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蘇花高速公路or蘇花替代道路??

ptx wrote:
但卻完全沒有說明,為什麼蘇花高會比蘇花公安全的原因
等到能夠提出合理解釋與數據,這樣的文章才有說服力


從北迴鐵路六十二年~六十九年的地質與建築設計,到東改計畫時期民國八十一年開始的北迴線雙軌化的經驗

也就是說鐵路在蘇花高接近路段已經開挖兩次(雙軌化又開挖一次),勘查地形地質N次,並通車20多年期間經歷地震N次,颱風N次,其中雙軌化的隧道寬甚至可以通過2+0.5線車道通過

話說北迴線如果現在叫做蘇花鐵路會不會爭議比較大,環保團體也會抗議禁止興建?

另外諷刺的是外國認可的風景 清水斷崖與太魯閣,都是建築在破壞地形開發馬路的地方(也就是大家可以開車方便看到)
另外深稱好山好水好環保的花蓮,境內確有全台灣最大的砂石與礦場以及砂石車專用道,也是相當不解的事(用google map看太魯閣入口就知道了)
或許該文章前前後早已破百,常常拿之前的文章再說明一次
我就是對於看到很多單親小孩的遭遇,很不削那些父母親的人
ptx wrote:
但卻完全沒有說明,為什麼蘇花高會比蘇花公安全的原因...(恕刪)


蘇花高路線全長約86公里,橋梁總長約37公里,橋隧占全線90%,餘為路堤或路塹長約9公里
維基裏有一段文字
「蘇花高雖然比蘇花公路安全,但還是比一般高速公路危險:因為蘇花高有大量長隧道,長隧道行駛車輛的安全性較低、救護難度很高。」
他沒有解釋為何蘇花高比蘇花公路安全,是因為蘇花高的路基比較不會坍方嗎?
還是因為蘇花公路是沿著山壁而建,駕駛稍有不慎即會掉到海裡?

維基內提到的另一個問題
「只能服務小客車,若重型車輛行駛,路面很快會被重型車輛壓壞。而就算完全禁止重型車輛,在數十年後還是會有很大的路面保養問題。」
所以開蘇花高的小客車駕駛就不用像在蘇花公路要面對無數的砂石車,但這個數十年不知道是多久?再者,這個保養問題,是該路段無法繼續使用還是成本高昂?

再看一下南橫高的資料
「國道南橫高速公路計畫路線自屏東國道三號竹田系統交流道經萬巒、來義兩交流道後達台東縣太麻里鄉,全長約53公里。估計經費1700億元,總工期近10年。」
這條53公里的南橫高就要1700億了,全長86公里的蘇花高不是花個6、7百億就可以蓋的起來吧?

蘇花高跟花東高速公路不一樣的
有些人似乎把他綁在一起了


b10520tw wrote:
陳晉源認為,蘇花高速公路當然是要建。他說,不論是就國家的競爭力,或是就交通安全性來看;不管是現有蘇花公路,或是現有鐵路來講,都無法達到全天候的要求,一旦遇到颱風或是地震,往往就會讓花蓮成為孤島,因此以此來看,建蘇花高速公路是有其需要。

他說,問題是若要改善蘇花公路,最困難的地方是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不管速率提升為三十或是六十公里,都一定要對道路開開挖挖,而這對環境的衝擊,遠比蘇花高來得大,因為蘇花高未來的作法有點像國道五號,也就是做橋施工時,只有橋墩的地方會受到破壞,隧道也只有進出口地方遭到破壞,其他都會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就是說對環境的衝擊是不大的,...(恕刪)

挖隧道對環境的衝擊較小!
想不到在我還沒看到這篇之前,公路總局長陳晉源早已提出相同的理論了!
不過,陳晉源因為后豐大橋斷落事件已經下台了!

雖然他已下台,但還是沒法改變挖隧道對環境衝擊較小的事實(只不過很貴而已..)

尤其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上,人不能下車趴趴走,更可減少人為的延路破壞環境。
他沒提到這點,只注重施工時的破壞,怪不得會下台...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我是東部人= =



雖然交通部不方便.. 但是我相信~高速公路建下去.....會一堆生態破壞....這樣我就不能去潛水看魚兄弟了

去山上就看不到飛鼠了我還要跑更深的山上去= = 因為都被車子嚇光了~~

那只是個人想法.....不過政府還是最大= =我這小老百姓無法說什麼= =




以上只是東部其中小小鄉民的看想法啦= =




我就是我
sammy98 wrote:
從北迴鐵路六十二年~六十九年的地質與建築設計,到東改計畫時期民國八十一年開始的北迴線雙軌化的經驗
也就是說鐵路在蘇花高接近路段已經開挖兩次(雙軌化又開挖一次),勘查地形地質N次,並通車20多年期間經歷地震N次,颱風N次,其中雙軌化的隧道寬甚至可以通過2+0.5線車道通過
話說北迴線如果現在叫做蘇花鐵路會不會爭議比較大,環保團體也會抗議禁止興建?

單單現在也有鐵路的計畫被當,
北宜直線鐵路早就被打回票了。

還有這個.....隧道是講所謂的隧道淨空,不是單純的看寬度。
我想你應該先搞清楚鐵路隧道與公路隧道所需要的隧道淨空到底差別在哪?
以及公路隧道所必須計算的通風,
就會知道若真換了時空,
北迴線是否就蓋不成。

通風簡單舉個例,現在可以蓋出鐵路的海底長隧道,
但是公路的海底長隧道,對不起,目前人類還辦不到。
sammy98 wrote:
另外諷刺的是外國認可的風景 清水斷崖與太魯閣,都是建築在破壞地形開發馬路的地方(也就是大家可以開車方便看到)
另外深稱好山好水好環保的花蓮,境內確有全台灣最大的砂石與礦場以及砂石車專用道,也是相當不解的事(用google map看太魯閣入口就知道了)

你就知道以前跟現在在環保的觀念、標準上不是一致的了,
還在不解什麼?
就是以前哪管什麼環保阿,有水泥就挖阿。
而且講得無賴一點,亞泥只是在國家公園門口挖,不在公園的範圍內,
蘇花高可是穿過國家公園喔。
不同年代的案子時實在不應混為一談,難道新時代不能有新思維嗎?

真的看清水斷崖要在海上看阿
這是世界高度落差最大的海崖,長度世界第二,所以有人說如果西班牙人當年走東岸,
就不會用福爾摩沙這麼平凡的名字稱呼臺灣
flycode wrote:
挖隧道對環境的衝擊...想不到在我還沒看到這篇之前,公路總局長陳晉源早已提出相同的理論了!
不過,陳晉源因為后豐大橋斷落事件已經下台了!

陳晉源說的是宣傳,看看就好...
蓋橋墩才叫破壞,隧道只有出口入口兩個口才有破壞.....
真的是...最好是沒有通風井啦...
他也提國道五號,唉!
不太想講,(因為我們討論也很愛提)其實諷刺的是,
現在台灣只要牽扯到長隧道的工程,環評就會很感冒,
為什麼,就是因為有雪隧這個例子(否則北宜直鐵也就會過了....)

所以不知道在這個討論串冒出來要幹嘛,
明明就在神話階段的中橫高(中橫都斷了九年,也說要封山了,現在只敢說開便道)、南橫高(沒人知道為何路線一定要穿過大武山保護區,規劃的人好像擺明就不想過環評似的),
要往下一階段落實喔,大家遙想一下就算了。
ankh wrote:
陳晉源說的是宣傳,看看就好...
蓋橋墩才叫破壞,隧道只有出口入口兩個口才有破壞.....
真的是...最好是沒有通風井啦...(恕刪)



說得好,
難道車子是用飛的飛到隧道口?
隧道內不須要其他管線通道?
許多官員很喜歡用這種愚民的方式來解釋工程的影響性

如果有個人被槍打中了
受傷的程度難道只僅於皮膚破的那個洞嗎?
實在是笑話
每個人都可以表達他的意見
但是立論要合情合理
蘇花高建與不建
看了那麼多正反意見 大多情緒化
沒有提出量化數據資料或方法
不建有啥不好 只說不方便 多不方便?
建影響有多大 只說影響 影響有多少?

希望反對興建的朋友 提出替代可行或更好具體方案或哪些限制 或會影響啥麼

贊成興建的朋友 提出興建期間及營運期間如何保護環境減低到最少之可行具體對策

大家站在客觀角度提供想法

一味自我意識 或利益 發表意見 對於事情並無幫助 只是紛紛擾擾無幫助
蓋吧~~~~搞成跟台北一樣到處塞也不錯,有一致性
shane2020 wrote:
連署網站: 我愛台...(恕刪)


我覺得蘇花高不是很需要耶 已經有很多連外道路了(有飛機,火車,還有難走的蘇花公路)

我只是覺得如果蘇花高蓋下去,沒錯所有事情都變快了,只是....會破壞環境而已(而且是長期的)

看 中山高,北二高 就知道了 沒辦法北中南人口多一定要更快的公路

花蓮因該是不用吧

而且只要是國家建設就會有很多人貪污. 高鐵就是了蓋怎麼貴(貴在有人拿錢)

只有一條道路是不夠的,多一條道路有啥不好?

污染環境?太嚴重了,全世界只有台灣這麼做?

少建國家官員就少污?有那麼簡單就好了....


當然花蓮人可以繼續抗爭,理性抗議表達意見是民主國家的常態!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 18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