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蘇花高速公路or蘇花替代道路??


skyline318018 wrote:
那我開車上去台北來回只要約1000元 ( 蘇花公路 + 北宜高 )


我覺得您八成沒有計算到
輪胎 剎車皮.....等等的耗材吧....
最好是花蓮台北來回1千塊
汽車有這麼省...?
herblee wrote:
有現成的鐵路可以替代卻視而不見
瑞士和奧地利的山區 , 英法海底隧道,有太多例子, 為何歐洲人運作的很好?..(恕刪)

那是因為沒做出截面積較大的公路隧道,才"只好"連汽車也要坐火車吧!?
汽車走的隧道,至少要單向雙線道,像雪隧就是單向雙線道,雙向則要分成兩個隧道做四線道。

而隧道愈寬,截面積愈大,承受的壓力就愈大,施工用料的強度必須愈強,成本也會愈高。
所以,地下化的捷運車頭都不是流線型,是避免轉彎時要增加隧道寬度。

若蘇花公路段,汽車坐火車的車票要超過50元,
我看大家都還是寧願去開較危險的蘇花公路,沒人會想讓汽車坐火車啦!
汽車坐火車,汽車燃料、牌照稅都要付,就只能省下那一點點點的油和折舊耗損。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那是因為沒做出截面積...(恕刪)



50元?

50元太便宜了吧(我說實話)


捷運來來回回每天刷來刷去一趟25~30..跑遠點到淡水就單趟50
一點感覺都沒有

搭捷運搭習慣真的覺得50元還好..根本沒在看金額,卡刷下去就對了

畢竟汽車開30分鐘
光汽油10k/L...汽油就吃掉超過50元了(速度慢油耗還更重)...依照現在油價30元/L...
省一點的車子跑到10k/L就偷笑...碰到比較重的,比較耗油的,在那種路段應該是6k/L


另外再加算機油,機器損耗,有的沒的..
我想花費應該超過50元才對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神戶齊 wrote:
50元太便宜的吧(我說實話)
捷運來來回回每天刷來刷去一趟25~30..跑遠點到淡水就單趟50
一點感覺都沒有...(恕刪)

沒辦法,開車的人已經有車了!
汽車花50元搭火車雖然很便宜,且便宜到爆,比油錢還省!
但要汽車等火車和上下火車,要花大約20分鐘以上,且火車又不是捷運,每N分鐘就有一班,
為了搭火車,必須要提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去辦手續準備搭花火車,
且時間未必搭得上,錯過這一班火車,可能又要等個 1~2小時才有下一班,
除非實在是不得已,真的沒路可開,要不然實在沒必要開車開到一半,多花這50元去坐火車走隧道。
我才會說連50元可能都沒人想讓汽車搭火車。

若鐵路以成本收費,這一段約90~100公里,汽車搭火車少說要收個500~1000元,甚至更貴。
收得這麼貴,就算台鐵做汽車載運,也不會有多少汽車想搭火車。

也就說,若蘇花高開通後立刻建置收費站,要收40元,
因為蘇花公路並不會繞很大一圈,很多人為了省這40元,還可能寧願走不用收費但較危險的蘇花公路。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那是因為沒做出截面積...汽車走的隧道,至少要單向雙線道,像雪隧就是單向雙線道,雙向則要分成兩個隧道做四線道。
要汽車等火車和上下火車,要花大約20分鐘以上,且火車又不是捷運,每N分鐘就有一班,
為了搭火車,必須要提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去辦手續準備搭花火車,
(恕刪)


是的, 上面的 Furka base Tunnel 是單孔隧道, 所以雙向的汽車, 火車要共用
每個小時有一班雙向 地區客車和 汽車載運
再加上一天 10 班 Zermatt 到 St. Moritz 之間的冰河特快車 , 利用率幾乎滿載
但是, 請思考 ? 瑞士為何不再挖一條 ?

蘇花高的規劃是四線道, 但是目前蘇花改是只有雙線
在歐洲的隧道,四線道在隧道內能超車的, 很多雙線隧道, 時速還是能開到 80 -100 km
例如歐洲第一高峰,白朗峰下方的 Mont Blanc Tunnel ,長11.6km, 只有雙向, 速限還有70km/h.
但是它有規定車距 , 兩側有管制站限量放行


買不到票? 票價太貴.黃牛票橫行, 非法軟體操控訂票系統..是台鐵票務上的問題, 本來就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不是永久都如此

但是面對的蘇花改 還要再開 8 條隧道
蘇澳 <---> 東澳 平行的有鐵路 新永春隧道 和 永春隧道
1. 蘇澳隧道 0.2km
2. 東澳隧道 3.3km
3. 東岳隧道 0.2km

東澳 <---> 南澳

南澳 <---> 和平 平行鐵路有新觀音隧道, 和廢棄不用的舊隧道..觀音隧道、鼓音隧道 及 谷風隧道
4. 武塔隧道 0.5km
5. 觀音隧道 8.0km
6. 谷風隧道 4.6km
此三隧道可能要利用台鐵閒置的舊隧道群,將原本單孔的鐵路隧道, 擴大成雙向車道.

和平 <---> 和中

和中<--> 和仁<--> 大清水
7. 中仁隧道 3.8km
8. 仁水隧道 2.9km

蘇花高會變成蘇花改,由四線道減為雙線, 主要原因是面對破碎的地層 , 工程難度很高 ,及對環境的破壞也未知.
雪山隧道和新永春隧道在開挖時,都碰上大量湧水, 淹沒隧道的問題
資訊的取得不對等,讓蘇花改成了目前改善蘇花公路唯一的解答 , 但是 蘇花改要完工是遙遙無期, 要再花上465億 , 將來可能還要追加預算

台灣鐵路局全線隧道一覽表
http://club.ntu.edu.tw/~club20322/train/subject/datapage/TRA_railtunnel.htm
北迴線
No. 隧道名稱 長度 ( m ) 單 / 雙線 所在區間 備註

1 蘇澳一號隧道 199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東正線

2 新蘇澳一號隧道 144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西正線

3 蘇澳二號隧道 113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東正線

4 新蘇澳二號隧道 429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西正線

5 蘇澳三號隧道 206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東正線

6 新蘇澳三號隧道 180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西正線

7 蘇澳四號隧道 239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東正線

8 新蘇澳四號隧道 310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西正線

9 新蘇澳五號隧道 250 單線 蘇澳新 - 永樂 西正線

10 永春隧道 4020 單線 永樂 - 東澳 東正線

11 新永春隧道 4460 單線 永樂 - 東澳 西正線

12 東澳隧道 167 單線 永樂 - 東澳 東正線

13 新東澳隧道 180 單線 永樂 - 東澳 西正線

14 南澳隧道 5286 單線 東澳 - 南澳 東正線

15 新南澳隧道 5340 單線 東澳 - 南澳 西正線

16 新武塔隧道 1750 雙線 南澳 - 武塔
17 新觀音隧道 10307 雙線 武塔 - 漢本 台灣第一長鐵路隧道

18 新和平隧道 3095 雙線 和平 - 和仁
19 和仁隧道 2411 單線 和仁 -崇德 東正線

20 新和仁隧道 2532 單線 和仁 -崇德 西正線

21 清水隧道 2106 單線 和仁 -崇德 東正線

22 新清水隧道 2210 單線 和仁 -崇德 西正線

23 崇德隧道 2682 單線 和仁 -崇德 東正線

24 新崇德隧道 2681 單線 和仁 -崇德 西正線



共24條隧道 , 很多看起來 很多是單線(單孔) , 但是它有分東,西線 , 兩邊各一條單孔就組合成雙線
所以目前北迴鐵路是雙向,有二條鐵軌, 增加運量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雙向改善工程之後, 還產生許多廢棄不用的隧道
蘇花改的計劃當中. 準備將這些單線鐵路隧道"擴孔" 改為公路隧道

而火車載汽車只要用原有的鐵路, 花費少很多, 這是替代的方法之一, 相對要施行的可能性也容易很多.

可以選擇走蘇花 或汽車,機車上鐵皮 ,只是讓用路人多一種選擇


台鐵的汽車載運, 這完全不是企業經營的方法 ,還會讓人誤會,以為上鐵皮就是這樣不便.
http://service.tra.gov.tw/tw/CP/13596/minibus.aspx
台鐵就是用以前 部隊 軍車, 戰車上鐵皮的方式,車輛要五花大綁,上下月台耗時, 非常原始

德鐵 DB 瑞鐵SBB 奧鐵Oebb的運作影片(重貼如下) , 才是我們希望的方式 , 不是台鐵的方式

人家只要上鐵皮10分鐘+下鐵皮10 分鐘, 台鐵卻要1.5+1.5 =3小時
請看下面的對比影片,只要10分鐘
台鐵的方式
執行長上鐵皮.wmv
德國 Autozug 上鐵皮
臺灣鐵路。軍運列車 TRA military trains on 2009
瑞士的 汽車上鐵皮 -- Furka 隧道
DB Autozug Sylt Shuttle(德國國鐵上鐵皮之Sylt運輸車)

比較出不同了嗎? 差別在那裏 ? 在於運務沒有改進, 和缺乏專用車箱及汽車月台,及汽車/人員動線規劃

比較表 台鐵 德鐵 DB/瑞鐵SBB/奧鐵Oebb

預約訂位 要預約, 託運日前7-15日申請。 加掛寢台列車才需要遇約 , 通勤不必,排隊即可

班次 加掛於莒光號後方,無固定車班,把車當成貨物處理。 有固定班次,約1小時一班車,把車當成另一位乘客

運量 最多只有兩節運輸車箱,共6輛車 最多達29節車箱,每次可運60-110台以上的汽車。

登車方式 駕駛必須靠人工指揮,才能開上火車。 地上畫有槽線, 駕駛按照標線行駛, 就開上火車了

登車月台 乘客和車輛使用不同月台 乘客和車輛上下火車,是在同一個月台或隔壁月台。

載運車種 只有小客車 小客車, 大客車,大貨車,露營車,托車, 機車 都可以

上鐵皮報到時間 提前 1h30m 提前 10分鐘

車箱 單層,單節, 汽車無法跨車箱 多節,單層/雙層載運,汽車可跨車箱移動

票務 人工售票, 填寫託運單, 蓋章 德鐵可以刷卡買票, 機器取票登車

或是設有收費亭, 開車通過繳費
車輛固定 止輪器外加, 耗時 平板車上配備有止輪器,取下卡住車輪即可

或不用止輪器,只拉手煞車

下鐵皮地點 客車,貨車分開, 拉往不同月台, 兩地相差1公里

客車和貨車不分離,停靠在同一個月台
下鐵皮時間 1h30m 10分鐘


不是只有感冒藥.... "斯斯" 真的有兩種, 不一樣
不能拿台鐵現在失敗的狀況來比對, 那種運作模式是以前古早的方法,市場不能接受, 那本來就不是我們要的。
歐洲各國的國鐵, 有太多營運成功的例子
台鐵會進步吧!台鐵不可能30年不變吧! 而且要進步並不難。


上下火車耗時 或買票困難 或是票價太貴 的問題
是運務上沒有改善 , 改善就會進步



字字珠璣
鐵路 海運 雖不便
不過都是既有的東西 只是需要加強
不愛用的就別去用
去指望那個明天動工都不知道要多久的蘇花改
還有到底能不能蓋的蘇花高
再說吧
淺見
大自然的奧妙豈是隨隨便便嘴砲一下就可以講得清楚
蘇花高挖下去搞不好十幾二十年難以通車 拖垮國家財政
ps他國早有先例
最後被迫停工 貽笑國際.....
herblee wrote:
麻煩您再看一次樓上的...(恕刪)

就算影片拿給台鐵或者交通部部長看
也不可能做到這樣
成功功勞大家要
失敗誰要負責??

還有台灣人不會下車看風景嗎?

台鐵雖然不前有類似的服務
價格貴死人
汽車要運費外
每一個人都要買車票
上下車時分麻煩
說真的, 在蘇花公路危險路段 ( 外地客所謂的美景 )

拍照 、 下車看風景

這些人統稱腦筋有問題



上面的石頭甚麼時候會掉下來也不知道

出事了之後再來吵鬧說要國家賠償

還沒斷之前 , 我常跑業務台北 、 花蓮這樣跑

看著危險的美景 ? 我永遠不會想多停留那1秒

上面的落石也永遠只會往山腰掉

東部吃掉的海岸線 , 不能填補消波塊 ( 最後路基就跟著沖下海了 )




環保人士常常為了 " 環保 " 這兩字 , 造成了更大的破壞

更大的汙染 , 而且還花了更多的錢

經常樣樣環保都失敗 , 成功的只有多花百姓更多的錢



難到在山路上浪費更多的汽油 / 柴油

會比在隧道中跑的車環保?

油耗量差了好幾倍 , 損耗零件也少換更多

也許只是蘇花公路死不夠多人

以至於那些環保人士甚麼都看不見




為什麼他們不來花蓮住個幾年呢?

帶著一家大小開車上台北

順便體驗有家歸不得的感受
不爽可以不要回我文。
臺鐵局配合「蘇花改貨車改造計畫」,正陸續完工投入營運
[類 別] 最新消息
[發佈單位] 機務處
[發佈日期] 2011/04/22
http://www.railway.gov.tw/tw/news_Detail.aspx?SN=3014
臺鐵局為配合「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以疏解工程期間土方、有價料以及中鋼公司移轉鐵路運輸之需求,就運用率低之35噸篷車、篷斗車改造為30噸敞車、35噸平車及35噸石斗車,計約650輛,工程預算約12億元,預定101年12月底前可全部完成。
前述35噸篷車250輛改造為30噸敞車案,目前己完工80輛,依約應在今(100)年年底前完成;35噸篷斗車100輛改造為可載運土方貨櫃之 35噸平車、35噸篷斗車200輛改造為35噸石斗車及35噸篷車100輛改造為35噸石斗車等案,正辦理預算動支中,預定100年6月發包,今(100)年年底前完工80輛,101年12月底前可全部完成。
另正就現有50噸平車(50F200型)35輛改善加裝20呎貨櫃固定架案,工程預算1,000萬元,已於本(4)月14日決標,預定今年6月底前完成。
全案效益預估,100年12月增加運能 3,600噸/日,101年12月增加運能 7,150噸/日,102年增加運能 6,100噸/日,又施工階段可移轉施工交通量17%-59%,分別可移轉和仁以北路段30%砂石車、和仁以南70%砂石車。
所以..現在進展到哪了? 都已經2014了
  • 18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