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真的都是ACC三寶的錯?高工局緩撞車施工方式是否也應該檢討?公務員怠惰懶政?

白鷺鷥 wrote:
可以偵測,但是技術限制,必須把它忽略

文章寫得很清楚,依據高公局對撞擊工程車輛的行車紀錄器分析大多數車輛撞擊前AEB有動作,也就是大部分的車沒有忽略
ACC只偵測同車道移動的車輛並持續鎖定這輛車,不會去鎖定隔壁車道的車,AEB除非在轉彎可能會誤判(但有打方向燈會略過),正常行駛不管有沒有車道線只會偵測車頭行進方向正前方可能碰撞範圍內的人車,通常不會偵測其他"物體"像是電線杆,路燈,橋墩,牆壁這些物體
白鷺鷥

應該沒有兩三秒,時速一百公里,三秒鐘可以前進83公尺,兩秒鐘可以前進55公尺,不太可能還離這麼遠就發警告。

2023-05-01 15:24
oyc4388

我的經驗是前方貨櫃車已停止太遠我沒注意到,以時速100上下高速接近前方物體超過200公尺警告就開始狂叫,慢慢踩煞車都能煞住,可能每輛車不一樣

2023-05-01 16:46
henrylai21 wrote:
緩撞車追撞頻繁: 高...(恕刪)



1.道路維護問題在於"發包"
採購法其實都是複製貼上
沒有甚麼新東西新技術
科罰廠商條文倒是表列不少

但稽核的眼界都比小的
也非專業人士 所以都噹一些很奇怪的事
核心的問題都抓不到
效率一直都是如此
久而久之都便宜行事
舞還是照跳 馬屁還是得拍

2.ACC問題再不管
未來只會有更多智障一直依賴這種東西
造成悲劇發生

3.別想跟日本人比
台灣人骨子裡並沒有維護的概念
這跟技職教育被排除、傳統觀念束縛
以及台灣人只重視"錢"有.....關係
養護工作一直被認為是低階的工作
以致我們的道路維護、汽車保養、球場保養的觀念近乎於零
永遠只能讓歪國人來幫我們......
엉터리 많다
降低成本與傷害。 加長距離。加掛 充氣。假人 與假車 即可


henrylai21 wrote:
緩撞車追撞頻繁: 高...(恕刪)

很棒!好久沒給5分了
之前我也透過公務管道建議參考日本「火焰筒」警示,降低對工程車肇事率及保護工程人員,
但國道工程局就是依然故我,似乎完全不在意...
一堆人只會人云亦云, 別人給什麼就吃什麼. 完全無思辨能力

高工局一定要用一年撞掉近百台的 100 - 150 萬的 車載緩撞器?

康乃狄克州經聯邦核准的的只要15萬台幣, 已經運作近 50 年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778923
mioka

恩~的確很有意思,值得深思!

2023-05-01 12:15
fannfu

一堆人連一碼歸一碼的分辨能力都沒有,應該是覺得摻在一起就能吃撒尿牛丸吧

2023-05-01 12:30
發生車禍不可能雙方無肇責,這是樓主的邏輯吧!
但是這是追撞啊
目前做的最好的自動駕駛應該是民航機,機身前後左右佈滿了各種雷達儀器,但,仍然必須至少一位駕駛員保持清醒看著各種儀表處理突發狀況。
工程緩撞車應該就是突發狀況了。
要政府花公帑把工程緩撞車改成可以讓汽車雷達識別出來的想法很不切實際,汽車雷達很多家都在做,也有各種型號,不可能符合每個型號去修改,難道如果辨識不出來要怪緩撞車嗎?
緩撞車的屁股之所有這樣設計是為了方便駕駛人辨識的,不是為了機器辨識的,也有可能改到機器容易辨識了,肉眼卻不容易辨識了。
jxv
jxv

難道放三角錐的人要全都撞死才嚴重嗎?只要一個被撞死,都是不必要的。現在的做法一樣是緩撞車在最外保護放三角錐的人。

2023-05-01 14:13
mioka

jxv 你說的很對,我也很認同。但是實務就不是這樣,正常施工還是會拉開距離擺放三角錐,在有道路施工比較久的時候,也很好的達到車道分流的效果,所以我才說不用汙名化三角錐~

2023-05-01 14:20
樓主的北宜區間測速釋憲案呢?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我覺得現在的狀況挺好的,每撞壞一台緩撞車,就少一位不專心駕駛的人,沒死就會學到專注及小心開車。
開自動駕駛可以不要在超車道嗎?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