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應該好好借鏡先進國家的設計:下圖是荷蘭的庇護島,防撞是靠立柱,至於下方擴張出去的區域高度夠低,基本上輪胎壓到有感覺但是不會造成車損,駕駛真的沒注意壓到就算是一種提醒,但若撞到柱子就肯定是駕駛的問題了.台灣的設計是靠下方的安全島來防撞,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高度不足,容易沒看到,且對高底盤車輛無效.至於上方的立牌難以清楚呈現下方安全島大小,也無防撞強度,可以想像今天如果是一台吉普車就直接把立牌撞斷開過去了.
40天經過的車有幾千幾萬台,才13台撞到,有啥好檢討的,會撞庇護島的就是潛在轉彎不看路會撞行人的三寶,我還覺得要保護行人多設一些,總比作那些作秀式的停車禮讓行人有用,禮讓行人有用嗎?會撞行人的那批人不是要不要禮讓的問題,而是開車不注意路況的問題~~~~~
最近新北市也做了很多庇護島,為了做這個都要大費周章拆原中央分隔島,以便行人穿越線向後退,內縮,騰出空間容納庇護島若只是便宜行事以為有庇護島就是好棒棒,就是這樣引起民怨若政治上想更上層樓恐怕得跟同黨的市長取經,不是冠上媽媽就好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