇花高哪個部分及路線會九彎十八拐
綜上而論說你是沒常識、胡扯、硬拗是非常合理的評論推斷
因為你連蘇花高相關資料都舉不出來,
你要扯道路線型跟曲率也好歹把佐證資料跟哪邊達不到提出來
可見你根本連計畫內容與相關常識都沒有而只會嘴砲。

何況就算現在蘇花高沒有蓋但也是有當時的計畫內容與相關資料
你這些資料都拿不出來,還好意思在那邊撇清關係嗎?
而且既然國工局(高公局)當年都要動工及都有提出計畫出來
能否達標豈是由連計畫相關資料都拿不出來的你在這鍵盤嘴砲說了算嗎
你既然說達不到標準就請提相關資料證據佐證出來而『不是你嘴巴說了算』
更請不要你連相關資料都拿不出來而在那邊嘴砲牽拖及轉移話題!

herblee wrote:

『載具轉換』和 您所說"花蓮跟台東有沒有捷運"? 有什麼關係 ? 根本完全無關
前提『載具轉換』和 您的結論"花東沒有捷運"?根本毫無邏輯關聯
這屬於不相干的謬誤(fallacies of relevance)或分散注意力的謬誤(fallacies of distraction紅鯡魚、煙霧彈)

台北市設"捷運" , 是因為超出了公車的運量
要設置何種系統,要看"運量",看需求, 不是看"政治現實環境"
公車系統的BRT的運量是5000人/小時, 一下子就要跳上運量是每小時6萬人以上的MRT嗎?...(恕刪)


這部分你提的資料是不錯啦,
但請問跟蘇花高主題有直接相關嗎?
你扯一堆載具轉換結果還是偏離主題,
然後落落長一堆而只是一直流於過度強調載具轉換而模糊焦點,
而且既然要談載具轉換-你講的那些花東有嗎?
你怪我之前是不是也在講你自己?
更何況『你都自己承認完全無關了』是還在跳針什麼啦?
難道你准你自己亂扯而不准別人反駁嗎?
足見你根本自以為是到極點!
你的說法才是紅鯡魚及煙霧彈!


herblee wrote:
這裏軸線運輸的路廊主要是 北迴鐵路 , 年運量由民國95年的300萬人次增加到 105年 700-800萬 人次。
單一車站 2019年 花蓮站 進出人數平均是 2萬7千3百9十4人 , 台北車站12萬2,241
日本山手線是每日運量 400 萬 , 每小時單方向可以輸送超過9.5萬人次的旅客?
慕尼黑S-Bahn日均運送旅客量達78萬人次,在工作日的旅客運送量更是超過80萬人次。
北迴線相差還很遠 ,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沒錯啊,
但現在台鐵的狀況還有目前台鐵整體車輛的型態方面實際問題在前面都提到過,
你在這邊高談闊論國外的例子時,
是不是還沒搞清楚現實的問題?
還是你只是紙上談兵然後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先套用了再說?
你這心態跟『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有什麼差異?

herblee wrote:
200的人 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對比 177台小汽車佔用多少道路面積 ?
177台小汽車佔滿整個車道 , 動彈不得 → 傳統思維→ 不行,一定要蓋第二條路
但是, 在不變更原有路廊的情況下, 轉換載具為一台雙節公車 全部載走 →運輸問題就解決了
土建是最昂貴的投資 , 在不動土建的情況下, 只要更換"載具" , 這樣就能夠把這 200人載走了
為何要無限制的建下去 ?
為了蓋道路而蓋道路 , 而不是真得為了解決運輸問題


所以日本等其他大眾運輸發達的國家,
一樣也是繼續蓋道路與高速公路,
那照你的邏輯他們不也是真的要解決運輸問題嗎?
何況你只單方面談載具卻沒提到管制就拿這種過度理想化的說法,
可見你就是沒理解清楚而在亂套用!

而且你自己都提到大巴一直進來的問題,
卻沒相關不管是哪種車輛,
只要沒有做管制不論是什麼車都一定會佔用道路面積,
你只是看表面卻沒看懂其深層的意義,
更別說你還支持共享機車當支線輻射,
可是你是忘記共享車輛一多卻沒管制而也是一樣佔用道路面積嗎?
小琉球及澎湖馬公被出租機車塞爆的事情你又無視了。

herblee wrote:
您看不懂 『載具轉換』?
當舉例說明 台北市『載具轉換』, 以捷運 置換 原本軸線運輸的公車 , 您還是看不懂 ?
硬要說舉台北為例是 本位主義的行為?
這也沒辦法了


你對東西部的交通與地理方面做『自助餐式的解釋』也確實是你在搞本位主義啊,
我不是看不懂且也沒完全否定你的說法,
但是你說法是『過度理想化』且沒想過什麼叫作『因地制宜』,
你講那麼多結果實際套用方面都只是流於形式空談。

herblee wrote:
早就說了您完全聽不進去
不是有了捷運、鐵路一這樣的運輸軸線 , 就不需要公車/汽機車/自行車 輻射出去組成路網 ??
從火車站 從捷運站如何到達上班地點? 上學 ? 回家? 都不必周邊的其它載具?
淡北道路那是因為沒有載具轉換 , 有渡輪 載汽車到對岸的八里嗎 ? 有P+R讓汽機車轉換捷運嗎 ?
"變換載具" 的核心精神是轉乘, 必需要有一個Park+Ride(P+R),非高乘載車輛(小汽車沒坐滿)就停在P+R外圍停車場,換乘大眾運輸,把人送進來就好,汽車不要進來塞車
例如荷蘭海牙Den Haag的這個P+R Hoornwijck 轉乘停車場
就在A4高速公路9號交流道 Rijswijk-Centrum旁邊
照片中電車玻璃外就是 電車站Laan van s Gravenmade (P+R Hoornwijck)及轉乘停車場

就是要把車留在郊區的停車場, 進入海牙市區的車變少了, 道路就空出來了!
沒有P+R , 就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蓋道路 , 不斷蓋下去 ?


我講的你也一樣聽不進去啊,
而且你舉的英法渡輪可以上小客車的事情一樣也是把小客車送過去,
而且像花東不僅沒捷運及輕軌,
光靠狀況不穩定的公車你是要怎麼實踐你所謂的『載具轉換』,
這根本性的問題點你沒先處理是要一直提倡什麼?
既然你都嫌蓋道路不ok卻又提不出相關方案,
還不是一樣要『馬兒好卻又要讓馬兒不吃草』。
然後只會在其他地方一昧推共享車輛卻又裝死無視共享車輛的問題。

herblee wrote:
目前平日的運量是足夠的, 假日時才會發生買不到車票
台鐵票務有改善嗎? 有離峰時間差別票價減少,尖峰時間提高票價 ,以差別票價減低尖峰搭乘 ?
台鐵北迴線的現況就是換載具 !
換"載具" 已經證明了 ! 102年換成 普悠瑪號上路之後 , 年運量就增加了一倍
北迴線容量瓶頸發生於南澳-漢本之間的避讓 , 因待避損失許多時間, 如果有連續幾班快車通過, 區間車就無法靠站, 因此, 避免七堵軌道「塞車」/改良宜蘭線車站軌道提供待避,讓快車能超車/ 北迴線貨運列車讓道/花東線雙軌化, 就能增加運量 。


那是因為陸客沒了加上疫情才讓平日好買,
而且也不是每個平日都好買,
更何況前面都提到台鐵都還有其他問題是要繼續無視?
提升票價可以啊,
但問題以前面提過之現在台鐵的狀況你是覺得很容易達成唷?
如果台鐵現在能達成的話就不會被酸只會賣便當了。

還有你說台鐵102年換了普悠瑪之後年運量增加一倍
問題我查了台鐵102年的年報

台鐵101年客運總計是220,296,656
台鐵102年客運總計是227,287,488
從台鐵官方資料數據資料來看哪來是你聲稱的增加1倍?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adr/about-public-info-3?&activePage=2
更何況你這資料出處到底打哪來的?
你確定你沒有找錯資料嗎?
還是你數學不好連基本算數都不會?
請不要在這邊讓大家看你在『膨風』好嗎?

何況你自己都知道北迴線容量的瓶頸了,
問題不是每班貨車都能順利待避讓道不拖延時間,
你是搞不清楚這區間的待避空間能不能如你所言實際上做到唷?
能做到的話請問台鐵還會有這問題嗎?
再加上其他各層級種及幹線/支線列車一起擠然後搞待避,
這種狀況下造成損失的時間依然是無解好嘛,
且這存在北迴線的問題就算光只搞花東線雙軌化也是改善有限(因北迴線的問題仍未解決),
更別說宜蘭線也要弄,
塞也不只有塞七堵軌道而已,
甚至把北迴舊線要不要重新利用變成貨運第三軌也都得列入考慮,
講這麼多也牽扯到台鐵的路線問題是連動的,
這層問題處理完也都還有七堵-南港東西幹線擁擠問題連帶要處理。

另外普悠瑪及太魯閣這類傾斜式列車的車廂及座位數比PP自強或DMU自強少,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799917
加上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賣有限制票數的站票,
無形中反而流失更多座位你知道嗎?
不然台鐵幹嘛這幾年重新再買新的12節自強號?

因此綜上所述在台鐵目前有諸多問題要處理的狀況下,
一昧只是再去期待台鐵改善根本緩不濟急,
況且要讓台鐵明顯增運量可不是這麼簡單的(還有司機人數方面等問題也要搞),
難道你不知道你懂、獨眼龍懂及大家都懂嗎?


herblee wrote:
早就講了 ,人進來就好,汽機車不要擠進來塞車
道路空間有限 , 設計本來就有上限 , 所有的道路都沒有辦法 負荷超出容量的車流


你說不要騎汽機車擠進來塞車卻又另外在其他地方提到推共享車輛進入,
你是不是又開始吃自助餐了?
你是忘記共享車輛未管制好一樣也是會造成塞車等問題嗎?
何況就算你不蓋高速公路而讓這些車輛進來,
最後還不是一樣大家租用汽機車或共享車輛繼續塞而淪為挖東牆補西牆,
更何況蓋高速公路為什麼一定就完全代表讓更多車子進來?
你是不知道從源頭管制最重要嗎?
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因噎廢食且搞錯重點,
重點是同樣的這方式為什麼西部不先比照辦理而只先要求東部?
難道西部就沒這個問題而只會一昧要求東部嗎?

herblee wrote:
運用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 Straw man fallacy
攻擊一個不存在的稻草人 ?
道路有軸線做為主力運輸 , 也有輻射出去的 支線
機車絕對不是軸線運輸 , 共享機車是由車站Hub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

軸線當然是高運量高承載 , 低運量載具 是輻射出去
再講一遍 , 是地形 破碎帶 , 限制了蓋 高速公路 , 無法成為運輸軸線


你的論點本來就有很多錯誤,
光是你談共享車輛的應用上錯誤的理解才是證明你才是Red Herring!
你也扯一堆實際上過度理想的東西而不懂得『因地制宜』,
連西部做不到的事情而你就只會要求東部,
而且照你說的共享機車一堆難保不會像澎湖光靠出租機車就塞爆馬公市區之事?
你覺得共享機車跟共享汽車進入城區的數量是不用管制嗎?
像是Youbike塞爆淡水老街的事情你是裝作沒看見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Dx5XHYYUs
從你的內容來說可見你根本沒注意到共享車輛也要管制的問題。

另外我前面都提到過並且提出資料過了,
台灣西部甚至國外一樣也有一堆在破碎帶與斷層帶蓋高快速公路的例子,
你在那邊扯限制果然是挑自助餐兼沒常識,
你Red Herring跟放煙霧彈才是駕輕就熟。

herblee wrote: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邏輯誤謬

大巴 是軸線運輸 , 要停靠在市區外的轉運站 , 大巴擠進 市區小巷做 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就錯了
無關私人 或 公用載具
因為是團客 , 大巴直接開進運輸支線的觀光景點 , 就會出現問題
很多舊城區完全禁車, 必須步行進去

『大巴一直進來』是在說像Hallstatt這種小鎮, 只有民宿 ,沒有大型旅館 , 觀光客不會住在這裏,大巴只是一車車載進來,塞爆了道路 ,停幾個小時就拉走了,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 根本無法細細品味 , 有品質嗎 ??
『大巴一直進來』是說 將原本開往大型的物流轉運中心Hub的雙節貨運聯結車開到了地方營業站 。


你一直扯Red Herring、煙霧彈、打稻草人只是顯示你的跳針跟混淆視聽而已,
你的講法只是證明該小鎮無法提供足夠的住宿讓觀光客留下來過夜而已,
既然觀光客無法住宿那當然就是當天走人啦,
不然你是要觀光客住哪裡?
居然還牽拖是大巴開進去讓旅客只是走馬看花,
而且就算舊城區禁車必須步行進去,
外圍是不是也一樣塞一堆車且塞在中途路程的道路?
講難聽一點你的思考邏輯一樣跳脫不了『挖東牆補西牆』罷了,
你才是陷入思考上的迷思及謬誤。
更何況你講大巴一車車載進來是代表沒有管做好管制措施,
同樣的共享機車或汽車沒有管制而放進去裡面不也一樣嗎?
而且這些大巴如果照你所言換成機車或汽車不也是一樣塞爆兼走馬看花嗎?
你扯這麼多但卻沒搞清楚這簡單的邏輯且還無視重點繼續跳針,
順便小琉球的例子你也要不要看一下?
https://igotojapan.com/entry/7086845

herblee wrote:
繼續 紅鯡魚、煙霧彈 、稻草人 ?
國與國之間的航線, 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航線 ,是軸線 , 是渡輪載著車在移動, 被載的車沒動
不知道海上如何讓汽車跑來跑去浪費汽油 ???


還在跳針扯紅鯡魚、煙霧彈 、稻草人唷?
果然是說你自己在混淆視聽!
國與國的航線又怎樣?
還不是一樣叫做交通移動,
更何況下船到到目的地後車子還不是一樣到了目的地在跑?
結果還是一樣把私人載具丟到別的地方跑罷了。
更別說既然現在你要扯這是國與國的航線,
那請問蘇澳-花蓮之藍色公路是『國與國』的航線嗎?
還是你認為『花蓮國』就是獨立國家?
可見你在解釋與套用上繼續吃自助餐。

herblee wrote:
這個說法的錯誤是以為蘇花是停車場 ? 裝滿1萬輛? 而不知道車輛是流動的, 道路是通過後換後面的車通行, 以四度空間的時間差錯開 , 去輪流使用道路 。
流量是每車道每小時通過1200車。 兩個車道 2400車 , 分4個小時通過就能流動 。
蘇花改分為蘇澳-東澳段、南澳-和平段及和中-大清水段,全長38.8公里,有8座隧道(24.6公里)、13座橋梁(8.6公里)、平面道路(5.6公里)。
每台車長5m , 每公里擠200台車就擠滿1km , 就是保險桿頂保險桿 , 蘇花改有些隧道只有1個車道 , 38.8km當停車場只能擠滿7760台車, 而且是動彈不得 , 必須前方有車距才開得動
如果是兩個車道 , 38.8km是每台車只分到7.7m , 扣去5m車長, 車距2.7m? 車速5km? 同樣是塞住不動 。

車距多少? 如果要 100km行駛 ? 每公里只能有16台車, 保持50m車距 , 每小時每車道通過1600車。分5個小時通過
這是一種分流
,您不知道嗎 ?
分流不是只有二度空間, 在平面另開一條路
分流不是只有三度空間 , 在上方加蓋高架道路
分流還有四度空間 , 以不同時間輪流通過來錯開 , 所以不會塞住

1萬台車分散在整個花蓮 ,不會塞車, 不是集中在蘇花改單一車道上


所以你的鍵盤分流理論就是事實上證明就是塞出來的且變成停車場啊,
請問你應該沒活在平行時空吧?
之前新聞資料說蘇花改單日單向車流量破萬、每小時破千還塞車是假新聞嗎?
而且人家的狀況還是所謂的『五個小時』塞出來的,
你說好的『不會塞住』及『分流』呢?
根本沒有你講的『完全不會塞住』且『沒錯開』之情況,
可見你用的圖示說明根本就是套用錯誤,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86854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64215248634.html#news-article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10010188.aspx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4930
而且你是不知蘇花改在塞的時候其實花蓮其他地方也有塞嗎?
先生你在看圖編故事也麻煩編的好一點可以嗎?
你這張的圖片可是從你篇原封不動搞過來的,
https://pse.is/3dl9k3
結果你常常用這張圖加油添醋並提出了你理解錯誤的內容,
可見你根本不懂如何理解與應用理論

你在那篇說容納更多車反而更不容塞車
但是你在上面其他篇又說不要讓車進來
先生你是不知道『容納更多車等於弄進更多車』嗎?
照你的說法容納更多車反而證明了『更造成塞車』,
你是每次下結論的時候都只會挑自助餐然後『看圖編故事』嗎?
無怪你只會紙上談兵

加上你說台鐵年運量多一倍都能唬爛出來而被我打臉了。
何況你自己都說車輛會流動而不認為蘇花是停車場,
那前面還一直質疑道路建設跟容量又是吃自助餐了嗎?
不要上車進來卻又支持容納更多車,
簡直是自相矛盾自打臉,
難怪內容錯誤一堆然後繼續胡扯。


herblee wrote:
說很多遍了,人流不等於車流, 一再混淆不知所云
軸線運輸容量大 , 輻射出去的支線分散到不同點 , 容量變小, 怎麼會相同 ???
在整個路網hub-and-spoke system軸輻式系統當中 , .
以貨運公司為例,設置有大型的物流轉運中心(HUB),spoke轉運貨物去各地營業站,您誤將各地營業站當成轉運中心? 以為都一樣? 以為到達Hub的量=分散spoke輻射出去的量? 然後推論出貨物當然擠爆的結論?
物流是貨物送來送去 , 不是控管物流車 , 是轉換不同容量的物流車


所以你把觀光客塞爆小鎮及威尼斯等事也拿出來講,
果然又是搞雙標,
一邊唾棄人潮太多卻又一邊認為人進來就好,
你自己搞雙標及也是把人潮與車潮混在一起講還好意思說別人,
你都提過道路容量有限但還在別的地方說可以容納更多車卻又怎麼回事?
難怪現在又開始扯貨運物流轉移話題了。

herblee wrote:
又例如新加坡航空以母港新加坡樟宜機場為轉運中心Hub 樞紐機場, 飛其它亞洲機場使用小飛機 。新加坡和歐洲另一個Hub 樞紐機場法蘭克福之間為運輸軸線 , 載具使用Airbus 380 大飛機 , 到達後再由歐洲的Hub 轉乘飛小飛機A320分散到各歐洲機場 。
有多少流量使用 該容量的載具
容量和空間 轉換的問題 ? 在下火車下船的港站, 也有共享機車/汽車 , 這不是私人載具 ! 是如何轉移說成 私人載具 ? 完全不知所云
物流是不讓貨物擠爆各地營業站 ? 不是管控 物流車 進入 ?
不是火車直接開到家, 是在火車站下火車,改搭共享機車回家
花蓮和台北是Hub,之間是軸線 , 使用渡輪為載具,車裝在渡輪上不動, 再由花蓮 spoke ,分散到各個景點 ,車才成為載具 。

您繼續誤解 ? 恐怕 說再多也無用了


誤解什麼?你才是在那邊陷入誤解及迷思!
高速公路開到花蓮一樣也可以在花蓮市搞轉運啊,
蘇花海運先天問題就不夠穩定了哪來作為適合的轉運?
好歹你也舉台東富岡-綠島/蘭嶼之類的起碼還比較說得通,
況且你扯這個完全偏離本篇討論要不要蓋蘇花高及蘇花替的主軸。
何況請問像澎湖的出租機車也是不是共享機車類似的概念?
你是不知道共享車輛管理及配套沒弄好就是亂象嗎?
弄不好的共線車輛講難聽一點就像披著大眾運輸外皮的私有載具罷了。
共享機車或共享汽車如果不管制進入市區是不是也造成一樣的問題?
結果一樣也可以如同前面談過出租機車塞爆馬公市區及小琉球的事你就裝死嗎?
Youbike塞爆淡水老街的問題你就無視嗎?
加上如果每個人都照你說的方式都搭共享機車回家,
我看每個人家旁還有街道上都被停滿共享機車且也一樣塞爆道路!
你是沒搞清楚這部分的基本邏輯問題嗎?
況且台灣島內的海運的成本等問題已經講了N次,
你還要繼續無視而轉移話題我也是認了。


herblee wrote:
人家知道『因地制宜』而了解車子進去根本不適合而非不能幹,?
Venice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淺灘上。主城區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由許多個小島、水道、橋樑連成一體,完全以舟相通, 自羅馬帝國時期至今都沒有車 。

軸線海上航道 (渡輪) 不是 支線 花蓮縣市內(渡輪)
載具轉換不是 一定為私人
私人載具共乘坐滿也能高承載
控管遊客進入跟控管私人載具進入本來就是兩回事,完全看不懂在說什麼


我也完全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之前在那邊唾棄私人載具然後又改口說私人載具也能共乘共滿,
然後共享車輛一樣會造成的塞車等其他問題你就裝死不回應,
先生你的標準是跟白海豚一樣會轉彎嗎?
而且你一直舉國外的例子卻又什麼都不考慮就要求台灣要無縫接軌直接套用,
台灣島內海運的問題你也是裝死不正視,
可見你根本不懂什麼叫做『因地制宜』。
而且你讓這些共享車輛不管制進入市區而不也是一樣塞嗎?
就像出租機車塞爆馬公市區還有小琉球一樣。
可見你根本就沒搞清楚狀況在那邊亂扯一堆。

herblee wrote:
繼續 打一個不存在,您自己創造的稻草人 ?
以上皆非 herblee 所說
您繼續攻擊自己所創造的稻草人 ? 您攻擊自己 ?

公路設計速率 ? 受到 公路寬度(不同車道位置也會影響)、道路線形(包括不同平曲線或縱曲線)、超高 、視距 、等等影響


那請問蘇花高是哪個區間或路段的『線型、寬度、曲率』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
你只會嘴砲說達不到標準卻提不出資料指出哪邊達不到標準
甚至還胡扯說會9彎18拐
可見你根本連計畫資料都沒看!
對於我質疑你的問題重點你選擇裝死跳針並無視,
難怪你只會一直扯稻草人混淆視聽。

herblee wrote:
這個計劃被廢止是沒通過環評
蘇花高環評歷經9年,所有規劃都是在921地震前完成的,直到97年4月25日環評大會決議退回交通部後,這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並未重新評估921後地質的改變。
蘇花高速公路、北宜鐵路改善等在多項評估中對環境都顯示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經水源區穿越數量及長度、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生態敏感區的關係、隧道湧水、文化資產衝擊、二氧化碳排放量、汙染排放量等。

蘇花高速公路、北宜鐵路改善等在多項評估中對環境都顯示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經水源區穿越數量及長度、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生態敏感區的關係、隧道湧水、文化資產衝擊、二氧化碳排放量、汙染排放量等。
蘇花沿線所屬的大南澳片岩,因為受到多期的變質與變形作用,充滿了不規則的褶皺,想要在這裡開挖隧道是工程的一大挑戰。除了地質複雜不規則之外,湧水是隧道施工的另一個問題。蘇花改穿越山勢陡峭的中央山脈,猶如穿越龐大的地下水庫,從蘇花公路沿線不斷湧出的水脈就可以看出,這裡地下水層的高度遠高於路面。

蘇花公路蘇澳至崇德間邊坡地質,可分為土壤性質之邊坡與岩石邊坡兩種地質,並以和平地區為分界點。和平以北至蘇澳之間,大約85%屬於土壤性質之邊坡。和平以南至崇德間,90%左右為大理石片岩性質之邊坡,邊坡之岩石屬於軟岩性質,以及部份岩石風化作用或因造山排擠所產生的。通常軟弱岩石岩體具有膠結不良、破碎、孔隙率高之特性,容易受自然現象之影響,使其強度快速弱化(陳川池,2004)。



你是搞笑且拿到資料不會查、不會看而作錯誤解釋嗎?
難怪講不過別人就開始跳針。
蘇花高最初可是在2000年有通過環評的並且在2003年準備動工的,
沒通過環評請問哪來可以2003年發包準備動工?
這連小朋友的知道的邏輯你還不懂嗎?
不然2003年發包還用國道基金支付準備動工是假的嗎?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1170027.aspx
http://query.ey.gov.tw/legisWeb/webQuery.aspx?currec=144&dunit_id=300000000&funid=lgresult&ses=6&srltype=1&subnm=%E4%BA%A4%E9%80%9A%E9%83%A8&sys=630&term=5&totrec=154&unit_id=315000000
你這篇內容說的『蘇花高環評歷經9年』並沒有講蘇花高從沒通過環評好嘛,
那是『原本通過的環評到期未動工所以要重新環評』,
蘇花高沒通過的環評就是這個新的環評,
且當年過環評時沒動工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非環評沒過!
更何況西部八卦山隧道、北迴鐵路新永春隧道也是921前就動工,
那請問怎麼不順便做一下評估地震造成的地質改變?
一樣也是挑自助餐嗎?

herblee wrote:
之前的雪山隧道 挖了 15年 , 貫穿雪山山脈北翼,最大覆蓋層高達750公尺,沿途通過六條主要區域斷層、頻繁之剪裂帶及大量高壓地下湧水,地層複雜多變。一開始TBM就碰到四稜砂岩層很多稜角的石頭,主要是以石灰岩為為主,強度 1200∼2785kg/cm2,裡面的石英含量是82%,莫氏硬度是6-7(鋼筋為5.5), TBM完全挖不動 , 被困達10次。
民國86年12月15日,雪山隧道發生了最大的災變,西行線挖斷了萬年水脈,大量湧水以每秒300公升的速度湧出,價值10億元的TBM完全被埋住。第二天土石抽坍已漸穩定,但湧水量仍然驚人,最大時每秒高達750公升,只要20分鐘就可以灌滿一個標準游泳池。
西口湧水 是挖斷了完全屬於八千至兩萬年的深層「古地下水」

1999年鐵路局進行北迴鐵路改善計畫,開挖從永樂通往東澳的新永春隧道時,曾遭遇每分鐘80噸舉世隧道工程最高的水壓。基於北迴鐵路的經驗,公路總局將蘇花改東澳隧道,規劃在新永春隧道的東側。以避開兩邊的斷層密集帶與湧水帶。地質學者認為,在地質資料還不充分的情況下,隧道技術是否可行,還有疑問。


嗯,然後呢?
請問『蘇花改東澳隧道沒蓋成』嗎?
相鄰的『新永春隧道沒蓋成』嗎?
挖蘇花改及北迴鐵路的隧道時候有挖到跟雪隧一樣的四稜砂岩嗎?
現在這兩個隧道目前可是完工使用中呢(其中一個還用了快20年),
而且人家還是在你所謂的『破碎斷層帶及湧水帶』蓋的,
那請問你還要嘴什麼不安全?
別忘了蘇花改的東澳隧道還有谷風觀音隧道的規格可是比雪隧高。
還有最愛舉國外例子的你,
不順便解釋一下『聖哥達基線隧道挖了17年』且還是『瑞士人公投通過』要建的嗎?
人家可一樣是『遇到斷層、湧水且前面也挖過聖哥達公路隧道』的。

herblee wrote:
爾愛其羊 , 我愛其禮
人類只是土地的過客
人類對土地做過了什麼 ?
影響都會留給子孫


你講這個大道理前,
要不要先請你以身做則不要用這些東西?
不然你就是口嫌體正直。


herblee wrote:
雪隧目前還在湧水, 一直在補強璧體您不知道嗎 ?

您繼續 打一個不存在,您自己創造的稻草人 ?
以上皆非 herblee 所說
您繼續攻擊自己所創造的稻草人 ?


所以你繼續跳針那麼多然後勒?
稻草人明明就是你創造的不要在那邊跳針牽拖可以嗎?
就『事後維護來說』跟景觀保護來說,
台9丁蘇花公路、北宜公路常常事後挖邊坡修坍方就好棒棒嗎
你敢說台9丁蘇花公路及北宜公路的事後維護沒有比雪隧更花時間、金錢、心力嗎?
同樣以這幾年國五開通之後做比較,
雪隧坍方過幾次?北宜及台9丁坍方過幾次?
這種簡單的邏輯跟算數問題你是不懂唷?
一樣有開挖時有湧水問題的北迴鐵路隧道你怎麼就不刻意針對?
西部的八卦山隧道一樣也有湧水及斷層問題且甚至一樣要補強也怎麼不講?
https://www.thb.gov.tw/sites/ch/modules/news/news_details?node=eeb33aa6-58a1-4d5d-b6aa-28dd4d5270b0&id=5617bd35-f707-4946-8395-44179dfb79d5
http://www.ceci.org.tw/book/67/67bk13a.htm
https://www.epochtimes.com/b5/9/10/9/n2682964.htm
同樣的狀況換成在西部你就裝死挑自助餐了嗎?
這裡從頭到尾你就是只針對東部特別有意見!
明明你自己講過卻還要說話不算話的推卸責任,
你敢發誓你沒講過『9彎18拐』這些內容嗎?

herblee wrote:
自己看

蘇花高環評沒有通過 , 才推動「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蘇花替」), 再改為蘇花公路改善方案(蘇花改),
沒有人敢保證 再挖的新隧道 會不會有雪隧相同的問題


所以鄰近北迴鐵路的新永春隧道出問題了沒?
北迴鐵路一堆隧道用了幾十年出問題了嗎?
你以為隧道蓋了都不用維護嗎?
瑞士人挖了長隧道也一樣遇到破碎斷層、湧水後仍依舊再繼續挖新隧道,
這部分最愛舉國外例子的你怎麼就不吃自助餐了?
還有蘇花高前面有講過最初可是有通過環評的,
何況你自己都拿出蘇花改的資料圖片了,
路線規格跟蘇花改類似的蘇花高請問哪裡如你講的有9彎18拐?
別忘了蘇花改設計速率可是跟國五高速公路南港系統-坪林一樣都是80km
多數設計規格比照國道甚至還被環團認為是偷渡蘇花高且預留升級空間。
https://eventsinfocus.org/news/3541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1140835
換言之蘇花改已趨近高速公路門檻(且還能再升級加上未來還有蘇花安要做),
連蘇花改都能做到這種程度甚至還可以再提升,
從此推斷請問你是哪方面認為蘇花高就一定達不到標準?

herblee wrote:
您繼續 追打一個不存在,您自己創造的稻草人 ?
以上皆非 herblee 所說
您繼續攻擊自己所創造的稻草人 ?

這已經不是理性說明一個問題
已經沒有必要為您所創造, 不存在的稻草人再多費唇舌了


跟你這種充滿本位主義及偏見的人討論才是對牛彈琴!
你自己Red Herring跟創造稻草人還敢好意思說別人?
然後你也只會複製貼上一樣的內容且閃躲問題,
常常對一堆理論做錯誤理解還擅自加油添醋,
更別說你『老是拿同一張圖來紙上談兵』,
請問你是學NPC只會一直旋轉嗎?
你連資料提不出來佐證且還會做錯誤解釋及看圖編故事,
你才是不理性去討論說明一個問題!
更何況台鐵官方資料還打臉你所謂的年運量增加一倍的唬爛說詞
甚至你都講了『9彎18拐』還說話不算話且裝死不承認,
請問你要躲到什麼時候而不出來解釋蘇花高哪邊有9彎18拐是不是?
綜上所見你就是膨風拿不出東西來佐證你那加油添醋過的鍵盤理論及說詞罷了。
這篇 2008年的文章怎麼又被拿出來討論了呀?
看樓上引經據典還真是熱鬧非凡

我說說在地花蓮人的感受好了
以前陪老婆回娘家要是開車還真是累
老婆上蘇花之前怕暈車還不敢吃東西
蘇花改開通真的是方便非常多
時間雖然沒有明顯縮多很多
但開起來就是輕鬆多了

北花長途巴士
雖然沒有宜蘭到台北便捷的優勢
也讓民眾多了一個選擇

而目前台九線花蓮市到富里段
也在一步一步的四線道化
隨著南迴線也打隧道
這幾年流行玩車泊
今年光農曆年前,我就環島兩圈了

當然報復性旅遊的影響下
花蓮市區的交通也跟著混亂很多
畢竟舊市區的道路就這麼窄
個人是贊成汽車不進市區
而改用接駁方式進入
畢竟花蓮市其實不大

台鐵東部幹線的行車速度也比當年進步很多

反倒是之前熱議的藍色公路
現在看來 ... 應該是失敗了
魔城主人 wrote:
這篇 2008年的文(恕刪)


汽車不進市區我原則上有條件認同(不過台灣及花蓮市實際上可能難實行),
但那位仁兄提倡利用共享機車進入市區或回家我個人覺得有待商榷,
他的內容過度理想化且沒依據實際狀況了解可能問題點,
因只要是共享車輛沒跟著管制就會如澎湖或小琉球的出租機車塞爆市區,
結果他對這部分一直過度美化共享車輛卻沒了解問題點。
講難聽一點他只會提出理論卻只會紙上談兵且還常做錯誤認知的人,
他常常拿同一張圖闡述他的鍵盤理論在那邊看圖編故事也真的是夠了。

至於藍色公路光是天候還有成本等因素本來就不可能來當主要替選,
那位仁兄一直扯國外的例子卻完全忽略我國的實際狀況跟當地狀況如何,
連藍鵲輪這種抗風浪能力較強的船隻都還是會有人暈船及受風浪影響了(而且還是五月份),
更別說在九月中旬之後東北季風增強的狀況下。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90501/2DLUT7HLQU5KFDBVMW75MCQROY/

至於北花客運也確實是讓大家多一個選擇,
只是在基於要能成為主要替選方案的狀況下,
北花客運目前的行車時間還是硬傷,
要處理這根本問題就只能等蘇花安興建並與蘇花改連結後(另外國5也要準備計畫直接蘇花改),
行車時間縮短才能讓旅客更有搭乘的吸引意願。
魔城主人 wrote:
這篇 2008年的文(恕刪)


之後蘇花改沒改善到的路段如南澳-東澳等路段也要準備做了

看過計畫真的搞起來並且連接就跟快速公路沒兩樣((菸

沉靜1234 wrote:
內行,宜蘭的民宿與餐(恕刪)


當初某位宜蘭出身的前閣揆就因這個考量退回花蓮縣府的動工公文((菸

s6210603 wrote:
蘇花改只剩東澳到南澳(恕刪)


這一段最近確定要做了

路線計畫納入蘇花安

https://suhua.thb.gov.tw/tw/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1248
eddy334246 wrote:
汽車不進市區我原則上有條件認同(不過台灣及花蓮市實際上可能難實行),
至於藍色公路光是天候還有成本等因素本來就不可能來當主要替選,
(恕刪)


第一點的作法當然不能強迫
因為到花蓮你沒有交通工具根本沒辦法玩
(花蓮到最南的富里就破百公里了)

不過目前花蓮當地已經在討論
最熱鬧的中山路舊市區段禁止停車 (只有兩線)
而且之前就一直在規劃 蘇花x(叫甚麼都好)
到市區的交流道與停車腹地
如果市郊能有大量停車位 + 適切的接駁工具
就能讓民眾有更多的選擇

藍色公路的部分
我曾在船務公司服務五年
光是颱風在菲律賓
花蓮港就會明顯感受
更不用說颱風來襲
別的港是進港避風
花蓮港是趕船出去
就算天氣許可
船舶停靠+離港+航行的時間+費用
就足以讓很多人卻步了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從你的回應內容代表你的程度、水準與態度,
更顯示你繼續轉移話題兼跳針而避重就輕,
簡單幾句話直接破題啦!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既然不是高速公路還能叫蘇花『高速公路』嗎?
既然非高速公路那當時國工局(高公局)發包準備動工是用『蘇花高速公路』的名義幹什麼?
你是當國工局(高公局)會犯下這種『名實不符』的蠢事嗎?
還是把當時通過的可行性研究評估無視嗎?
請問你是多沒常識講這種啼笑皆非的內容?
你講這種話難道不覺得就是代表你沒常識嗎?
更何況你也沒指出來『蘇花高哪個部分有九彎十八拐』!
講不過別人就只會扯別人只會攻擊稻草人有的沒的,
先生你要牽拖、推責任是要讓大家知道你硬拗的很難看嗎?

herblee wrote:
很好, 這句話很明白表示您的態度和高度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說的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恕刪)

(0)您設 herblee為黑名單 , herblee根本看不到 您上面的高見 ?
您批評 herblee 寫這麼長 ? 又不讓 herblee看到 ? 您只要話語權?又不敢明示給herblee看 ?
如同錦衣夜行? 另人不解

(1) 您既然引herblee的言, 怎麼內容卻偏離這麼遠 ?
怎麼會說出完全無關的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herblee說的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這句話當中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 怎麼會變成 是 "高速公路" ?
您自行腦補? , 自行塑造出不存在的? 完全無關上文的一堆文字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既然不是高速公路還能叫蘇花『高速公路』嗎?
既然非高速公路那當時國工局(高公局)發包準備動工是用『蘇花高速公路』的名義幹什麼?

根本就把一個句子的 "主語" 和"謂語" 完全顛倒過來講

這是說明 稻草人論證(straw man)的最佳例證
或稱為 稻草人謬誤、攻擊稻草人、刺稻草人、打稻草人, 這是先曲解對方的論點,再針對曲解後的論點(替身稻草人)攻擊,再宣稱已推翻對方論點的論證方式,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創造的稻草人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什麼我說的? 你還在跳針嗎?
你都打出並且在再重複一次『9萬18拐』這幾個字。
你是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而看不懂還是又繼續牽拖胡扯嗎?
我說你沒常識也是『基於你的內容』讓我對你合理的評價及事實陳述罷了。(恕刪)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9萬18拐』這幾個字? 是主語 還是 謂語 ? 是主詞還是形容詞 ? 是名詞還是陳述其關係?
完全把主語和謂語顛倒過來講?
還能説成『你是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而看不懂還是又繼續牽拖胡扯』? 另人嘆為觀止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還有蘇花高的規劃路線有像北宜公路圖片中紅圈處這樣的彎道嗎?(恕刪)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以為替身稻草人多講100次就會變成本尊?
這不過是您自己演的雙簧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替身稻草人)是您所 創造的
您不過自己攻擊您自己所創造的替身稻草人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如果不是的話請問這哪來的有『9彎18拐』?
你是來搞笑而不知道什麼叫做『9彎18拐』嗎?
從此推論說你沒常識確實是非常合理且你的確有講『9彎18拐』!
連路線設計與蘇花高類似的蘇花改都沒蓋成這樣而你是講什麼江西話? (恕刪)

『9彎18拐』在正常人看來 是謂詞 是形容詞 是 陳述關係
在您卻自行變成主詞 ? 並一口咬定這就是 "蘇花高速公路"?
您所自創的 (替身稻草人)? 何需去問旁人?
不相關的旁人怎麼會知道 ??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你又繼續玩文字遊戲兼跳針胡扯了,
蘇花『高』這個『高』字意思指為『高速公路』,
既然你認為蘇花『高』是『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就當然不可叫蘇花『高』,(恕刪)

既然 九彎十八拐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 , 不可叫蘇花『高』
那怎麼誤解說出(替身稻草人)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 ?
又繼續自說自話 ?
將(替身稻草人)衍生出來 更多的 稻草人 ?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但那為何當初準備發包動工時還用蘇花『高速公路』計畫的名義實行?
這種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你居然不懂,
連『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你卻不清楚而當然要說你沒常識,
否則你要不要舉例我國哪條高速公路是只有高速公路之名而沒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
你要不要把我國的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看過再來嘴砲胡扯?
連這個簡單邏輯你都不懂還敢不承認你講這種話顯得沒常識嗎?
還是你當國工局(高公局)唬爛大家蓋一條徒具高速公路之名但非高速公路的道路嗎?
你在這膨風不提佐證是哪可能證明咬定當時官方通過的可行性研究會達不到標準?

如果你要反駁且證明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最起碼請你把蘇花高計畫路線圖丟出來並且指出哪裡有『9萬18拐』,
而不是『在那邊嘴砲說會9彎18拐』但你卻連張圖也丟不出來證明,
何況『也千萬不要跟我說你搜尋不到資料』之類的來牽拖。(恕刪)

把稻草人繼續說100遍 ? 把曾參殺人 繼續說 ? 三人成虎 ?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而且你自己都明確打出來蘇花高是要『繞著山走9彎18拐』,
請問你自己是不認識字而不知道你打過的內容嗎?
(恕刪)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那來的 『蘇花高』? 這一句話當中, 那來 蘇花高 這三個字 ? 何來明確打出?
沒有的東西卻自行創造? 再強壓到別人口中? 這就是 典型的 稻草人論證(straw man)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也請你舉證出來蘇花高哪個部分會9彎18拐?
還有哪些部分會達不到高速公路的線型與標準?
你自己不舉證出來而『你還牽拖說跟你沒關係』,
你這種說話不算話的態度還敢好意思說別人攻擊稻草人?
又還是你看不懂或忘記你自己曾經打過的內容嗎?

如果你不解釋說明蘇花高哪個部分及路線會九彎十八拐,
綜上而論說你是沒常識、胡扯、硬拗是非常合理的評論推斷,
因為你連蘇花高相關資料都舉不出來,
你要扯道路線型跟曲率也好歹把佐證資料跟哪邊達不到提出來,
可見你根本連計畫內容與相關常識都沒有而只會嘴砲。(恕刪)

您一連串自說自話 ? 自言自語 ? 卻引言要不相關的旁人回覆 ?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以為替身稻草人多講100次就會變成本尊?
這不過是您自己演的雙簧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替身稻草人)是您所 創造的 , 卻要旁人吞下去?
您不過自己攻擊您自己所創造的替身稻草人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您的 紅鯡魚及煙霧彈 , 稻草人 完全不知所云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herblee wrote:
目前平日的運量是足夠的, 假日時才會發生買不到車票
台鐵票務有改善嗎? 有離峰時間差別票價減少,尖峰時間提高票價 ,以差別票價減低尖峰搭乘 ?
台鐵北迴線的現況就是換載具 !
換"載具" 已經證明了 ! 102年換成 普悠瑪號上路之後 , 年運量就增加了一倍
北迴線容量瓶頸發生於南澳-漢本之間的避讓 , 因待避損失許多時間, 如果有連續幾班快車通過, 區間車就無法靠站, 因此, 避免七堵軌道「塞車」/改良宜蘭線車站軌道提供待避,讓快車能超車/ 北迴線貨運列車讓道/花東線雙軌化, 就能增加運量 。

還有你說台鐵102年換了普悠瑪之後年運量增加一倍,
問題我查了台鐵102年的年報:
台鐵101年客運總計是220,296,656,
台鐵102年客運總計是227,287,488,
從台鐵官方資料數據資料來看哪來是你聲稱的增加1倍?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adr/about-public-info-3?&activePage=2
更何況你這資料出處到底打哪來的?
你確定你沒有找錯資料嗎?
還是你數學不好連基本算數都不會?
請不要在這邊讓大家看你在『膨風』好嗎?(恕刪)

您的貼圖還出現了 石榴 ,石龜 的站名 ? 這是在雲林 , 這幾站怎麼搬到 北迴線???
您的貼圖表四 ? 根本就不是北迴線
中興工程第146期 2020年1月 pp 27-35

放大圖表
102年之前, 運量約300-400萬 , 102後增加到 700-800萬


怎麼會去貼表四?
表 4 客運概況
表 5 線別客運量—人數
表5 線 別 客 運 量-延 人 公 里 (續)
北 迴 線 North-link Line
民 國 101 年 2012 454,439,620
民 國 102 年 2013 906,360,058
是不是增加一倍 !

完全看不出來 您是依據 報告 年表上的數字 ? 指鹿為馬
這也沒辦法了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你說不要騎汽機車擠進來塞車卻又另外在其他地方提到推共享車輛進入,
你是不是又開始吃自助餐了?
你是忘記共享車輛未管制好一樣也是會造成塞車等問題嗎?
何況就算你不蓋高速公路而讓這些車輛進來,
最後還不是一樣大家租用汽機車或共享車輛繼續塞而淪為挖東牆補西牆,
更何況蓋高速公路為什麼一定就完全代表讓更多車子進來?
你是不知道從源頭管制最重要嗎?
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因噎廢食且搞錯重點,
重點是同樣的這方式為什麼西部不先比照辦理而只先要求東部?
難道西部就沒這個問題而只會一昧要求東部嗎?
herblee wrote:
運用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 這是一種 Straw man fallacy
攻擊一個不存在的稻草人 ?
道路有軸線做為主力運輸 , 也有輻射出去的 支線
機車絕對不是軸線運輸 , 共享機車是由車站Hub輻射出去的支線運輸

軸線當然是高運量高承載 , 低運量載具 是輻射出去
再講一遍 , 是地形 破碎帶 , 限制了蓋 高速公路 , 無法成為運輸軸線
你的論點本來就有很多錯誤,
光是你談共享車輛的應用上錯誤的理解才是證明你才是Red Herring!
你也扯一堆實際上過度理想的東西而不懂得『因地制宜』,
連西部做不到的事情而你就只會要求東部,
而且照你說的共享機車一堆難保不會像澎湖光靠出租機車就塞爆馬公市區之事?
你覺得共享機車跟共享汽車進入城區的數量是不用管制嗎?
像是Youbike塞爆淡水老街的事情你是裝作沒看見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Dx5XHYYUs
從你的內容來說可見你根本沒注意到共享車輛也要管制的問題。

另外我前面都提到過並且提出資料過了,
台灣西部甚至國外一樣也有一堆在破碎帶與斷層帶蓋高快速公路的例子,
你在那邊扯限制果然是挑自助餐兼沒常識,
你Red Herring跟放煙霧彈才是駕輕就熟。(恕刪)

您一再分化 東部西部 ?
為什麼西部不先比照辦理而只先要求東部?
難道西部就沒這個問題而只會一昧要求東部嗎?

國父曾舉例說明過 , 彩卷藏在扁擔當中
把扁擔丟棄了 , 彩卷也一起丟了
您把完全不同的工程難度拿來相提併論
這也沒辦法了

您這些發言只再次證明您不了解 "載具轉換" , 一眛窄化為只是指 "共享車輛"
騎汽機車擠進來塞車卻又另外在其他地方提到推共享車輛進入?
這那裏是載具轉換 ????
您一再指鹿為馬 ,也沒辦法了
這是Amsterdam的萊頓街Leidsestraat, 這條街很窄, 載具轉換為高容量高承載的輕軌電車

為何會塞爆 ? 轉換後那來的塞爆??
電車是開過後就離開, 該載具不會留在街道上停車 , 會開走離開 , 不會佔用道路停車
為何會塞爆?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如果你要反駁且證明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恕刪)

herblee 不需要駁 您自創 的 稻草人 "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您自己攻擊自己所自創的稻草人 "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完全和 herblee 無關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最起碼請你把蘇花高計畫路線圖丟出來並且指出哪裡有『9萬18拐』,
而不是『在那邊嘴砲說會9彎18拐』但你卻連張圖也丟不出來證明,
何況『也千萬不要跟我說你搜尋不到資料』之類的來牽拖。
....................................................................................................................
(恕刪)

內容重覆貼 ?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所以你的鍵盤分流理論就是事實上證明就是塞出來的且變成停車場啊,
請問你應該沒活在平行時空吧?
之前新聞資料說蘇花改單日單向車流量破萬、每小時破千還塞車是假新聞嗎?
而且人家的狀況還是所謂的『五個小時』塞出來的,
你說好的『不會塞住』及『分流』呢?
根本沒有你講的『完全不會塞住』且『沒錯開』之情況,
可見你用的圖示說明根本就是套用錯誤,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86854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64215248634.html#news-article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10010188.aspx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4930
而且你是不知蘇花改在塞的時候其實花蓮其他地方也有塞嗎?(恕刪)

全球道路實際應用的車流理論 ,您說成 鍵盤 ?
每小時每車道流量 1750車 , 5小時車流量為多少 ?
完全看不懂在說什麼
之前新聞資料說蘇花改單日單向車流量破萬、每小時破千還塞車是假新聞嗎?
道路有最大車流量 Qmax
依據Kerner's車流理論, F flow 車流量在 C min(最小容量)←→C max(最大容量)之間,車流崩潰是有上下範圍。
在 C min(最小容量)←→C max(最大容量) 的範圍內, 只要行車到瓶頸處, 就會發生由 F(自由流) → S(同步流) 的車流崩潰。
(如同橡皮筋的彈性疲乏(斷裂))
車流量越大,越接近C max(最大容量),行車到瓶頸處, 發生F → S 的車流崩潰的機率越高
車流量越小,越接近C min(最小容量),行車到瓶頸處, 發生F → S 的車流崩潰的機率越低


沒有超過道路最大容量 ? 為何會塞車 ? 忘記有車流擾動? 忘記有道路瓶頸嗎 ?
蘇花改單日單向車流量破萬、每小時破千還塞車
依據《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這篇報告得知
台灣國道的車流量 達不到 道路原始流量設計 , 一點都不奇怪

依據HCM2000 ,在速限 110km, 最大車流量為 1450車
但是圖表可以看出 ,台灣國道在流量600車時就低於時速110km/h , 之後在1100車之後, 就再也達不到車速110km, 比起道路最大容量1450?少了350台車? 在未達道路設計最大容量之前, 就反轉達到飽和? 為何台灣國道最大容量只有1100車?
雪隧不能超車, 狀況更為明顯
雪隧在雙車道 2400 pcu 就塞住了 , 單車道最大車流量 只有 1200pcu就達到飽和?
但是上面以HCM2000的標準, 降速FFS90km 時, 最大車流量是 1750 pcu ,雪隧明顯少了550輛車

您知道 Qmax為多少嗎 ?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你是搞笑且拿到資料不會查、不會看而作錯誤解釋嗎?
難怪講不過別人就開始跳針。
蘇花高最初可是在2000年有通過環評的並且在2003年準備動工的,
沒通過環評請問哪來可以2003年發包準備動工?
這連小朋友的知道的邏輯你還不懂嗎?
不然2003年發包還用國道基金支付準備動工是假的嗎?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1170027.aspx
http://query.ey.gov.tw/legisWeb/webQuery.aspx?currec=144&dunit_id=300000000&funid=lgresult&ses=6&srltype=1&subnm=%E4%BA%A4%E9%80%9A%E9%83%A8&sys=630&term=5&totrec=154&unit_id=315000000
你這篇內容說的『蘇花高環評歷經9年』並沒有講蘇花高從沒通過環評好嘛,
那是『原本通過的環評到期未動工所以要重新環評』,
蘇花高沒通過的環評就是這個新的環評,
且當年過環評時沒動工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非環評沒過!
更何況西部八卦山隧道、北迴鐵路新永春隧道也是921前就動工,
那請問怎麼不順便做一下評估地震造成的地質改變?
一樣也是挑自助餐嗎?
(恕刪)

2008年4月2日,環保署舉辦之蘇花高環評確認會議中, 沒有通過。

蘇花高速公路 只停留在計畫階段,因諸多爭議而先後變更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蘇花替」,2008年)、「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2010年)以及「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2011年),與後來2011年動工的台9線蘇花改為不同路線。

2000年
1月,完成工程規劃。
2月,蘇澳花蓮段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境保護署審查通過准予開發。
2003年
12月2日,九號隧道南段、三棧段及新城交流道二個標段完成招標,分別由隆大營造及日本前田建設、利德營造以32億元、25億元得標,先以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支付。←招標未簽約

時任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視察花蓮航空站新航廈工程時向其表示:『雖然他個人百分之百支持興建,但他也聽到不同的聲音,因此希望在蘇花高開工前先徵詢民意,藉此了解大多數縣民的意見』,希望先完成以「民意調查」做為是否興建的參考再行決定,建請行政院暫緩興建國道蘇花高速公路。游錫堃表示基於預算成本壓力、962億總預算尚未過關及地方意見問題為由而當場宣布暫緩動工三個月,並表示如果地方重新思考後並做成決定,中央會尊重,但有一定的期限;
時任國工局長鄭文隆也表示:「雖然雙方還未正式簽約,但合約關係已經發生,一旦工程無法在六個月內開工,政府必須中止合約,並賠償業者備標損失,金額不是很多,所以不論是暫緩三個月或確定要解約,影響應該都不大;不過原定明年初陸續發包的其他標段,現在起作業全部暫停。」

2008年
3月3日,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經過6小時討論,傾向有條件通過蘇花高環差分析與現況差異分析報告,但決議要求交通部國工局整合自2003年至今召開過的10次專案小組會議各項提問重修報告書,交通部11日將相關報告送達,環保署18日預備召開確認會議後,再送環評大會審查。
3月7日,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傅崐萁在立法院質疑蘇花高遲遲無法審查通過,但同位於花蓮縣之「和平火力發電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卻可有條件通過,明顯圖利財團之嫌,14日環評委員決議,送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靜待法律調查結果,在清白未獲平反前,無限期擱置蘇花高環評案,18日確認會議也暫停。

4月2日,環保署舉辦之蘇花高環評確認會議中,時任經建會副主委及環評委員的張景森表示蘇花高其實還有很多疑慮。他認為看守內閣不宜通過環評,應退回交通部,至於未來是否興建,「應由新政府來決定。」;張景森的發言稿亦寫著,指依交通部交通流量預估,興建蘇花高會造成花蓮地區空氣汙染、交通壅塞、喪失東部成為國際觀光度假區的潛力。且興建成本暴增大幅降低經濟價值,考量東部永續發展,「蘇花高並非最優交通方案」;
另經建會於4月1日開會談及東部發展分年計畫,做出東部交通應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決議

4月25日,環評拍板,本案退回原開發單位。
7月6日,時任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先行推動「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蘇花替」),時任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會興建南澳至和平路段,為省道名義但為高速公路規格,時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史亞平也表示,此方案不是蘇花高。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還有最愛舉國外例子的你,
不順便解釋一下『聖哥達基線隧道挖了17年』且還是『瑞士人公投通過』要建的嗎?
人家可一樣是『遇到斷層、湧水且前面也挖過聖哥達公路隧道』的。(恕刪)


『聖哥達基線隧道』業主 是 瑞士聯邦鐵路 , 將來是要走火車
另外有一條 ,在A2高速公路上的聖哥達公路隧道Gotthard-Strassentunnel ? 隧道單孔供雙向通行,每一方向只都有單一條車道, 且 如果車流量過大發生交通堵塞,警方會封鎖Airolo和Göschenen通往A2的出入口。
就同樣是 快速公路的等級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所以你繼續跳針那麼多然後勒?
稻草人明明就是你創造的不要在那邊跳針牽拖可以嗎?
就『事後維護來說』跟景觀保護來說,
像台9丁蘇花公路、北宜公路常常事後挖邊坡修坍方就好棒棒嗎?
你敢說台9丁蘇花公路及北宜公路的事後維護沒有比雪隧更花時間、金錢、心力嗎?
同樣以這幾年國五開通之後做比較,
雪隧坍方過幾次?北宜及台9丁坍方過幾次?
這種簡單的邏輯跟算數問題你是不懂唷?
一樣有開挖時有湧水問題的北迴鐵路隧道你怎麼就不刻意針對?
西部的八卦山隧道一樣也有湧水及斷層問題且甚至一樣要補強也怎麼不講?
https://www.thb.gov.tw/sites/ch/modules/news/news_details?node=eeb33aa6-58a1-4d5d-b6aa-28dd4d5270b0&id=5617bd35-f707-4946-8395-44179dfb79d5
http://www.ceci.org.tw/book/67/67bk13a.htm
https://www.epochtimes.com/b5/9/10/9/n2682964.htm
同樣的狀況換成在西部你就裝死挑自助餐了嗎?
這裡從頭到尾你就是只針對東部特別有意見!
明明你自己講過卻還要說話不算話的推卸責任,
你敢發誓你沒講過『9彎18拐』這些內容嗎?(恕刪)

自然邊坡

另做擋土邊坡

會一樣嗎?

您 把整句話 掐頭去尾
herblee wrote: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斷章取義
『9萬18拐』這 謂語 反過 當成主語 ?
完全把主語和謂語顛倒過來講?
您自創的 稻草人斷章取義為 『9彎18拐』? 卻要求旁人發誓背書 ?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所以鄰近北迴鐵路的新永春隧道出問題了沒?
北迴鐵路一堆隧道用了幾十年出問題了嗎?
你以為隧道蓋了都不用維護嗎?
瑞士人挖了長隧道也一樣遇到破碎斷層、湧水後仍依舊再繼續挖新隧道,
這部分最愛舉國外例子的你怎麼就不吃自助餐了?
還有蘇花高前面有講過最初可是有通過環評的,
何況你自己都拿出蘇花改的資料圖片了,
路線規格跟蘇花改類似的蘇花高請問哪裡如你講的有9彎18拐?(恕刪)


如果只是誤解 ? 己經於上方解釋過了
您先以 紅鯡魚, 再放煙霧彈, 拿錯誤的資料, 或不相當無法類比的例子, 來轉移"在地質破碎帶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問題焦點?
再以自創之稻草人『蘇花高請問哪裡如你講的有9彎18拐?』唱雙簧自我否定 ?
自己先創造一個稻草人? 再攻擊自創之稻草人 ?
看不懂 ? 是 先下毒再給解藥 的意思嗎?
這是高招嗎 ?
問題的焦點""在地質破碎帶興建蘇花高速公路" 卻被模糊掉了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別忘了蘇花改設計速率可是跟國五高速公路南港系統-坪林一樣都是80km,
多數設計規格比照國道甚至還被環團認為是偷渡蘇花高且預留升級空間。
https://eventsinfocus.org/news/3541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1140835
換言之蘇花改已趨近高速公路門檻(且還能再升級加上未來還有蘇花安要做),
連蘇花改都能做到這種程度甚至還可以再提升,
從此推斷請問你是哪方面認為蘇花高就一定達不到標準?(恕刪)

交通部 民國 108 年 09 月頒布
交通技術標準規範 : 公路路線設計規範

設計速率 並不等於 營運時的平均速率

同為 80km?就以為等級相同
蘇花改 和 蘇花高是不同路線 , 不同等級


eddy334246 1783樓 wrote:
跟你這種充滿本位主義及偏見的人討論才是對牛彈琴!
你自己Red Herring跟創造稻草人還敢好意思說別人?
然後你也只會複製貼上一樣的內容且閃躲問題,
常常對一堆理論做錯誤理解還擅自加油添醋,
更別說你『老是拿同一張圖來紙上談兵』,
請問你是學NPC只會一直旋轉嗎?
你連資料提不出來佐證且還會做錯誤解釋及看圖編故事,
你才是不理性去討論說明一個問題!
更何況台鐵官方資料還打臉你所謂的年運量增加一倍的唬爛說詞,
甚至你都講了『9彎18拐』還說話不算話且裝死不承認,
請問你要躲到什麼時候而不出來解釋蘇花高哪邊有9彎18拐是不是?
綜上所見你就是膨風拿不出東西來佐證你那加油添醋過的鍵盤理論及說詞罷了。(恕刪)


感謝您的批評 , 一眛否認"車流理論" , 拿台鐵所有路線的運量資料說成是"北迴線" ? 拿自己創造的"蘇花高有9彎18拐" 稻草人 ?
這也沒辦法了
大耳lin

你明明就是說九彎18拐就是指蘇花高,被打臉就只會跳針是在演JOKER嗎?難怪只會提一堆不知所云的資料跟德鐵這笑話圓你的謊,請問你是視力跟蕭煌奇看齊而導致你都看不到你的原文及別人指出你錯誤的地方嗎?

2024-04-16 23:11
herblee wrote:
(0)您設 herblee為黑名單 , herblee根本看不到 您上面的高見 ?
您批評 herblee 寫這麼長 ? 又不讓 herblee看到 ? 您只要話語權?又不敢明示給herblee看 ?
如同錦衣夜行? 另人不解


再再的證明你講不過別人就開始不實且無端的跳針指控,
我的內容公開明示可不像你只會逃避問題,
請不要對我進行不實指控,
你講不出所以然來就行扭曲事實的行為才令人不解,
而且你現在都能看得到我的內容並回文代表一切都是子虛烏有,
再重申一次我沒有你說的那樣做。

herblee wrote:
(1) 您既然引herblee的言, 怎麼內容卻偏離這麼遠 ?
怎麼會說出完全無關的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你是忘記你之前講過的話?
你最初都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之類』的話,
你現在又要準備開始玩文字遊戲否認了嗎?
也不要跟我牽拖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會達到,
達不到就不能是成為『高速公路』或『蘇花高』的,
我可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去開脫。

herblee wrote:
herblee說的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這句話當中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 怎麼會變成 是 "高速公路" ?


那請問你是講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直接詢問你但你卻選擇裝死且不敢直接正面回應
何況你也在我討論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並回覆講9彎18拐
請問你是選擇性失憶而忘記你引言我留言的內容嗎?
不然你是講哪條路什麼東西要9彎18拐而別一直閃避問題?
你自己都解釋不清楚就不要怪別人
你既然不正面回應而我從你引言的內容去做合理推測跟論述有何不可?
足見你滿滿的被打臉及你一直牽拖胡扯。

herblee wrote:
您自行腦補? , 自行塑造出不存在的? 完全無關上文的一堆文字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既然不是高速公路還能叫蘇花『高速公路』嗎?
既然非高速公路那當時國工局(高公局)發包準備動工是用『蘇花高速公路』的名義幹什麼?
根本就把一個句子的 "主語" 和"謂語" 完全顛倒過來講


你自己用字遣詞都有錯誤就不要在那邊牽拖別人可以嗎?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你最初都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之類』的話,
你又要準備開始玩文字遊戲繼續否認了嗎?
你也不要跟我牽拖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會達到,
達不到就不能是成為『高速公路』或『蘇花改』而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去開脫,
而且你是講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還要繼續裝死不回應這一點而只會跳針嗎?
還是你只會一直玩文字遊戲來逃避問題?

你自己講過的話被打臉就不要牽拖別人腦補
這些都是你有打過在上面也容不得你狡辯,
你自己都打過的字重複打好幾遍是要讓大家更知道你狡辯的行為嗎?
你根本就是一直在狡辯被打臉然後繼續胡扯秀下限,
而且沒有達到高速公路等級就不能叫做高速公路
就像國3甲沒有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就不能叫高速公路,
這種最低標準的基本常識很難懂?
請問你是國文閱讀能力有問題還是常識理解程度有問題而所以搞不清楚狀況?
且我前面都有講有蘇花高計畫資料可查,
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打的內容是不是?
可見你講過的話果然就只會事後說話不算話

herblee wrote:
這是說明 稻草人論證(straw man)的最佳例證
或稱為 稻草人謬誤、攻擊稻草人、刺稻草人、打稻草人, 這是先曲解對方的論點,再針對曲解後的論點(替身稻草人)攻擊,再宣稱已推翻對方論點的論證方式,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創造的稻草人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恕刪)


那你是不敢回應哪條路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問你老半天你就裝死不回應那我當然可以合理推測你就是講蘇花高、高速公路,
只要你不敢正面回應就容不得你狡辯開脫,
你這些內容都是在我談蘇花高跟高速公路的內容做引言回覆啊,
如果不是講蘇花高那請問你到底講哪個東西
問你指什麼而你卻逃避問題裝死不回
你自己都講不清楚就是你的問題而不要牽拖怪別人
何況你刻意避談蘇花高計畫路線圖的事情,
講不過別人就開始跳針否認你沒有講九彎十八拐
連路線圖都講不出來哪裡有九彎十八拐的地方就是你虛構並散布不實資訊之處,
你才是創造稻草人的人且理虧卻搶先訴說及歪曲事實的行為,
先生你可以不要再秀下限給大家看嗎?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你也確實說過『蘇花高沿線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繼續怕你一直跳針玩文字遊戲否認,
我就繼續貼上去讓大家知道你現在說謊的行為,
如果你再敢牽拖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會達到而我可不接受,
因為達不到就不能叫『高速公路』或『蘇花高』而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


herblee wrote: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以為替身稻草人多講100次就會變成本尊?
這不過是您自己演的雙簧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替身稻草人)是您所 創造的
您不過自己攻擊您自己所創造的替身稻草人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再重複一次你是繼續裝死不敢回應我的問題嗎?
你這個愛自吹自擂及跳針不回答問題的人是搞不清楚狀況是不是?
還有是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引言回覆我的內容可是討論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部分,
你不斷無視我的問題且我有講出蘇花高計畫資料的事情,
你一直廢話那麼多卻一直虛構蘇花高會9彎18拐可見你說話不算話之實,
而且你就只會牽拖稻草人然後一直逃避話題,
難怪到現在你就只會扯被你加油添醋過及無關本篇重點的理論見解而躲避你跳針的行為。

herblee wrote:
『9彎18拐』在正常人看來 是謂詞 是形容詞 是 陳述關係
在您卻自行變成主詞 ? 並一口咬定這就是 "蘇花高速公路"?
您所自創的 (替身稻草人)? 何需去問旁人?
不相關的旁人怎麼會知道 ??


正常人都知道你在跳針玩文字遊戲兼說話不算話!
你只會一直扯什麼形容詞、陳述關係等無關的內容來跳針轉移話題!
你依舊裝死不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正面不回應那我從你引言我的內容去推測是非常合理而容不得你狡辯!
何況你在我底下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回覆』講『9彎18拐』而當然就算你說的啊,
不然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詢問你的事情嗎?
你引言回覆對應了我什麼內容而你不了解我提出的問題重點嗎?
你沒講清楚你是說什麼東西且剛好你在我討論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做引言回覆,
綜上句所言我就當然可因此推定你在說這類啊!
否則例如我在上面講林志玲而你要跟我扯你引言回覆林志玲的內容是要討論波多野結衣嗎?
而且9彎18拐在討論公路方面都知道是講什麼東西
你是在跳針裝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嗎?
如果你不知道這基本常識那講這個詞就代表你外行裝內行!
沒這方面基本常識那請問你來討論什麼?
來讓大家看你跳針被打臉然後你繼續秀下限嗎?
更何況最前面你已經都還曾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標準』類的話過。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herblee wrote:
既然 九彎十八拐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 , 不可叫蘇花『高』
那怎麼誤解說出(替身稻草人)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 ?
又繼續自說自話 ?
將(替身稻草人)衍生出來 更多的 稻草人 ?


既然達不到標準就不能叫蘇花"",
請問你是國文閱讀能力跟基本常識有問題嗎?
你的論述內容完全違背一般人的常識及經驗法則!
既然達不到標準的話當然就不能叫蘇花""計畫,
可見你又掩飾你跳針且虛構非事實的東西了。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更重複你確實說過『蘇花高沿線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看你又繼續一直跳針玩文字遊戲否認,
我就再一次貼上去讓大家知道你又說謊了,
沒達到標準當然就不能成『蘇花高』或『高速公路』,
我可不准你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能達到,
你既然講這種話當然就不能有模糊空間去開脫。

herblee wrote:
把稻草人繼續說100遍 ? 把曾參殺人 繼續說 ? 三人成虎 ?


你繼續扯稻草人來掩飾你的跳針跟散布錯誤資訊的行為啊,
你自己講過的話不承認而還在秀下限是不是?

herblee wrote: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還繼續裝死不敢回你到底是講哪條路達不到你說『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質問你的內容嗎?
你連"的"跟"得"都不知道怎麼用還敢好意思糾正他人主詞問題?
我可不像你本人詞窮且沒本事到必須一直雞蛋裡挑骨頭而跳針並轉移話題。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再重複你確實說過蘇花高沿線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因為你又要一直跳針玩文字遊戲而否認,
我繼續貼上去讓大家知道你說謊成性的行為。,
也重申不准你說開脫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能達到",
既然你講過這種話當然就不能讓你有機會去創造模糊空間來開脫。

herblee wrote:
那來的 『蘇花高』? 這一句話當中, 那來 蘇花高 這三個字 ? 何來明確打出?
沒有的東西卻自行創造? 再強壓到別人口中? 這就是 典型的 稻草人論證(straw man


那你趕快回應是 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一直裝死不回應是聽不懂是不是?
你就只會複製貼上重複的話而裝死不敢正面回應,
『在我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回覆』而你就繼續裝死
而且你『引言我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卻不是講蘇花高及高速公路』那請問你是在講什麼東西?
問你講什麼但你可是跳針裝死不回應
而我叫你拿蘇花高的計畫路線圖出來看
你一直扯沒有蘇花高幹什麼?
請問你是不識字所以看不懂我打的內容是什麼嗎?
難怪你又開始說話不算話而繼續散布錯誤資訊然後持續跳針。

herblee wrote:
您一連串自說自話 ? 自言自語 ? 卻引言要不相關的旁人回覆 ?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以為替身稻草人多講100次就會變成本尊?
這不過是您自己演的雙簧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替身稻草人)是您所 創造的 , 卻要旁人吞下去?
您不過自己攻擊您自己所創造的替身稻草人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您的 紅鯡魚及煙霧彈 , 稻草人 完全不知所云


你一直說落落長的幹話及廢話兼轉移話題,
問你講什麼你就跳針裝死不回應,
跟你講了哪些東西你都當耳邊風在那邊自以為是的跳針,
難怪你講話不算話兼開始對他人無端不實的指控,
可見你才是紅鯡魚、放煙霧彈兼打稻草人,
人家在講什麼你根本沒在聽而甚至你只會一直扭曲事實,
你講過的話更是事後說話不算話而顯示你扯謊的行為,
然後你要不要回應是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herblee wrote:
您的貼圖還出現了 石榴 ,石龜 的站名 ? 這是在雲林 , 這幾站怎麼搬到 北迴線???
您的貼圖表四 ? 根本就不是北迴線
中興工程第146期 2020年1月 pp 27-35


表4是台鐵各年度客運人數概況啊,
你扯石榴那些是打算又開始準備轉移話題了是不是?
而且你是看不懂台鐵官方網址是不是?
是不知道 https://www.railway.gov.tw/ 嗎?

herblee wrote:
完全看不出來 您是依據 報告 年表上的數字 ? 指鹿為馬
這也沒辦法了


指鹿為馬?
你是在你講自己連國字都看不懂嗎?
客運人數』跟『延人公里』你是搞不清楚嗎?
還是你搞不清楚什麼叫作延人公里?
https://win.dgbas.gov.tw/dgbas03/bs7/calendar/MetaQry.asp?QM=&MetaId=180

圈起來的國字你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是不是?
你一樣弄錯東西卻指責他人錯誤是不覺得這行為很難看嗎?
人家看運量一般看客運人數為主而不是看延人公里
你在指責我拿錯資料之前是不是印證你的說法其實沒這方面常識?
你貼你這張資料圖之前是看不懂及不認識『延人公里』四個大字嗎?
還是你刻意只拿延人公里來模糊焦點?



你連『延人公里』跟『客運人數』都沒搞清楚,
人家討論年運量是看『客運人數』為基準的好嘛,
一般討論沒事不會特別扯延人公里出來講,
你看你舉之中興的資料而人家講運量可是拿客運人數不是延人公里
可見你也是在鬧笑話而犯這種低級錯誤

就算當做我沒看到是講『北迴線』好了,
以北迴線『客運人數』來說的話,
101年是4,444,357
102年是7,362,086
這樣也請問這哪來是『你一開始聲稱的年運量增加1倍』?
可見你的說法根本就是在『膨風』(因為沒有達到你聲稱的狀況),
何況放大到103及104年來看反而成長幅度有限
原來你所謂的『換載具』就只有一年明顯的效果罷了而就能讓你『大書特書』是嗎?
沒有普悠瑪行駛的平溪線(也就是你講的"換載具")反而101年至102年『成長更大』你怎麼不講?

可見你又亂引用資料來加油添醋你那漏洞百出的見解!
然後刻意用延人公里模糊焦點來掩飾你見解的漏洞。
而且你連台鐵的資料都不會看,
甚至還用『延人公里』狸貓換太子取代『客運人數』來膨風你聲稱的『年運量』,
連這種基本常識都沒有而可見你真的程度實在是笑破大牙。


herblee wrote:
您一再分化 東部西部 ?
為什麼西部不先比照辦理而只先要求東部?
難道西部就沒這個問題而只會一昧要求東部嗎?
國父曾舉例說明過 , 彩卷藏在扁擔當中
把扁擔丟棄了 , 彩卷也一起丟了
您把完全不同的工程難度拿來相提併論
這也沒辦法了


你也拿不同工程難度的東西在嘴砲兼雙標你怎麼不講?
不然以類似長度的長隧道來比較好了,
你怎麼不解釋一下八卦山隧道不論啟用或貫通比蘇花改的中仁隧道、南迴改草埔森永隧道還要多?
我亦提到西部也有不少建設跟東部一樣也有斷層帶問題你就裝死,
可見你根本就是對東部有偏見而一直故意誇大及針對東部每一處建設的工程難度,
你自己對東、西部先分化在先做理虧卻搶先訴說及歪曲事實的行為還敢嘴別人?
對西部其他建設做類似的事而不做同等標準審視而搞雙標,
這樣還敢說別人分化嗎?


herblee wrote:
您這些發言只再次證明您不了解 "載具轉換" , 一眛窄化為只是指 "共享車輛"
騎汽機車擠進來塞車卻又另外在其他地方提到推共享車輛進入?
這那裏是載具轉換 ????
您一再指鹿為馬 ,也沒辦法了
這是Amsterdam的萊頓街Leidsestraat, 這條街很窄, 載具轉換為高容量高承載的輕軌電車


明明我那裡回應是回應你的共享車輛部分沒有提到電車
你這種連引用資料跟別人回應內容都會搞錯的人沒資格講我指鹿為馬,
你連共享車輛的定義都講不清楚還敢好意思指責別人!
你所謂的"載具轉換"只是你加油添醋改編且引用錯誤資料在謬論而已(因為你前面就犯下引用錯誤的行為),
再次證明你只會扯一堆無關的東西來東湊西拼來滿足你那充滿紅鲱魚兼煙霧彈的內容,
而且你也只會一直扯載具轉換轉移話題來把本篇重點帶離。

herblee wrote:
為何會塞爆 ? 轉換後那來的塞爆??
電車是開過後就離開, 該載具不會留在街道上停車 , 會開走離開 , 不會佔用道路停車
為何會塞爆?


你又繼續不解釋共享車輛如YOUBIKE塞爆淡水市區的事情,
而且我有剛回應的共享車輛是你指的機車、自行車跟汽車的部分,
你現在給我扯電車代表你又轉移話題!


herblee wrote:
herblee 不需要駁 您自創 的 稻草人 "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您自己攻擊自己所自創的稻草人 "蘇花高會9彎18拐的話"
完全和 herblee 無關

內容重覆貼 ?


那你趕快回應是什麼東西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廢話說那麼多是打算繼續逃避問題下去是不是?
何況你確實講過9彎18拐卻又事後否認而繼續印證你說話不算話,
何況你這裡講的內容一堆也跟本篇主軸討論蘇花高跟蘇花替無關,
你也是內容愛重複貼不要在那邊牽拖又不檢討自己,
你連台鐵資料也會弄錯更沒資格在這邊說別人。

herblee wrote:
全球道路實際應用的車流理論 ,您說成 鍵盤 ?
每小時每車道流量 1750車 , 5小時車流量為多少 ?
完全看不懂在說什麼
之前新聞資料說蘇花改單日單向車流量破萬、每小時破千還塞車是假新聞嗎?
道路有最大車流量 Qmax
依據Kerner's車流理論, F flow 車流量在 C min(最小容量)←→C max(最大容量)之間,車流崩潰是有上下範圍。
在 C min(最小容量)←→C max(最大容量) 的範圍內, 只要行車到瓶頸處, 就會發生由 F(自由流) → S(同步流) 的車流崩潰。
(如同橡皮筋的彈性疲乏(斷裂))
車流量越大,越接近C max(最大容量),行車到瓶頸處, 發生F → S 的車流崩潰的機率越高
車流量越小,越接近C min(最小容量),行車到瓶頸處, 發生F → S 的車流崩潰的機率越低
沒有超過道路最大容量 ? 為何會塞車 ? 忘記有車流擾動? 忘記有道路瓶頸嗎 ?
蘇花改單日單向車流量破萬、每小時破千還塞車
依據《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這篇報告得知
台灣國道的車流量 達不到 道路原始流量設計 , 一點都不奇怪


是你一開始自己說塞得進去啊,
而且還說降速限能塞入更多車進去,
現在又學白海豚一樣轉彎了是不是?
不要把國外的理論被你加油添醋後再以錯誤的見解提出
而且你連台鐵的資料也會引用錯誤
實際上對你這篇引用資料的可信度來說根本就是打折扣。

herblee wrote:
依據HCM2000 ,在速限 110km, 最大車流量為 1450車
但是圖表可以看出 ,台灣國道在流量600車時就低於時速110km/h , 之後在1100車之後, 就再也達不到車速110km, 比起道路最大容量1450?少了350台車? 在未達道路設計最大容量之前, 就反轉達到飽和? 為何台灣國道最大容量只有1100車?
雪隧不能超車, 狀況更為明顯
雪隧在雙車道 2400 pcu 就塞住了 , 單車道最大車流量 只有 1200pcu就達到飽和?
但是上面以HCM2000的標準, 降速FFS90km 時, 最大車流量是 1750 pcu ,雪隧明顯少了550輛車

您知道 Qmax為多少嗎 ?



然後你自行加油添醋的理論講那麼多,
還是無法驗證你所謂的降速限不塞車理論呀,
加上你又有引用資料錯誤的前例而很難對你的內容有實質可信度能證明。
何況你又開始轉移本篇的話題重點了。

herblee wrote:
2008年4月2日,環保署舉辦之蘇花高環評確認會議中, 沒有通過。

蘇花高速公路 只停留在計畫階段,因諸多爭議而先後變更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蘇花替」,2008年)、「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2010年)以及「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2011年),與後來2011年動工的台9線蘇花改為不同路線。

2000年
1月,完成工程規劃。
2月,蘇澳花蓮段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境保護署審查通過准予開發。
2003年
12月2日,九號隧道南段、三棧段及新城交流道二個標段完成招標,分別由隆大營造及日本前田建設、利德營造以32億元、25億元得標,先以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支付。←招標未簽約

時任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視察花蓮航空站新航廈工程時向其表示:『雖然他個人百分之百支持興建,但他也聽到不同的聲音,因此希望在蘇花高開工前先徵詢民意,藉此了解大多數縣民的意見』,希望先完成以「民意調查」做為是否興建的參考再行決定,建請行政院暫緩興建國道蘇花高速公路。游錫堃表示基於預算成本壓力、962億總預算尚未過關及地方意見問題為由而當場宣布暫緩動工三個月,並表示如果地方重新思考後並做成決定,中央會尊重,但有一定的期限;
時任國工局長鄭文隆也表示:「雖然雙方還未正式簽約,但合約關係已經發生,一旦工程無法在六個月內開工,政府必須中止合約,並賠償業者備標損失,金額不是很多,所以不論是暫緩三個月或確定要解約,影響應該都不大;不過原定明年初陸續發包的其他標段,現在起作業全部暫停。」

2008年
3月3日,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經過6小時討論,傾向有條件通過蘇花高環差分析與現況差異分析報告,但決議要求交通部國工局整合自2003年至今召開過的10次專案小組會議各項提問重修報告書,交通部11日將相關報告送達,環保署18日預備召開確認會議後,再送環評大會審查。
3月7日,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傅崐萁在立法院質疑蘇花高遲遲無法審查通過,但同位於花蓮縣之「和平火力發電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卻可有條件通過,明顯圖利財團之嫌,14日環評委員決議,送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靜待法律調查結果,在清白未獲平反前,無限期擱置蘇花高環評案,18日確認會議也暫停。

4月2日,環保署舉辦之蘇花高環評確認會議中,時任經建會副主委及環評委員的張景森表示蘇花高其實還有很多疑慮。他認為看守內閣不宜通過環評,應退回交通部,至於未來是否興建,「應由新政府來決定。」;張景森的發言稿亦寫著,指依交通部交通流量預估,興建蘇花高會造成花蓮地區空氣汙染、交通壅塞、喪失東部成為國際觀光度假區的潛力。且興建成本暴增大幅降低經濟價值,考量東部永續發展,「蘇花高並非最優交通方案」;
另經建會於4月1日開會談及東部發展分年計畫,做出東部交通應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決議

4月25日,環評拍板,本案退回原開發單位。
7月6日,時任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先行推動「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蘇花替」),時任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會興建南澳至和平路段,為省道名義但為高速公路規格,時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史亞平也表示,此方案不是蘇花高。


我前面提供新聞都有提到2000年曾有通過環評這檔事,
拿2008年的東西幹什麼?
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之前打的內容跟我說的事情嗎?
你要抄維基百科你怎麼不抄2000年通過環評那段?
我可還是有丟網址的: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1170027.aspx

這可是連你在抄的維基百科都有提到的
你要抄維基百科的內容麻煩也抄正確及完整一點
雖然維基百科對於蘇花高的事情寫得很完整且也有引用來源出處,
不是給你亂抄及亂加油添醋用的

herblee wrote:
『聖哥達基線隧道』業主 是 瑞士聯邦鐵路 , 將來是要走火車
另外有一條 ,在A2高速公路上的聖哥達公路隧道Gotthard-Strassentunnel ? 隧道單孔供雙向通行,每一方向只都有單一條車道, 且 如果車流量過大發生交通堵塞,警方會封鎖Airolo和Göschenen通往A2的出入口。
就同樣是 快速公路的等級

會一樣嗎?


聖哥達公路隧道速限八十公里也跟國五彭山隧道一樣你就不提?
而且你自己都說是聖哥達公路隧道所在是高速公路但卻又扯快速公路等級幹什麼?
雪隧跟彭山隧道的施作設計速率跟許多快速公路隧道(如八卦山隧道)差不多你就不講,
更別說八卦山隧道的營運時速還跟屬於高速公路的彭山隧道一樣呢,
甚至2016年瑞士公投通過興建聖哥達第二公路隧道你就裝死?
https://www.tunnel-online.info/en/artikel/tunnel_Gotthard_Road_Tunnel_2nd_Bore_Start_of_Preparatory_Work_in_Summer_2020_3543298.html
https://www.tunnel-online.info/en/artikel/tunnel_Gotthard_Road_Tunnel_Second_Tube_to_be_built_from_2020_3145079.html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2016_Swiss_referendums

所以你要繼續跳針什麼?
而且一樣在斷層帶挖隧道所以你認為鐵路就很安全而公路就一定會出事情嗎?
聖哥達公路隧道及A2高速公路一樣也有經過斷層帶就不提?
從你對此事的態度就證明你果然又搞雙標。


herblee wrote:
您 把整句話 掐頭去尾
herblee wrote: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斷章取義
『9萬18拐』這 謂語 反過 當成主語 ?
完全把主語和謂語顛倒過來講?
您自創的 稻草人斷章取義為 『9彎18拐』? 卻要求旁人發誓背書 ?


所以勒?
你自己也對我的內容掐頭去尾也不講?
你還依舊裝死不回應是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可見有種講我卻沒種講你自己而你還好意思牽拖?
你去拿蘇花高計畫的斷面圖跟路線圖出來了沒?
拿不是蘇花高計畫的圖就來哄騙別人你是好棒棒是不是?
何況你都會抄維基百科但是連Google搜尋蘇花高計畫相關資料都不會做嗎?
而且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就不能叫做高速公路,
請問你是連這基本國文常識都沒有是不是?
果然講不過別人你就只會跳針及玩文字遊戲!
你自己也愛加油添醋還敢好意思指責他人?
還有你的留言內容我可是完全貼上可不像你謊稱說的斷章取義,
你才是斷章取義之人還敢行歪曲事實之行為?

herblee wrote:
如果只是誤解 ? 己經於上方解釋過了
您先以 紅鯡魚, 再放煙霧彈, 拿錯誤的資料, 或不相當無法類比的例子, 來轉移"在地質破碎帶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問題焦點?
再以自創之稻草人『蘇花高請問哪裡如你講的有9彎18拐?』唱雙簧自我否定 ?
自己先創造一個稻草人? 再攻擊自創之稻草人 ?
看不懂 ? 是 先下毒再給解藥 的意思嗎?
這是高招嗎 ?
問題的焦點""在地質破碎帶興建蘇花高速公路" 卻被模糊掉了


自己先模糊焦點不要牽拖不反省你自己可以嗎?
明明你也拿錯誤資料還敢說別人
你把『延人公里』冒充『運量』的狀況就不敢講你自己嗎?
而且你一樣把台鐵官方資料看錯跟引用錯誤
你才同樣根本沒資格講我紅鯡魚及放煙霧彈
你更是在那邊轉移話題兼模糊焦點,
你的作法就是理虧卻搶先訴說及歪曲事實的行為,
我解釋那麼多而你還是持續加油添醋般的扭曲事實及斷章取義啊,
你自己說話不算話就不要一直牽拖可以嗎?
從頭到尾搞自我否定就是你這個謊話連篇的人且你做錯事只會一直牽拖腦補!
你一直說斷層帶蓋蘇花高很危險,
那北宜高你就不提?
西部國三田寮段也蓋在斷層帶你不提?
你就只會充滿偏見的對蘇花高一直充滿錯誤的觀念去論述
你才是雙標並分化東西部的始作俑者還敢指責別人幹什麼?


herblee wrote:
交通部 民國 108 年 09 月頒布
交通技術標準規範 : 公路路線設計規範

設計速率 並不等於 營運時的平均速率

同為 80km?就以為等級相同
蘇花改 和 蘇花高是不同路線 , 不同等級


設計速率的確不代表營運速率啊,
但問題你就是拿營運速率當成設計速率來看,
而且我是講設計速率你一直跳針扯營運速率幹什麼?
你說蘇花高跟蘇花改不同路線是嗎?
但你是沒看到我說"類似"是不是?
何況蘇花高及蘇花高確實也有路線重疊性而你還急著否認嗎?
且蘇花改一樣沿用蘇花高之谷風觀音隧道的預定設計你就裝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a12Iuaq1o
另外谷風觀音隧道的設計速率跟雪隧一樣是80KM的事情你又裝死帶過了嗎?
別忘了谷風觀音隧道的規格還高於屬於高速公路的雪隧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amp/19690580203.html
https://reurl.cc/nnlYWv
https://reurl.cc/ZQlNYg

蘇花改都能做出同高速公路雪隧同等程度甚至更高的隧道了,
用邏輯來講還會認為蘇花高規格會做輸蘇花改嗎?
難怪你之前會扯9彎18拐及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足見你跳針及裝死不認錯的行為
顯示你連高速公路標準都搞不清楚,
也只會拿營運速率來跳針而已。

herblee wrote:
感謝您的批評 , 一眛否認"車流理論" , 拿台鐵所有路線的運量資料說成是"北迴線" ? 拿自己創造的"蘇花高有9彎18拐" 稻草人 ?
這也沒辦法了


你自己做錯事不檢討自己而也請你不要一直牽拖怪別人,
感謝你把台鐵的官方資料引用錯誤且沒看清楚內容而在那邊加油添醋
甚至你還用『延人公里』來唬爛成『運量』。
還有你所謂的車流理論在你有加油添醋且引用資料錯誤的前科狀況下根本不足為信,
要怪就怪你犯下資料引用錯誤及擅自加油添醋
你明明就在我底下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留言說會9彎18拐及達不到高速公路的標準,
被打臉之後就只會玩文字遊戲並開始跳針式的不實指控,
甚至還被我抓包『你也曾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相關留言內容。
https://m.mobile01.com/externallink.php?url=https%3A%2F%2Fi.imgur.com%2FLmsDsNn.jpg

而且你既然會抄維基百科卻連Google搜尋蘇花高計畫內容都不會做
講難聽一點你就是選擇性忽視的逃避問題罷了,
我打那麼多內容你還會看不懂並做錯誤解讀就代表你不識字而搞不清楚我在講什麼,
難怪你只會胡扯一堆甚至連資料都會引用錯誤,
你一昧忽視客觀事實並散布錯誤資訊的行為而你還敢指責別人如何?
足證你愛牽拖及秀下限的跳針行為,
所以你還是打算裝死不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eddy334246 wrote:
再再的證明你講不過別人就開始不實且無端的跳針指控,
我的內容公開明示可不像你只會逃避問題,
請不要對我進行不實指控,
你講不出所以然來就行扭曲事實的行為才令人不解,
而且你現在都能看得到我的內容並回文代表一切都是子虛烏有,
再重申一次我沒有你說的那樣做。

您寫的內容? herblee 完全看不到 , 必須經由它人傳遞才看得到
上述 說明皆為事實
1777樓 → 1779 樓 1778樓直接消失

1782樓 → 1784 樓 1783樓直接消失


eddy334246 wrote:
那請問你是講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直接問你但你卻選擇裝死且不敢直接正面回應,
何況你也在我討論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並回覆講9彎18拐,
請問你是選擇性失憶忘記你引言回覆的內容嗎?
不然你是講哪條路及什麼東西要9彎18拐而別一直閃避問題?
你自己都解釋不清楚就不要怪別人,
你不正面回應而我從你引言的內容去做合理推斷有何不可?
足見你滿滿的被打臉及牽拖鬼胡扯之詞。

您一再斷章取義 , 截取其中一段自行衍繹
只能蓋很多隧道』這後一句 完全不見了 ! 然後 望文生義 ? 以文害辭 再 穿鑿附會 。
是這樣創造出新的稻草人 , 再塞回到別人的嘴裏 ?
您自己創造了一個稻草人 ? 再攻擊這個稻草人的種種不是 , 您都已經自問自答完了 ?
已經直接正面回應完畢 , 旁人當然是看戲看您唱雙簧
herblee wrote: 整句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這句話的主語是什麼? 謂語是什麼 ? 只截取一段 ? 如盲人摸象
摸到象鼻就說 大象是水管 ? 摸到象耳就說大象是扇子 ?
還要旁人解釋為何大象是水管 ?

eddy334246 wrote: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而且別忘了,
你最初都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之類』的話,
你現在又要準備開始玩文字遊戲否認了嗎?
也不要跟我牽拖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會達到,
達不到就不能是成為『高速公路』或『蘇花高』的,
我可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去開脫。

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之類』新的稻草人又出現了
您自認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 又怎麼會說出 "之類"這樣模糊的字眼
herblee wrote:
高速公路能高速的重要因素是道路線形 , 轉彎弧度太小 , 爬坡坡度太高, 都會影響到車速, 這在 蘇花高沿線 很難辦到 。
這是在說 路面超高 , 曲率半徑, 緩和曲線 不足 , 超出輪胎抓地力, 車就會被甩出柏油路面
曲率半徑 R= v2/(127(μ+i)) v行車速度(km/h);μ最大橫向力係數;i 路拱橫向坡度。
緩和曲線是設置在直線與曲線之間或大圓曲線與小圓曲線之間
蘇花高沿線 是不是全都為山區道路
herblee wrote: 整句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蘇花高計劃當中 才會有 90%的路段 為隧道及高架
這後一句有 『 只能蓋很多隧道

以蘇花高的規格 雙向 2車道 , 要再挖2個隧道
蘇花高沿線所屬的大南澳片岩,因為受到多期的變質與變形作用,充滿了不規則的褶皺,想要在這裡開挖隧道是工程的一大挑戰。
蘇澳- 東澳 已經有 北迴線 2條隧道 + 蘇花改東澳隧道 , 要如何再增加二條隧道? 並且避開東澳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和中- 大清水 已經有 北迴線 2條隧道 + 蘇花改中仁隧道 , 要如何再增加二條隧道? 並且避開和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eddy334246 wrote:
你自己講過的話被打臉就不要牽拖別人腦補,
這些都是你有打過在上面也容不得你狡辯,
你自己都打過的字重複打好幾遍是要讓大家更知道你狡辯的行為嗎?
你根本就是一直在狡辯被打臉然後繼續胡扯秀下限,
而且沒有達到高速公路等級就不能叫做高速公路,
就像國3甲沒有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就不能叫高速公路,
這種最低標準的基本常識很難懂?
請問你是國文閱讀能力有問題還是常識理解程度有問題?
而且我前面都有講有蘇花高計畫資料可查,
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打的內容是不是?
可見你講過的話果然就只會事後說話不算話。

那你是不敢回應哪條路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問你老半天你就裝死不回應那我當然可以合理推測你就是講蘇花高、高速公路,
只要你不敢正面回應就容不得你狡辯開脫,
你這些內容都是在我談蘇花高跟高速公路的內容做引言回覆啊,
你如果不是講蘇花高那請問你到底講哪個東西?
問你指什麼而你卻逃避問題裝死不回,
你自己都講不清楚就是你的問題而不要牽拖怪別人!
何況你刻意避談蘇花高計畫路線圖的事情,
講不過別人就開始跳針否認你沒有講九彎十八拐,
你連路線圖都講不出來哪裡有九彎十八拐的地方就是你虛構並散布不實資訊之處,
你才是創造稻草人的人且理虧卻搶先訴說及歪曲事實的行為,
先生你可以不要再秀下限給大家看嗎?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你也確實說過『蘇花高沿線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繼續怕你一直跳針玩文字遊戲否認,
我就繼續貼上去讓大家知道你現在說謊的行為,
如果你再敢牽拖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會達到而我可不接受,
因為達不到就不能叫『高速公路』或『蘇花高』而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您自己演雙簧攻擊自創的稻草人
很好, 您已經自行定義完畢 , 口供全都已經寫好 , 您高興怎麼說都可以
但剩下的強行"劃押" ???
對不起 ,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eddy334246 wrote:
是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引言回覆我的內容可是討論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部分,
你不斷無視我的問題且我有講出蘇花高計畫資料的事情,
你一直廢話那麼多卻一直虛構蘇花高會9彎18拐可見你說話不算話之實,
難怪你就只會牽拖稻草人然後一直逃避話題,
難怪到現在你就只會扯被你加油添醋過及無關本篇重點的理論見解而躲避你跳針的行為。
你依舊裝死不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正面不回應那我從你引言我的內容去推測是非常合理而容不得你狡辯!
何況你在我底下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回覆』講『9彎18拐』而當然就算你說的啊,
不然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你對應回應我什麼內容及不了解我提出的問題嗎(而且你裝死不回)?
你沒講你是指什麼東西且剛好你在我討論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做引言回覆就當然可認定你在說這類啊,
否則例如我在上面講林志玲而你要跟我扯你引言回覆林志玲的內容是要討論波多野結衣嗎?
而且9彎18拐在討論公路方面都知道是講什麼東西,
你是在跳針裝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嗎?
如果你不知道這基本常識那講這個詞就代表你外行裝內行!
沒這方面基本常識那請問你來討論什麼?
來讓大家看你跳針被打臉然後你繼續秀下限嗎?
更何況最前面你已經都還曾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標準』類的話過。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既然達不到標準就不能叫蘇花"高",
請問你是國文閱讀能力跟基本常識有問題嗎?
你的論述內容完全違背一般人的常識及經驗法則!
既然達不到標準的話當然就不能叫蘇花"高"計畫,
可見你又掩飾你跳針且虛構非事實的東西了。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更重複你確實說過『蘇花高沿線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看你又繼續一直跳針玩文字遊戲否認,
我就再一次貼上去讓大家知道你又說謊了,
沒達到標準當然就不能成『蘇花高』或『高速公路』,
我可不准你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能達到,
你既然講這種話當然就不能有模糊空間去開脫。

很好, 你的說明 完美演譯了 何謂 斷章取義 , 紅鯡魚, 煙霧彈 及稻草人straw man fallacy
請繼續 , 但這些論述都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eddy334246 wrote:
還繼續裝死不敢回你到底是講哪條路達不到你說『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質問你的內容嗎?
你連"的"跟"得"都不知道怎麼用還敢好意思糾正他人主詞問題?
我可不像你詞窮且沒本事到必須一直雞蛋裡挑骨頭來跳針並轉移話題。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再重複你確實說過蘇花高沿線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因為你又要一直跳針玩文字遊戲否認,
我繼續貼上去讓大家知道你說謊成性的行為。
一樣廢話繼續說因沒達到標準當然就不能成『蘇花高』或『高速公路』,
也不准你說很難達到不代表不能達到,
既然你講這種話當然就不能有模糊空間去開脫。
那你趕快回應是 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一直裝死不回應是聽不懂是不是?
你就只會複製貼上重複的話而裝死不敢正面回應,
你『在我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回覆』而你就繼續裝死?
而且你『引言我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卻不是講蘇花高及高速公路』那請問你是在講什麼東西?
問你講什麼但你可是跳針裝死不回應!
而我叫你拿蘇花高的計畫路線圖出來看,
你一直扯沒有蘇花高幹什麼?
請問你是不識字所以看不懂我打的內容是什麼嗎?
難怪你又開始說話不算話而繼續散布錯誤資訊然後持續跳針。
你一直說落落長的幹話及廢話兼轉移話題,
問你講什麼你就跳針裝死不回應,
跟你講了哪些東西你都當耳邊風在那邊自以為是的跳針,
難怪你講話不算話兼開始對他人無端不實的指控,
可見你才是紅鯡魚、放煙霧彈兼打稻草人,
人家在講什麼你根本沒在聽而甚至你只會一直扭曲事實,
你講過的話更是事後說話不算話而顯示你扯謊的行為,
然後你要不要回應是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很好的舉例 , 再次說明何謂曾參殺人, 三人成虎 , 稻草人無限迴圈

eddy334246 wrote:
表4是台鐵各年度客運人數概況啊,
你扯石榴那些是打算又開始準備轉移話題了是不是?
而且你是看不懂台鐵官方網址是不是?
是不知道 https://www.railway.gov.tw/ 嗎?
指鹿為馬?
你是在你講自己連國字都看不懂嗎?
『客運人數』跟『延人公里』你是搞不清楚嗎?
還是你搞不清楚什麼叫作延人公里?
https://win.dgbas.gov.tw/dgbas03/bs7/calendar/MetaQry.asp?QM=&MetaId=180

我圈起來的國字你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是不是?
你一樣弄錯東西卻指責他人錯誤是不覺得這行為很難看嗎?
人家看運量一般看指客運人數為主而不是看延人公里,
你在指責我拿錯資料之前是不是印證你的說法其實沒這方面常識?
你貼你這張資料圖之前是看不懂及不認識『延人公里』四個大字嗎?
還是你刻意只拿延人公里來模糊焦點?

您不知道旅客數(number of passengers)或延人公里(passenger kilometer)都是運量 嗎 ?
延人公里(passenger kilometer)為旅客數與運輸距離乘績的累加
北迴線 蘇澳新 ←→花蓮 , 所有旅客都搭全程 , 沒有中途下車 ? 不必列入"運輸距離" ?
PK=∑N i (Pi×Ki)
Passenger kilometer 將所有旅客按其運輸的距離分組
N 代表總分組數,Pi 代表屬於第 i 組的旅客數,
Ki代表第 i 組旅客的運輸距離,
PK 為所求得的總延人公里數。

以延人公里衡量旅客運輸不具均質性 , 且列入乘客搭乘里程
前面 中興工程第146期 2020年1月 pp 27-35 , 圖表就有寫 客運量(人數)

和後面的 台鐵年表
表5 線別客運量 - 延人公里 (續)
這年表的標題白紙黑字寫了 運量


eddy334246 wrote:
你連『延人公里』跟『客運人數』都沒搞清楚,
人家討論年運量是看『客運人數』為基準的好嘛,
一般討論沒事不會特別扯延人公里出來講,
你看你舉之中興的資料而人家講運量可是拿客運人數不是延人公里,
可見你也是在鬧笑話而犯這種低級錯誤。

中興工程第146期 2020年1月 pp 27-35 , 表格就有寫 客運量(人數), 本來就不是延人公里

台鐵年表 表5 線別客運量 - 延人公里 (續)
這年表的標題白紙黑字寫了 運量

不知道在混淆什麼 ?

eddy334246 wrote:
就算當做我沒看到是講『北迴線』好了,
以北迴線『客運人數』來說的話,
101年是4,444,357、
102年是7,362,086,
這樣也請問這哪來是『你一開始聲稱的年運量增加1倍』?
可見你的說法根本就是在『膨風』(因為沒有達到你聲稱的量),
何況放大到103及104年來看反而成長幅度有限,
原來你所謂的『換載具』就只有一年的較明顯的效果可讓你『大書特書』是嗎?
沒有普悠瑪行駛的平溪線反而101年至102年『成長更大』你怎麼不講?

稻草人又來了
herblee wrote:
台鐵北迴線的現況就是換載具 !
換"載具" 已經證明了 ! 102年換成 普悠瑪號上路之後 , 年運量就增加了一倍

103及104年 是不是 102年之後 !
103及104年 和 102年之前比較, 有沒有 換載具 ?
100年是4,074,938
101年是4,444,357、
102年是7,362,086,
103年是8,360,701
104年是8,329,637
圖表就能看出 102年後 人數 是 大幅增加 , 102年之後的103年8,360,701和之前的數字100年是4,074,938比較也是1倍

表5 線 別 運 量-延 人 公 里 (續)
北 迴 線 North-link Line
民 國 101 年 2012 454,439,620
民 國 102 年 2013 906,360,058
是不是增加一倍 !

北迴線 怎麼說成平溪線 ? 這屬於無關主題的 煙幕彈

eddy334246 wrote:
可見你又亂引用資料來加油添醋你那漏洞百出的見解!
然後刻意用延人公里模糊焦點來掩飾你見解的漏洞。
而且你連台鐵的資料都不會看,
甚至還用『延人公里』狸貓換太子取代『客運人數』來膨風你聲稱的『年運量』,
連這種基本常識都沒有而可見你真的程度實在是笑破大牙。
你也拿不同工程難度的東西在嘴砲兼雙標你怎麼不講?
不然以類似長度的長隧道來比較好了,
你怎麼不解釋一下八卦山隧道不論啟用或貫通比蘇花改的中仁隧道、南迴改草埔森永隧道還要多?
我亦提到西部也有不少建設跟東部一樣也有斷層帶問題你就裝死,
可見你根本就是對東部有偏見而一直故意誇大及針對東部每一處建設的工程難度,
你自己對東、西部先分化在先做理虧卻搶先訴說及歪曲事實的行為還敢嘴別人?
你裝死對西部其他建設做類似的事情而不做同等標準審視,
這樣還敢說別人分化嗎?
你這種連資料都會搞錯的人沒資格講我指鹿為馬,
而且你不解釋一下出租機車跟共享機車性質與使用狀況等之類的嗎?
然後只會一直扯載具轉換轉移話題。
那你趕快回應是什麼東西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廢話說那麼多是打算繼續逃避問題下去是不是?
何況你確實講過9彎18拐卻又事後否認而繼續印證你說話不算話,
何況你這裡講的內容一堆也跟本篇主軸討論蘇花高跟蘇花替無關,
你也是內容愛重複貼不要在那邊牽拖又不檢討自己,
你連台鐵資料也會弄錯更沒資格在這邊說別人。
是你一開始自己說塞得進去啊,
而且還說降速限能塞入更多車進去,
現在又學白海豚一樣轉彎了是不是?
請不要把國外的理論被你加油添醋後再以錯誤的見解提出,
而且你連台鐵的資料也會引用錯誤,
實際上對你這篇引用資料的可信度來說根本就是打折扣。
然後你自行加油添醋的理論講那麼多,
還是無法驗證你所謂的降速限不塞車理論呀,
加上你又有引用資料錯誤的前例而很難對你的內容有實質可信度能證明。
何況你又開始轉移本篇的話題重點了。

資料都有,請自己看清楚 , 如何說成 亂引用資料? 引用資料錯誤? 內容有實質可信度? 轉移本篇的話題重點?

eddy334246 wrote:
我前面提供新聞都有提到2000年曾有通過環評這檔事,
你拿2008年的東西幹什麼?
請問你是不識字看不懂我之前打的內容跟我說的事情嗎?
你要抄維基百科你怎麼不抄2000年通過環評那段?
我可還是有丟網址的: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1170027.aspx

這可是連你在抄的維基百科都有提到的,
你要抄維基百科的內容麻煩也抄正確及完整一點,
雖然維基百科對於蘇花高的事情寫得很完整且也有引用來源出處,
但不是給你亂抄及亂加油添醋用的。

事實就是 蘇花高 的計劃 在 2008年4月2日,環保署舉辦之蘇花高環評確認會議中, 沒有通過。
所以不能蓋
而不是 2000年2月,蘇澳花蓮段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境保護署審查通過准予開發,所以蓋好了???

eddy334246 wrote:
雪隧的施作設計速率跟許多快速公路隧道(如八卦山隧道)差不多啊,
所以你要繼續跳針什麼?
而且一樣在斷層帶挖隧道所以你認為鐵路就很安全而公路就一定會出事情嗎?
從此你對此事的態度就證明你果然又搞雙標。
喔,所以勒?
你自己對我的內容掐頭去尾也不講?
你還依舊裝死不回應是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可見有種講我卻沒種講你自己而你還好意思牽拖?
你去拿蘇花高計畫的斷面圖跟路線圖出來了沒?
拿不是蘇花高計畫的圖就來哄騙別人你是好棒棒是不是?
何況你都會抄維基百科但是連Google搜尋蘇花高計畫相關資料都不會做嗎?
而且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就不能叫做高速公路,
請問你是連這基本國文常識都沒有是不是?
果然講不過別人你就只會跳針!
你自己也愛加油添醋還敢好意思指責他人?
還有你的留言內容我可是完全貼上可不像你謊稱說的斷章取義,
你才是斷章取義之人還敢行歪曲事實之行為?
明明你也拿錯誤資料還敢說別人,
你把『延人公里』冒充『運量』的狀況就不敢講你自己嗎?
而且你一樣把台鐵官方資料看錯跟引用錯誤,
你才同樣根本沒資格講我紅鯡魚及放煙霧彈,
你更是在那邊轉移話題兼模糊焦點,
你的作法就是理虧卻搶先訴說及歪曲事實的行為,
我解釋那麼多而你還是持續加油添醋般的扭曲事實及斷章取義啊,
你自己說話不算話就不要一直牽拖可以嗎?
從頭到尾搞自我否定就是你這個謊話連篇的人且你做錯事只會一直牽拖腦補!
設計速率的確不代表營運速率啊,
但問題你就是拿營運速率當成設計速率來看,
你說蘇花高跟蘇花改不同路線?
你是沒看到我說"類似"是不是?
路線上也是高度重疊性你還急著否認嗎?
而且蘇花改一樣沿用蘇花高之谷風觀音隧道的預定設計你就裝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a12Iuaq1o
另外谷風觀音隧道的設計速率跟雪隧一樣是80KM的事情你又裝死帶過了嗎?
別忘了谷風觀音隧道的規格還高於算入高速公路的雪隧。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amp/19690580203.html
https://reurl.cc/nnlYWv
https://reurl.cc/ZQlNYg

蘇花改都能做出同高速公路雪隧等級的隧道了,
你認為蘇花高有可能規格會做輸蘇花改嗎?
難怪你之前會扯9彎18拐及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足見你跳針及裝死不認錯的行為,
也顯示你連高速公路標準都搞不清楚。
你自己做錯事不檢討自己就不要一直牽拖,
感謝你把台鐵的官方資料引用錯誤且沒看清楚內容而在那邊加油添醋,
甚至你還用『延人公里』來唬爛成『運量』。
還有你所謂的車流理論在你有加油添醋且引用資料錯誤的前科狀況下根本不足為信,
要怪就怪你犯下資料引用錯誤及擅自加油添醋。
你明明就在我底下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留言說會9彎18拐及達不到高速公路的標準,
被打臉之後就只會玩文字遊戲並開始跳針式的不實指控,
甚至還被我抓包『你也曾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相關留言內容。
https://m.mobile01.com/externallink.php?url=https%3A%2F%2Fi.imgur.com%2FLmsDsNn.jpg

而且你既然會抄維基百科卻連Google搜尋蘇花高計畫內容都不會做,
講難聽一點你就是選擇性忽視的逃避問題罷了,
我打那麼多內容你還會看不懂並做錯誤解讀就代表你不識字而搞不清楚我在講什麼,
難怪你只會胡扯一堆甚至連資料都會引用錯誤,
你一昧忽視客觀事實並散布錯誤資訊的行為而你還敢指責別人如何?
足證你愛牽拖及秀下限的跳針行為,
所以你還是打算裝死不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講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說得很好 ,完全是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的最佳範例

現在有現成的鐵道 , 缺的是把火車捷運化 , 騰出運量來裝載汽車 , 缺的是載汽車車廂(載台), 缺的是登車月台, 缺的自動化票務系統,付款 ,掃瞄車號印出登車證→燈號指示那一個月台
向機器購票 , 因為已經在網路訂票了, 所以現在是輸入訂位編號

掃瞄車號印出登車證

登車證掛在車上

燈號指示月台

直接開上月台進車廂

車箱關閉

到站開出車廂

和搭捷運 ,和人員登車完全一樣的流程

現成的鐵路增加運能不做 ? 卻要另外再挖隧道蓋高速公路

當然 , 成本增加 , 比收通行費貴很多
台北捷運的本業是賠錢的 , 賺錢的是廣告 ,賺錢的是車站, 地下街的商店出租
同樣, 在登車港站 , 國外也是設置了 購物商場 , 免稅店 對外招租 , 政府補貼 來降低票價

《莊子·外物》: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 車轍中,有鮒魚焉。
(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鯽魚)
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
(鯽魚啊,你是那位人物呢?)
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鯽魚回答說:『我是東海的臣子。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
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我說:『好。我去遊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
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鯽魚生氣地說:『現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像你這麼說,不如早點到賣乾魚的店裡去找我好了!』」)

如果, 將來工程技術 有更好的工法 , 行有餘力當然蓋
但是,明明有現成的鐵道不利用 ? 卻要求 去"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這是在劃大餅 , 請深思
大耳lin

herblee愛拿國外的例子跳針亂套就別拿中國成語講你自己了啦,分明就是你封鎖別人還蓋怪別人封鎖,我都看得到eddy大的文,你才是鍵盤畫大餅搞不清楚實況且胡說八道一大堆。

2024-04-16 23:13
herblee你從頭到尾只會跳針、鬼扯、腦補及被打臉就硬拗
扯一堆跟現實無關的事情誤導他人
尤其德鐵這種連德國人自己都嫌到爆的東西你居然說好棒棒而真是笑死人

https://m.dw.com/zh/%E9%A2%91%E9%A2%91%E6%99%9A%E7%82%B9%E8%87%AA%E9%85%BF%E8%8B%A6%E6%9E%9C-%E5%BE%B7%E9%93%81%E8%B5%94%E5%81%BF%E8%B4%B9%E7%A0%B45300%E4%B8%87/a-47585941?fbclid=IwAR2R73GA25DcRb85tKL7-8vYYJSJyslSIPtCyuJnKwTwhPBj-msEP3XVG7o

herblee wrote:
(1) 您既然引herblee的言, 怎麼內容卻偏離這麼遠 ?
怎麼會說出完全無關的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herblee說的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這句話當中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 怎麼會變成 是 "高速公路" ?
您自行腦補? , 自行塑造出不存在的? 完全無關上文的一堆文字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那請你講是哪條路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很難嗎?
是指蘇花高、蘇花改、蘇花替還是哪條路而你就打算裝死不講清楚是不是?
你引我的言回覆一堆無關問題重點的廢話還敢好意思理虧在先而牽拖別人?
就請你回答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一直跳針及答非所問幹什麼?
你在我講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回覆幹什麼?
這就是你說話不算話兼逃避問題的證明!

herblee wrote:
既然不是高速公路還能叫蘇花『高速公路』嗎?
既然非高速公路那當時國工局(高公局)發包準備動工是用『蘇花高速公路』的名義幹什麼?
根本就把一個句子的 "主語" 和"謂語" 完全顛倒過來講


問你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是繼續答非所問或不回應是吧?
請問你是不識字所以看不懂我回答的問題是不是?
現在你又跳針扯主語跟謂語可見你繼續裝死及玩文字遊戲轉移話題!
你繼續裝死不回答那推定為你在狡辯可說是合情合理!
只要你一天不解釋清楚上述問題就證明你在狡辯及說謊!

herblee wrote:
這是說明 稻草人論證(straw man)的最佳例證
或稱為 稻草人謬誤、攻擊稻草人、刺稻草人、打稻草人, 這是先曲解對方的論點,再針對曲解後的論點(替身稻草人)攻擊,再宣稱已推翻對方論點的論證方式,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居然說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這種沒基本常識的話,←這是您創造的稻草人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我已經把問題明確講那麼多遍而你卻繼續答非所問
你一直閃躲不正面回應所以我可以合理推論你確實講過這種沒常識的話啊!
你也愛腦補並曲解我的內容就不要牽拖來掩飾你跳針鬼扯的行為
不然請趕快回應你指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已經給你下台階給機會來澄清了你還要繼續把場面搞這麼不好看是不是?
重複好幾次問題了你還裝作不回答就代表你才是創造稻草人!
你理虧做錯事與跳針在先而不檢討自己卻還好意思講別人,
可見你這種行為根本就是雙標仔之表現!

herblee wrote: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9萬18拐』這幾個字? 是主語 還是 謂語 ? 是主詞還是形容詞 ? 是名詞還是陳述其關係?
完全把主語和謂語顛倒過來講?
還能説成『你是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而看不懂還是又繼續牽拖胡扯』? 另人嘆為觀止
再再的證明你講不過別(恕刪)



你是不敢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嗎?
一直扯主語、謂語 、主詞、形容詞名詞、陳述其關係這些無關的內容幹什麼?
你果然是沒膽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繼續秀下限跳針來掩飾你的跳針行為,
你一直答非所問而推論證明你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是合情合理!

herblee wrote: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以為替身稻草人多講100次就會變成本尊?
這不過是您自己演的雙簧
蘇花高要九彎十八拐(替身稻草人)是您所 創造的
您不過自己攻擊您自己所創造的替身稻草人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你自己資料引用錯誤被打臉不認錯就不要牽拖別人可以嗎?
你持續不敢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嗎?
一直答非所問來強化你一直跳針兼說話不算話的事情
更何況你自己都引言我蘇花高及高速公路內容做回覆
不是講蘇花高或高速公路那不然你是講哪條?
不敢正面回答是不是?
你連"的"跟"得"都搞不清楚怎麼用就沒資格跟別人扯什麼主詞與謂詞!
自己自導自演兼自吹自擂還牽拖可見你就是跳針及秀下限!
我們在談原有的蘇花高計畫結果被你另外創造別的蘇花高模糊焦點,
更好笑的是你自己提的卻扯在我頭上而可見你這個人腦補及亂扣帽子的行為!

herblee wrote:
您一再斷章取義 , 截取其中一段自行衍繹
『 只能蓋很多隧道』這後一句 完全不見了 ! 然後 望文生義 ? 以文害辭 再 穿鑿附會 。
是這樣創造出新的稻草人 , 再塞回到別人的嘴裏 ?
您自己創造了一個稻草人 ? 再攻擊這個稻草人的種種不是 , 您都已經自問自答完了 ?
已經直接正面回應完畢 , 旁人當然是看戲看您唱雙簧
herblee wrote: 整句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這句話的主語是什麼? 謂語是什麼 ? 只截取一段 ? 如盲人摸象
摸到象鼻就說 大象是水管 ? 摸到象耳就說大象是扇子 ?
還要旁人解釋為何大象是水管 ?


也腦補一堆兼跳針一堆還敢好意思說別人?
先生你最常幹這種事情不要不檢討你自己可以嗎?
例如我問大象而你回答中信兄弟這種答非所問的狀況你還要繼續鬼扯?
然後還是你持續不敢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嗎?
繼續一直答非所問來印證你牽拖逃避問題
你也不解釋一下你講這些內容可是引言我蘇花高及高速公路!
你自己才是斷章取義兼轉移話題就不要在這邊五四三無關內容的廢話一堆,
而且你自己也說過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標準這類的話,
你還要繼續為你說謊的行為繼續扯謊嗎?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herblee wrote:
『蘇花高沿線很難達到高速公路的標準之類』新的稻草人又出現了
您自認不容許給你有模糊空間? 又怎麼會說出 "之類"這樣模糊的字眼
herblee wrote:
高速公路能高速的重要因素是道路線形 , 轉彎弧度太小 , 爬坡坡度太高, 都會影響到車速, 這在 蘇花高沿線 很難辦到 。
這是在說 路面超高 , 曲率半徑, 緩和曲線 不足 , 超出輪胎抓地力, 車就會被甩出柏油路面
曲率半徑 R= v2/(127(μ+i)) v行車速度(km/h);μ最大橫向力係數;i 路拱橫向坡度。
緩和曲線是設置在直線與曲線之間或大圓曲線與小圓曲線之間
蘇花高沿線 是不是全都為山區道路


所以你指的蘇花高沿線是指蘇花高本身路段嗎?
還是你又是講哪條其他道路?
先生你不願意講清楚是不是啊?
況且一般人講"高速公路沿線"就是講"高速公路本身路段",
你講"蘇花高沿線"當然是講"蘇花高本身路段"啊,
可見你故意玩文字遊戲且證明你留言內容有國文用字遣詞能力的問題!
不然例如這邊有提到寫說"國道2號高速公路沿線仍有拓寬工程進行中",
要跟我扯這個"沿線"不是指"高速公路本身路段"嗎?
https://www.taoyuan-airport.com/main_ch/docdetail.aspx?uid=3959&pid=3959&docid=5790&mc=
先說明一下我舉上面的連結只是要說明"沿線"之解釋而無他意,
你敢又扯其他東西就證明你就是故意雞蛋裡挑骨頭的腦補!

herblee wrote:
(1) 您既然引herblee的言, 怎麼內容卻偏離這麼遠 ?
怎麼會說出完全無關的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herblee說的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這句話當中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 怎麼會變成 是 "高速公路" ?
您自行腦補? , 自行塑造出不存在的? 完全無關上文的一堆文字
沒有達到高速公路標準的道路哪能名稱叫『高速公路』?


你自己越扯越遠就不要牽拖別人且你正面直接針對問題重點回答
你引我的言回覆一堆無關問題重點的廢話還敢好意思理虧在先扯別人?
就請你回答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一直跳針答非所問幹什麼?
你在我講蘇花高及高速公路的內容引言回覆幹什麼?
這就是你說話不算話的證明!



herblee wrote:
herblee說得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9萬18拐』這幾個字? 是主語 還是 謂語 ? 是主詞還是形容詞 ? 是名詞還是陳述其關係?
完全把主語和謂語顛倒過來講?
還能説成『你是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而看不懂還是又繼續牽拖胡扯』? 另人嘆為觀止
再再的證明你講不過別(恕刪)


你是不敢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嗎?
一直扯主語、謂語 、主詞、形容詞名詞、陳述其關係這些無關的內容幹什麼?
你果然是沒膽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繼續秀下限跳針來掩飾你的跳針行為,
你一直答非所問而推論證明你國文理解程度有問題是合情合理!

herblee wrote:
您寫的內容? herblee 完全看不到 , 必須經由它人傳遞才看得到
上述 說明皆為事實
1777樓 → 1779 樓 1778樓直接消失
1782樓 → 1784 樓 1783樓直接消失


https://imgur.com/ReQuJBC
https://imgur.com/GjZtZC3
不攻自破你那子虛烏有的說法,
看不到是你的問題而請你別牽拖且既然你能回應請別利用此事轉移話題
你再利用此事模糊焦點就證明你只是找理由牽拖!
綜上來說可見你胡說八道、鬼扯一堆

herblee wrote:
herblee wrote: 整句是
前面已經說過了, 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 只能蓋很多隧道。
蘇花高計劃當中 才會有 90%的路段 為隧道及高架
這後一句有 『 只能蓋很多隧道』


還是你持續不敢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嗎?
繼續一直答非所問來印證來讓你牽拖逃避問題!

herblee wrote:
以蘇花高的規格 雙向 2車道 , 要再挖2個隧道
蘇花高沿線所屬的大南澳片岩,因為受到多期的變質與變形作用,充滿了不規則的褶皺,想要在這裡開挖隧道是工程的一大挑戰。
蘇澳- 東澳 已經有 北迴線 2條隧道 + 蘇花改東澳隧道 , 要如何再增加二條隧道? 並且避開東澳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你到底現在要講什麼然後又要看圖編故事了嗎?
那請問你講的蘇花高是原計劃還是另外創設的?
並本篇一開始及本篇還有我談的就是原本的蘇花高計畫
你扯新蓋的隧道幹什麼?
可見你之前說的不存在的稻草人根本就是你創設的,
何況你現在指稱的增加二條隧道底是指蘇花高還是哪條路?
定義都不先講清楚就蹦出來這些內容請問誰搞得懂?
請問你是表達能力有問題所以導致你講清楚很難嗎?
你一直兜圈子轉移話題跳針是你最愛的討論方式嗎?

回歸你的問題,
我只針對原計劃蘇花高的回答(且要撇開現有蘇花改),
因為這樣才符合當初本篇最初討論主旨,
原設定的東澳隧道(原計劃之4號隧道)當然沒這問題,
至於如果你要刻意找碴其他部分我一律視為你來亂的。


herblee wrote:
和中- 大清水 已經有 北迴線 2條隧道 + 蘇花改中仁隧道 , 要如何再增加二條隧道? 並且避開和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所以你講的"再增加二條隧道"是屬於"原計劃蘇花高"或是"新計畫蘇花高"又還是"別的道路"
何況你前面的事情不解釋清楚而一直兜圈子答非所問不會煩嗎?
就算"假設"你打算扯假設你要談的蘇花高是"要另外新蓋"而非"原本計畫的蘇花高"
那也跟本篇的討論內容無關且是可歸咎由你提起!
要不然你打算忽略蘇花改就是多數路線參照蘇花高路線的事而轉移重點另外扯別的新路線的蘇花高嗎?
如此你是不是搞錯我們討論的方向了?
你到底要不要清楚講一下你是要講哪條路
我已聲明一開始我就是依據本篇主旨討論的是"原計畫的蘇花高"!
不然我幹嘛沒事叫你拿出"蘇花高計畫跟預定路線圖"做什麼?
要討論當然就是就原計劃的蘇花高做討論啊!
一般人看到這問題都嘛知道我要你拿出的東西就是講"原本的蘇花高"
人家本篇內容也是討論這個而你一直扯你嘴巴蹦出來的新蓋二條隧道幹什麼?
你卻之前拿你口中那"新蓋且子虛烏有的東西"出來講"還硬賴在我身上"!
足見從頭到尾就是你在歪曲話題及扭曲他人之意甚至還牽拖別人!
一般人都嘛知道要講當然是拿之前現有而不是你講的那玩意啊(何況我都有丟連結證明我要談的主軸)!
所以稻草人才是你那自行創造的
而且你都提到之新增二條隧道是不敢講屬於你要講的哪條路嗎?

另外既然你都提到蘇花改東澳隧道了,
比照蘇花高原計畫且規格更甚雪隧的蘇花改東澳隧道都做得成了!
就基本常識來說既然蘇花改都搞得成而那為何原計劃蘇花高就無法做到?
因此你一直扯開話題主旨幹什麼?
難道你要跟我說原有的蘇花高當初若要做成跟現今蘇花改一模一樣的東澳隧道有技術問題嗎?
就算不談你是要扯說另外開一條蘇花高還是哪條路線好了,
拿蘇花改的路線及隧道來說去對應原本蘇花高的計畫及路線規劃,
假設照原有計畫行事那請問哪來蘇花高當時做不到的狀況?
https://goo.gl/maps/x18FYZrY3tNHgTbL7

最後回歸你的問題,
和中段一樣僅回應原計劃蘇花高(加上排除蘇花改),
原設定的中仁隧道(原計劃之8號隧道)當然沒這問題,
再重申你如果要扯其他方面我一律當做你無端找砸兼故意模糊本篇重點。

herblee wrote:
您不斷加強 (替身稻草人)出現的次數 ? 您自己演雙簧攻擊自創的稻草人
很好, 您已經自行定義完畢 , 口供全都已經寫好 , 您高興怎麼說都可以
但剩下的強行"劃押" ???
對不起 , 您要自說自話請便 , 但這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你自己不敢解釋你所謂新增二條隧道是講什麼東西,
也不敢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
你這個講話不算話且逃避問題的人沒資格指責別人"怎樣!
講難聽一點你所謂的"畫押"也是你自己造成的而不要怪別人!
一般人都知道我們這裡講的"蘇花高"是"原有計畫的蘇花高"!
你卻故意編一個不知所云的東西卻反過來怪我說我編一個不存在稻草人!
先生你自己先幹這亂扣帽子的事情就不要在這邊秀下限牽拖!
你自己會錯意兼故意扭曲方向就不要自己做錯事還先告狀,真難看!

herblee wrote:
很好, 你的說明 完美演譯了 何謂 斷章取義 , 紅鯡魚, 煙霧彈 及稻草人straw man fallacy
請繼續 , 但這些論述都和 herblee 完全無關


也印證了你謬論連篇、腦補、牽拖、逃避問題、看圖編故事、惡意曲解等行為。


herblee wrote:
很好的舉例 , 再次說明何謂曾參殺人, 三人成虎 , 稻草人無限迴圈


證明你繼續逃避問題兼牽拖且理虧卻對他人不實指控!
你是繼續裝死不回應哪條路達不到你說的"要繞著山走9彎18拐,達不到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線形和轉彎弧度限制"嗎?
你明明就有講過蘇花高達不到高速公路的標準卻還一直找理由而在那邊耍賴及狡辯!
https://i.imgur.com/LmsDsNn.jpg
你是國文理解程度不好不了解你講的"沿線"就是包含該本身路段嗎?
既然指該路段還容得你鬼扯狡辯說你不是講蘇花高!
還是你要跟我說別的新聞稿內容指某某高速公路沿線拓寬不叫做該高速公路本身在拓寬嗎嗎?
你再敢扯什麼主詞、謂詞之類的就代表你說謊不認錯只會跳針講這些!

herblee wrote:
您不知道旅客數(number of passengers)或延人公里(passenger kilometer)都是運量 嗎 ?
延人公里(passenger kilometer)為旅客數與運輸距離乘績的累加
北迴線 蘇澳新 ←→花蓮 , 所有旅客都搭全程 , 沒有中途下車 ? 不必列入"運輸距離" ?
PK=∑N i (Pi×Ki)
Passenger kilometer 將所有旅客按其運輸的距離分組
N 代表總分組數,Pi 代表屬於第 i 組的旅客數,
Ki代表第 i 組旅客的運輸距離,
PK 為所求得的總延人公里數。


所以你不解釋行政院主計總處國發會高鐵高捷等都幾乎先以旅客數(人數、人次)作為公布運量主要依據而非用延人公里的事嗎?



出處來源:
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0428141646CA7FAVC2.pdf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583016245171.pdf
https://mtbu.kcg.gov.tw/Activities/C002100?CategoryID=ee7b8b6d-03c0-4e8f-b133-e0a7c97fa933&id=b5d22032-8502-4935-9d47-c2c2fb6b6c87&PageType=1
https://corp.krtc.com.tw/News/statistics_more?id=37fa81ca121249fba15fd7e45259672b
https://www.thsrc.com.tw/ArticleContent/89a9f9eb-acbc-418c-bd8e-a8f1394f5ac6

這些官方不管是統計跟發新聞稿運量幾乎沒提延人公里為主而是用人數(人次)代表運量
討論運量只會扯連官方都不見得會提的延人公里忽視人數(人次)這重要依據幹什麼?
憑什麼談台鐵你就過度強度用延人公里取代人數(人次)其他交通工具方面統計你就忽視?
https://corp.thsrc.com.tw/corp/9571df11-8524-4935-8a46-0d5a72e6bc7c
縱然高鐵也有列出人數跟延人公里兩個數據出來,
但是人家談到車站的運量可沒用延人公里而是用人數(人次)!
況且高鐵對外發布資訊講運量也是用人數(人次)為主而非用延人公里
可見運量方面不管各機關單位都先用人數(人次)為主去講!
就算你主張不是引用錯誤也代表你根本就是挑自助餐!


herblee wrote:
以延人公里衡量旅客運輸不具均質性 , 且列入乘客搭乘里程
前面 中興工程第146期 2020年1月 pp 27-35 , 圖表就有寫 客運量(人數)


所以從計算及發表運量為主的客運量(人數)來說就哪來你聲稱的增加1倍?
先生你算術有問題嗎?


你一直拿官方不見得會拿來講的"延人公里"出來稱幹什麼?
你是眼睛沒看到你拿的資料有"延人公里"這四個大字嗎?

人家官方對外講"運量"都以"人數(人次)"為主並非拿"延人公里"
已經講這麼多你是聽不懂是不是?
你在扯中興的資料之前是怎麼不看看你又引用錯資料了,
台鐵官方的資料你就裝死不看嗎?
既然講"人數"當然是看"表5 線 別 客 運 量-人 數 (續)"而不是"表5 線 別 客 運 量-延 人 公 里"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file/b5cdaf11-8deb-471d-8852-8275cfc43cc5
也就是應該要拿台鐵102年年報p.36才對而你卻一直拿p.38幹什麼?
可見你拿了中興的資料卻還引用錯誤的資料數據!
甚至你連台鐵的官方資料都不用心去看!


herblee wrote:
中興工程第146期 2020年1月 pp 27-35 , 表格就有寫 客運量(人數), 本來就不是延人公里

台鐵年表 表5 線別客運量 - 延人公里 (續)
這年表的標題白紙黑字寫了 客運量

不知道在混淆什麼 ?


你才是在混淆兼引用錯誤資料!
旁邊延人公里四個大字你就裝死?
"表5 線 別 客 運 量-人 數 (續)"(102年年報p.36)你就裝死不看?

你說中興表格就有客運量(人數)結果證明你根本就亂引用兼錯誤解釋!
從台鐵官方網站的拿來確切的資料而你就認為這是假的嗎?
更別說行政院主計總處、國發會、高鐵、高捷等公布運量先以"人數(人次)"為主的事情你就裝死是不是?


herblee wrote:
稻草人又來了
herblee wrote:
台鐵北迴線的現況就是換載具 !
換"載具" 已經證明了 ! 102年換成 普悠瑪號上路之後 , 年運量就增加了一倍
103及104年 是不是 102年之後 !
103及104年 和 102年之前比較, 有沒有 換載具 ?
100年是4,074,938
101年是4,444,357、
102年是7,362,086,
103年是8,360,701
104年是8,329,637
圖表就能看出 102年後 人數 是 大幅增加 , 102年之後的103年8,360,701和之前的數字100年是4,074,938比較也是1倍

表5 線 別 客 運 量-延 人 公 里 (續)
北 迴 線 North-link Line
民 國 101 年 2012 454,439,620
民 國 102 年 2013 906,360,058
是不是增加一倍 !


你憑什麼且有什麼資格就擅自用"延人公里"取代"人數(人次)"來代表"運量"!
你才是真正的稻草人而沒資格踰越行政院主計總處國發會人數(人次)代表運量的做法來允許你胡作非為!
延人公里這項目編在客運量不代表它就是官方用來代表對外聲稱的運量啊,
不然你不解釋一下人家對外新聞稿幾乎都是用人數(人次)而不是用延人公里講"運量"的事情嗎?
你一直拿表5的"延人公里"出來講幹什麼?
拿表5的"線別客運量-人數"這張你就裝死不看嗎?

可見你自己引用錯資料被打臉然後又再繼續鬼扯兼偷換概念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adr/about-public-info-3?&activePage=2
以北迴線『人數』來說的話,
101年是4,444,357
102年是7,362,086
這樣哪來你說的增加1倍?
也裝死不解釋行政院主計總處跟其他交通單位(如高捷)統計先以"人數"論"運量"為主的事是不是?
就算有列出"延人公里"的高鐵在對外發新聞稿講"運量"也是用"人數(人次)"來表示(台鐵亦同)你就裝沒看到是嗎?
https://www.thsrc.com.tw/ArticleContent/172ce308-cca8-4eec-9c60-f7a4b5bfd9f2

herblee wrote:
北迴線 怎麼說成平溪線 ? 這屬於無關主題的 煙幕彈


我沒有把北迴線說成是平溪線!
可見你行斷章取義及惡意曲解之實卻還牽拖我,
你自己愛腦補結果卻怪別人愛斷章取義不就是你的牽拖嗎?
果然你的行為就是做錯事的人先告狀!

herblee wrote:
資料都有,請自己看清楚 , 如何說成 亂引用資料? 引用資料錯誤? 內容有實質可信度? 轉移本篇的話題重點?


你故意用延人公里當成對外表示的運量且最重要的忽略人數(人次)就是亂引用啊!
原來我舉出台鐵的官方資料還被你當成沒實質可信度是嗎?
連中興的資料都不會看且你連算術都搞不清楚就別來鬧事!
行政院主計總處、國發會及高捷等單位進行統計運量就是以"人數(人次)"為主要依據你就裝死不看嗎?
你拿延人公里取代人數(人次)來取代運量主要統計這非常規做法就證明你討論上完全搞不清楚方向,
可見你就是被打臉然後裝死不承認!
你自己跳針還故意說我把北迴線說成平溪線你就打死不認錯是不是?
你講這句話憑什麼有資格說我轉移話題?
你簡直是見笑轉生氣加上做錯事只會牽拖怪別人!

herblee wrote:
事實就是 蘇花高 的計劃 在 2008年4月2日,環保署舉辦之蘇花高環評確認會議中, 沒有通過。
所以不能蓋
而不是 2000年2月,蘇澳花蓮段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境保護署審查通過准予開發,所以蓋好了???


不能蓋又怎樣?
後面環評沒過又怎樣?
我有否認2008年的環評沒過嗎?
談我是談這計畫"有沒有通過環評過"而你扯蓋好了幹什麼?
你是看不懂我的內容是在講什麼嗎?
敢說這計畫從來沒通過環評嗎?
正確的講法是"該計畫一開始有通過環評但因為遲未動工所以要重新環評而新環評卻沒通過"好嘛!
可見你又故意轉移話題兼掐頭去尾內容了!


herblee wrote:
說得很好 ,完全是 紅鯡魚、放煙霧彈 打稻草人 的最佳範例


你自己惡意曲解、跳針、謬論連篇、習慣性逃避問題可說是無人能其右!


herblee wrote:
現在有現成的鐵道 , 缺的是把火車捷運化 , 騰出運量來裝載汽車 , 缺的是載汽車車廂(載台), 缺的是登車月台, 缺的自動化票務系統,付款 ,掃瞄車號印出登車證→燈號指示那一個月台
向機器購票 , 因為已經在網路訂票了, 所以現在是輸入訂位編號

和搭捷運 ,和人員登車完全一樣的流程


講那麼多來回歸重點啦,
你看看台鐵目前的狀況,
搞個捷運化完全四不像且完全無法敢硬起來全面壓制"鯛魚"!
然後鐵道局也提出一個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東部快鐵計畫",
你還敢說現在的台鐵能像你這樣搞起來嗎?
現在北迴線光是客貨運問題都搞不定了你還要搞什麼捷運化?
你一直老是把國外的東西掛在嘴巴卻連要解決的台鐵問題重點都搞不清楚,
甚至連人車同行在台灣為什麼註定做不起來而你還一直談可見你根本就搞不清楚狀況,
台鐵跟你講的歐洲地區的鐵道狀況不一樣的內容我都提到過但你都裝死不正面回應,
而只會一直過度理想化的套用(車廂、軌距、機電系統等這些你都沒仔細分析),
可見你一直存在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偏見且不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

herblee wrote:
現成的鐵路增加運能不做 ? 卻要另外再挖隧道蓋高速公路


所以台鐵現在的鳥樣你覺得運能實際可以增加多少嗎?
人家台灣台鐵軌距跟你講的歐洲各國普遍不同也造就車廂大小及運能就不同,
其他都已經講到爛的問題你還選擇性無視我也只能說你就是自以為是!
這些問題你都沒去想就馬上叫鳥樣的台鐵去超會不會太天真?
"假設"要新做鐵路一樣要挖隧道你怎麼就不敢幹譙地震帶、斷層帶?
要是你不認同挖隧道蓋高速公路那新蓋高鐵好不好?
如果今天換成用高鐵取代高速公路直達花東你要不要反對?
而且你現在要談的蘇花高跟原計劃不同的蘇花高或為原計劃的蘇花高?
你都沒解釋清楚且問你卻一直打迷糊仗!



herblee wrote:
當然 , 成本增加 , 比收通行費貴很多
台北捷運的本業是賠錢的 , 賺錢的是廣告 ,賺錢的是車站, 地下街的商店出租
同樣, 在登車港站 , 國外也是設置了 購物商場 , 免稅店 對外招租 , 政府補貼 來降低票價


高速公路一樣也可以收費甚至拉高費率去制衡請不要忽略,
當然你講的業外這部分之內容算是你少許可取的內容而值得讚賞
但請你先把台鐵的問題處理好再來想套用的事情可以嗎?
否則台鐵如果還是這樣子你就根本別想老是想把國外的事情直接套用!
照你這方式那樣幹只是病急亂投醫!
政府要補貼也不是無止盡的亂燒錢!
更別說現在的台鐵除了賣便當之外的業外也是多搞得亂七八糟。

herblee wrote:
《莊子·外物》: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 車轍中,有鮒魚焉。
(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鯽魚)
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
(鯽魚啊,你是那位人物呢?)
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鯽魚回答說:『我是東海的臣子。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
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我說:『好。我去遊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
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鯽魚生氣地說:『現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像你這麼說,不如早點到賣乾魚的店裡去找我好了!』」)


明明本篇是討論蘇花高及蘇花替你也可以扯這麼多非相關的
你引用這麼多資料卻一直錯誤引用內容並做錯誤的見解,
你引用的典故也證明你自己的行為就是見笑轉生氣,
點出你的問題紕漏出來而你就不認錯然後只會跳針越扯越遠,
因此你只會一昧的提出你那自以為是的論點然後越走越偏!

herblee wrote:
如果, 將來工程技術 有更好的工法 , 行有餘力當然蓋
但是,明明有現成的鐵道不利用 ? 卻要求 去"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這是在劃大餅 , 請深思


現有的鐵道能妥善運用還會有現在政府畫大餅的"東部快鐵"計畫嗎?
你一直沒針對現有的問題去認真面對而只會一昧的拿國外的東西套用才是畫大餅
以現在的工法及蘇花改的興建為例早就證明當年蘇花高要是照原訂的計劃去蓋當然可行,
不然你怎麼不解釋一下蘇花改一堆路線跟隧道規格還是照抄當年"原有蘇花高"計畫的?
今天"假設"你要講新蓋一條跟原計劃不同的蘇花高那我還能理解你反對的論點,
可是你都不願意解釋清楚而只會一直打迷糊仗
我之前討論也是依原計畫之蘇花高進行討論,
請問到底是誰的問題?
  • 18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