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速限讓國道更塞車?

無法判讀名稱 wrote:
一堆測速跟雷射槍,誰(恕刪)

不開快沒問題

只要掌握兩個原則

1,不要佔用超車道
2,不要跟其他慢車並排行車

只要以上兩點能掌握,你慢慢開沒問題的
提高速限沒用,應該是提高最低速限,很多車跟本開不到上限在那龜,然後一堆龜車開8、90就造成堵塞了,會塞車龜車佔很大因素,每每前面沒事故卻在塞車,就是因為這樣,然後通過隧道路段,一堆人又莫名的自動降速,又造成塞車,臺灣駕駛人素質真的偏低啊,取得駕照難度應該要增加,一堆女性朋友考了駕照又不敢上路,要是真的上路也是大家口中三寶吧,不然交通狀況很難改善吧!另外觀察路上龜車、三寶下來,絕大部分就女性駕駛不然就老人居多,真的屢試不爽,每猜必中。
hpvs19 wrote:
等南下、北上 各調整為 四線道時,再來提"調高速限"的問題!!!


其實, 並不是車道越多, 效率越好
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依據報告, 車道越多效率反而越差(因為增加車流擾動的機會)
“The marginal decrease of lane capacity with the number of lanes on highway”
2005 Yang and Zhang of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這是北京的統計, 是以 6.7% 的比例遞減

車道越多, 車流量反而下降
即, 蓋2條單向兩車道公路, 流量高於蓋一條車道相同的單向4車道公路

這個現象在1960年代就發現了, 報告非常多
在交通學上有個Braess 悖論現象, 可以說明道路開闢越多,反而降低了流量及車速
Braess's paradox(布雷斯悖論)
在一個交通網路上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網路上的旅行時間(travel time)增加了,而且是所有行駛者的旅行時間(Travel Time)都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路的服務水準(level of service),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觀感相背的交通網路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 Braess 悖論現象。

Braess Paradox 本來就在解釋交通矛盾
拆除掉一段高速公路之後, 交通反而改善, 例子非常多, 例如韓國首爾將一條6線高速公路改為公園, , 紐約封閉42街
西雅圖擬擴建進入市區的 SR-520 橋之車道, 模擬車流後發現, 增加後不但無法疏解車流,反而堵塞, 計劃因而改變
德國Stuttgart在1969時新建一條幹道,卻造成周邊大塞車, 將國王大道Königsstraße改為行人徒步區後, 交通反而改善。

二車道公路擴充為三車道之後, 車流量反而下降
因為落在 Braess paradox 會發生的區間之內

從以往的研究中,可發現 Braess 矛盾現象發生原因會和路網結構、路段成本函數以及起訖點需求有關。
過去的研究發現, DEMAND 需求太低, 或需求太高時, Paradox都不會發生
即計算出Braess最早提出的模型, 2.58 < Q <8.89 之間時, Braess's Paradox會發生

需求太低 Q<=2.58 Braess's Paradox不會發生
2.58 ≦ Q ≦4.44, Braess's Paradox會發生, 但是採取marginal cost pricing(邊際成本定價),marginal cost就是Variable Costing, 不是Fixed Cost, 超出相關範圍時,變動成本發生額可能呈非線性變動,也就是"差別收費",加(降)價/加(減)成收費 , 可以消除 Braess's Paradox。
但是, 當選擇 為 4.44 ≦ Q ≦8.89 , 此時 Braess's Paradox會發生,就算採取marginal cost pricing(邊際成本定價)依然無效,Braess's Paradox仍會發生!

需求過高, Q ≧ 8.89, Braess's Paradox也不會發生

WOWO88 wrote:
我覺得是太多車使用高速公路造成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幅提高里程費
每公里收個10元就會大量減少用路人


應該是無效的
"pricing" 計價 , 以價制量要發生 ? 必須要有替代道路 , 替代方案
以Tunnel du Mont-Blanc 霞慕尼隧道 為例, 單程 €46,30 來回 €57,80 , 這個價格是 2000台幣 , 一樣大排長龍 , 因為走上方要繞更遠的路 , 沒得替代 , 所以加價是無效的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數學家布雷斯(Dietrich Braess),描述這個抽象概念Braess's paradox(布雷斯悖論):在一個車輛數目固定,起訖點固定的交通路網上,所有移動體都會以自認的順暢去尋找最有效率的路徑,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路網上的行駛時間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路的服務水準。
在這種狀況下,有新的選擇,反而會吸引更多的車 ,造成車流擾動,反而會降低路網的整體效率。

加價是因應車流量上升而採取 "機動調高過路費 " , 要先預先計算 "高峰時間" 和"離峰時間"
"高峰時間" 機動調高價格 和"離峰時間" 回到正常計價

選擇太少, 沒有其它路徑 , 只能走高速公路? 加價也是無效, 所以至少要有 2.58個以上的路徑能選 , 當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費時 , 才能逼迫部份車輛放棄 。 如果是唯2的選擇 , 無法分流, 車輛還是會回到 高速公路上
kevin07142002 wrote:
一堆人光是開車騎車的邏輯就很怪了
比起考法規 我覺得更應該需要考智商
尤其記者跟法官....

這點我覺得無解...
大部份的台灣人 很少懂的「禮讓 」幾乎開車好像自己很偉大 有自己的路權 也沒違規所以都在內側超車道開車 才會造成後面一堆人想超車 也沒辦法超車問題結果大塞車 這是我個人見解!
咪立咪 wrote:
大部份的台灣人 很少(恕刪)


而且樓主還漏了一個規矩:

在德國龜車被發現龜內線不讓道 也是重罰

這個我覺得是重點
我的觀察是,龜車會喜歡待內線,是因為開中線會被大車逼車,他們真的太慢了,加速慢,油門不敢踩,怕超過速限110
will wrote:
我的觀察是,龜車會喜歡待內線,是因為開中線會被大車逼車,他們真的太慢了,加速慢,油門不敢踩,怕超過速限110


然後常常GPS速開不到100,又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已開到最高速限110,

別車比牠快的都超速。

然後忝不知恥死佔著內側超車道當龜頭車,形成了一坨一坨的龜車陣,

這就是台灣國道日常的塞車主因。
謝謝您的專業數據
在下佩服
但我也發現問題也呈現南北的感受差異
您舉五股的例子,北部車真的很多,住桃園往返台北上下班的不少,交流道迴堵嚴重,造成高速公路阻塞,全怪龜車,我認為不妥的。

我是中部。
嚴格講起來,樓主提的那些檔道龜車之事
在中南部國道三號來講,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超車完事的日常,並不影響高速公路的使用。除非龜車速低於80卡內線,這種絕對是大燈加喇叭伺候,慢慢去教一個乖一個。


herblee wrote:
這就是德國流量最高,...(恕刪)
塞車有很多原因,通常是好幾個原因同時存在,那你再比較看看為什麼半夜開夜車不會塞....

塞車的道理很簡單,車多的就塞車、車少的就不塞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