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有人覺得沒用呢?利益問題應該是主要阻力土地就這麼大車輛卻越來越多...每年新車數量比報廢車輛多10~20萬輛停車空間有跟上嗎?再怎麼科技執法,並不會導致車輛消失,這些車在沒有動的時候就是會佔用在某一個空間沒有自己的停車位,那車會停哪裡?
Sui77 wrote:住日本的友人說他買車...(恕刪) 台灣本來就很病態,買車位來出租,應該立法有多少車就只能買多少車位。現在這種現象,造成不正常的使用,莫名其妙。日本那樣做才是合乎人情的。台灣買房子是來投資,不時拿來住,買車位是拿來出租,不是拿來自用,這些都是資本主義造成的利慾薰心,應該制止才對。
清爽小雨g wrote:台灣本來就很病態,買...(恕刪) 這才是問題所在日本車庫法1960年開始實施,同時獎勵設置停車場做配套,因為人口密度只有台灣的一半,停車場也夠多,除非大城市的黃金地段,其他區域競爭大,大家都找便宜的去租台灣房子是炒房賺錢用的,停車場是養地用的,停車費好像都有默契不斷的上漲,是拿什麼跟日本比
oyc4388 wrote:這才是問題所在日本車...(恕刪) 另外我這邊順著樓上大大的發言額外補充一點,在日本說到"家用車元年"一般是指1966年(也就是速利(sunny)跟LLA(corolla)上市那年,因為經濟實惠而使得家用車的數量開始噴發).....換句話說,日本是在雖然都會蛋黃區已經開始準備出現塞車問題,但汽車的整體普及率還沒那麼高的時代就已經推車庫法上路了,等6年後家用車真正開始進入加速普及的時代時,這些限制與配套都已經在那了(日本從一開始就沒讓這問題發展到失控的程度,在早期就己經控制住了.........台灣這邊嘛........從來就是火燒屁股才在想要怎麼辦)
日本車庫法已經走了幾十年台灣真的跟著走,其實已經可以省了很多冤枉路現在路越闢越多,塞車卻越來越塞...至今我們還是只在道路規劃與設限上這種方面做努力,完全沒有管制源頭的政策出現不可將公用道路或公共區域當成自己的車庫...難道沒有道理嗎?如果你的居住區域少個幾千輛或上萬輛汽車,有可能會感受不到差異嗎?這政策是一個面,不是一個點或是一線...是很困難沒錯...但有起步就有機會,不做永遠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