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ete wrote:
EV車廠想的是:
55kwh電池+最大輸出300匹左右的電動動力系統
EV續航力500km(WLTC吧,EPA能7km/kwh就偷笑了)
傳統車廠想的是:
100匹左右的燃油引擎+20kwh電池+
類似THSII、iMMD這種不需要實際變速箱的電動動力系統(綜效輸出約280匹)
EV續航力150km(至少滿足85%用戶一日需求)、總續航力看油箱大小,至少650km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我再加上幾個維度!
目前燃油車除了考慮碳排放、油耗的問題以外,現在被各國排放法規逼的還有後排放的問題,所以不光是動力總成本事,還要加入後排放的成本,中國自從實施國六B以來,為了後排放設計的GPF已經把各大車廠都逼上梁山了,當然排放法規也是推動電動車的關鍵因素,就跟以前美國不想用柴油引擎,只要把汽油引擎的排放規定放在柴油上面,柴油引擎就自己會消失了。
另外一個維度就是平台維度,一台100匹馬力+20Kw電池+iMMD這種類型的動力總成,他的車型平台適配程度,估計至少都要Altis以上的大車才能用,但是又不能大到7座SUV的程度,其實拿豐田舉例就可以了,UX250h的2.0L Hybrid就只供應這個平台使用,然後2.5L Hybrid就給RAV4以及RX這種車用,但一個55Kw電池+200Kw的電機,只要成本允許,可以大小通吃,看看Tesla就知道,大功率跟小功率電機成本沒有太大區別,電動車整體動力總成的成本基本上就是電池,這也是現在傳統車廠痛苦的地方,到了電動車,50%的供應商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台灣因為電動車市場還在很早期,還沒有感覺,現在中國很多加油站都開始舖充電設施,從明年開始中國一線城市的出租車或者像Uber這樣的運營車,會快速的轉向電動車,今年是真正電動車爆發的元年,預計有200萬台的市場,到了2025年,估計一年可以賣掉500萬台電動車,加油站的收入肯定大幅下降,他們不好好利用已經架構的加油體系,那很快生意就很難做了。我估計到了2028年,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會超越美國的總市場,也就是到達1千萬台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