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啊,首先…許多人的確是有開車『必然需求性』,或多…或少。但無論如何買了車,這時就想到,車輛不開、折舊照算,並且同樣要繳定額的牌照稅、燃料稅、保費…那為什麼不開?再者,大眾運輸不見得就在家門口與公司前,所行駛的路線也不是直接抵達,班次更是未知數。對,開車是塞車,但坐公車不會塞嗎?捷運…不塞了,但尖峰時段照樣要擠沙丁魚,在自己車內塞車、與在公車、捷運內擠沙丁魚…以我騎機車上班為例,幾乎每天都是作為精算大師,計算固定時間下樓、固定的車速、固定的騎車路徑、固定時間的紅綠燈,最終每天都趕在最後幾分鐘進公司打卡…搭捷運或公車有辦法嗎?不但要提早去候車,還要更長的乘車時間,最終…不開車所省下的,只有油錢而已,而搭車也要車票錢,有省了多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可開車、騎車,也不願坐大眾運輸的原因了。
之前上班的地點離家大概二十幾公里,附近沒有捷運,如果搭公車的話要轉車好幾次開車的話有80%以上是高架道路定速巡航,塞車路段不長,大概三公里左右,很快就會接到交流道保養磨耗不算,一天來回的油錢大概六、七十塊錢,還算省錢(曾經1300的油錢跑了超過1100km)開車的時間可以聽音樂,到家後室內停車場,下雨天完全不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